梁麗
學校是促進、引導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特殊環(huán)境,也是教師傳授知識、播種智慧的“智力超市”。面對求知欲強的莘莘學子,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不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形勢發(fā)展。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決定著教育質(zhì)量的優(yōu)劣。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若能注意好幾個結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底是哪幾個結合呢?即學生的自學與教師的指導相結合;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合;聽讀與說寫相結合;思想教育與語文能力訓練的結合?,F(xiàn)根據(jù)我的教學實踐就“幾個結合”略作闡析。
一、學生的自學與教師的指導相結合
小學生學習語文,應該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不應去包辦,不應講得太多,分析得太細,板書太多。否則,會擠掉學生進行訓練的時間,影響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但學生的自學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不能牧羊式的放任自流。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有句膾炙人口名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并用一句話解釋為:“教是為了指導學生學”。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除了要教給學生知識、技能,還應教給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和能力。呂叔湘先生也闡述同樣的觀點,他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就可以受用一輩子。”也就是說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新課一開始,就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自學,邊指導邊實踐。以教材為例子,進行指導。包括如何審題,如何讀課文,如何查字典,如何有效地識記、背誦,如何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歸納段意、中心思想、寫作特色,如何尋找佳詞、佳句、佳段。學生心里有底,在學習中,就掌握了主動權。以后,每接觸一篇文章,就會躍躍欲試地去分析。例如,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一讀二劃三想四討論”的四步自讀法。讀,要讀正確,讀流利,從有聲朗讀逐步過度到默讀;劃,學生邊讀邊劃,標明自然段,劃出生字新詞,標出疑難詞句;想,圍繞課題和課后思考題,借助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討論,分小組開展討論,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并對課文進行評價和質(zhì)疑。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大量進行閱讀實踐,變老師講為學生學,他們充分自讀,充分思考,充分討論,充分交流,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這樣他們學會了默讀,學會了思考,學會了交流和討論,學會了圈點勾畫,學會做讀書筆記……因此,少講多導,自學與指導相結合,輕松、開放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充滿了情趣,而不再是一種枯燥的知識灌輸,而是一種多能力的開放。
二、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合
學習語文不能囿于課內(nèi)。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如何才能把課內(nèi)與課外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呢?在實踐中,我嘗試了兩種方法:一種是講故事,另一種是寫日記。①通過課前三分鐘的故事活動,促進課內(nèi)課外有機結合。在每節(jié)語文課開始時,花上三分鐘,讓學生講個小故事,或談點社會見聞,再略加評述,既評內(nèi)容,又評講法,肯定長處,指出不足。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去看書看報,去關心周圍事物,把吸收來的信息,經(jīng)過提煉,在課堂上反饋給老師、同學聽。完成認識上由感性到理性的飛躍,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還練習了口頭表達能力,鍛煉了膽量。②通過寫日記、周記、隨筆,促進課內(nèi)外有機結合。學生在寫日記、周記、隨筆中,不斷地鍛煉思想,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在關心周圍事物中尋找素材,而且可以隨時把語文課中學到的知識和信息有意無意地運用進去,潛移默化式地提高寫作水平。
三、聽讀與說寫相結合
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是最基本的語文能力,它們都離不開思維能力。這四種能力的提高并不是孤立而是相互聯(lián)系的,在教學時也不應該把它們割裂。
聽與讀的結合:讓學生聽課文錄音或聽老師范讀,既可糾正他們不太標準的語音,還可以讓他們從抑揚頓挫的表情朗讀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及審美情趣。聽完錄音或范讀,就讓學生仿讀,對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例如,我在教毛澤東的《七律·長征》時,就是讓學生聽課文錄音,然后讓學生仿讀,并多讀幾遍,體會出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讀與說的結合: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后復述,是讀與說相結合的好辦法。為了復述得好,學生在默讀時會更專心。在復述時,把它們從自己的口里吐出去,完成了對語言信息吸收與反饋的全過程。例如,我在教《草船借箭》這課時,就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這個故事。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記憶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對于其他同學來說,則在默讀、強記憶的基礎上又受到了一次聽力的訓練。
聽與說或寫的結合:有時教師在課堂上講一個與課文有關的小故事,或有教育意義的社會新聞,然后叫學生說出或寫出故事梗概和感受。這是聽與說或寫的結合。這樣做,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拓寬了視野,又鍛煉了他們的聽力、概括能力、評述能力和口頭或書面表達能力。學生在學完一篇典型的課文后,讓他們仿寫一篇同類型的文章,或對課文進行續(xù)寫,對某一精彩段落進行擴寫等形式,減少他們在寫作中的盲目性和畏縮情緒,提高對寫作的興趣,進而增強寫作的能力。例如:在學完《窮人》后,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從小說結尾續(xù)寫下去,……通過不斷的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思想教育與語文能力訓練的結合
語文學科不僅是工具科、知識科、能力科、文藝欣賞科,更重要的是思想教育科。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思維的外殼。沒有一種思想可以脫離語言而存在,離開語言而得到表達。所以對語文學科的教學,必須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并把它與各種語文能力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聽、說、讀、寫語言材料的同時,得到各種有益的熏陶。
綜上所述,只要教師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在具體做法上重視“幾個結合”,始終把學生放在教學活動的主體位置上,要提高語文課的教學質(zhì)量,是十分有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