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越
凡是在個人社交網站比較活躍的人恐怕都有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喜歡抬杠的網民越來越多了。這類人在民間通常被稱為“杠精”,心理學家則喜歡用“對抗型人格”來形容他們。
心理學界有“五大人格”的說法,大意是說有五種特質可以涵蓋絕大部分性格特征,即開放性、責任心、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經質。每一種特質都是一個譜系,在人群當中呈鐘形正態(tài)分布,大部分人處于中間位置,走極端的人屬于少數。
舉例來說,宜人性這一特質的兩極分別是“隨和”與“對抗”,前者通常表現(xiàn)為待人接物有禮貌,公開場合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以及富有同情心等性格特征。后者則正相反,喜歡和別人作對,侵略性強,共情能力差,經常把人得罪了去卻不自知,杠精就屬于這一類。
神經生物學方面的研究證明,這兩種性格是有生理基礎的。隨和型大腦的“默認網絡”比較活躍,具有這樣神經結構的人更善于在大腦中模擬別人的心理活動,共情能力強。同時,這樣的人控制神經沖動的能力也更強一些,也更有禮貌。另外,隨和的人體內的催產素含量相對較高,而具有對抗性格的人則是睪酮占優(yōu),這就是為什么后者男性偏多的原因。
但是,不能簡單地說隨和就一定好,對抗就一定壞,因為隨和的性格雖然有助于社群團結,但這樣的人往往更容易被騙,其生存優(yōu)勢不一定就比對抗性格的人強,所以對抗性格并沒有被進化所淘汰,對抗基因仍然存在于人類基因組當中。
必須指出,這兩種性格和政治上的保守派與自由派不是一回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斯考特·考夫曼博士指出,保守派非常注重禮貌,自由派更看重同情心,兩者在“宜人性”譜系當中都位于隨和那一端,雙方在性格上其實是很相似的,只是政治理念不同而已。
早已有研究顯示,在西方民主政體當中,杠精型政治家更容易獲得媒體的報道,也更容易在民選中獲勝。杠精型選民則普遍不相信政治,更容易相信陰謀論,更傾向于投票支持分裂主義。這兩類人結合在一起的力量非常強大,因為同種性格的人往往會相互吸引,杠精型選民的情緒很容易被杠精型政治家煽動起來,而情緒往往比理智更能決定選票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