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花 方貴靈
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xié)作湖北中心 湖北 武漢430070
金屬切削加工一般可分為車削加工、銑削加工、鉆削加工、鏜削加工、刨削加工、磨削加工、齒輪加工及鉗工等[1]。
金屬切削加工領域的特點在于,由于金屬切削加工方式的多樣化,導致所使用的設備、刀具、方法以及工裝夾具的多樣化,甚至不同形狀的產(chǎn)品必須采用不同的刀具、不同的夾具和加工工藝來進行加工,而不同的加工工藝之間又存在一些相通性,例如,應用于車床的夾具也可應用于銑削和鉆削,涉及銑削加工的動力傳動機構也可能出現(xiàn)在鉆削設備上,涉及車刀的結構特征也可能出現(xiàn)在涉及銑刀的技術方案中等等,這就使得該領域案件采用分類號檢索時,涉及的分類號較多,分類號不準,再加上金屬切削加工屬于傳統(tǒng)行業(yè),行業(yè)用語包括專業(yè)術語和口頭化用語繁多,采用關鍵詞檢索時關鍵詞擴展困難、噪音較大。
盡管金屬切削加工領域的檢索存在上述困難,但也不可否認其存在一些共性,例如車削加工、銑削加工、鉆削加工、鏜削加工、刨削加工、磨削加工、齒輪加工及鉗工等各種加工的工作原理、刀具結構的設計、刀具的制備方法、為了得到某一特性而采用的材質等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公知的,在教科書中都有記載,在涉及相關的案件時,可以嘗試從讀秀進行檢索。筆者采用以下案例進行說明。
案例一
該申請涉及一種PCB板鑼斷金屬邊或金屬槽產(chǎn)生披鋒的方法。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PCB金屬邊或金屬槽在成型鑼斷金屬位置時存在大量的金屬披鋒,傳統(tǒng)的蝕刻去除披鋒的方式,成本高,周期長。其獨立權利要求如下:
1.一種防止PCB板鑼斷金屬邊或金屬槽產(chǎn)生披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制作鑼板資料,將PCB上的金屬邊或金屬槽的位置根據(jù)成型線設計分成至少兩條鑼板路徑進行鑼板,分別從金屬區(qū)下刀后鑼向非金屬區(qū);
鑼板,將制作好鑼板資料的PCB固定在鑼機上進行鑼板加工,分別按照鑼板資料中的鑼板路徑進行鑼板加工,鑼板加工過程中通過控制刀具主軸的旋轉方向,使主軸旋轉作用在加工面的力和刀具行進作用在加工面的力方向一致。
該案檢索的難點在于:1、權利要求涉及方法,關鍵詞表達困難;2、沒有非常相關的分類號;3、此案中的術語“鑼”在金屬加工領域中并非常用術語。
審查員對術語“鑼”進行了檢索,發(fā)現(xiàn)“鑼”即是“銑”,于是審查員在專利庫中對該案進行了初步檢索,并未找到相關文件。對該案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本案通過設置銑削加工過程中刀具的旋轉方向和進給方向的關系來減少毛刺的產(chǎn)生,鑒于權利要求中該技術特征在現(xiàn)有技術中可能存在多種不同的表述方式,直接采用本申請的關鍵詞在專利庫中檢索命中對比文件的可能性比較小,那么是否可以通過查閱相關書籍,看銑削加工中刀具的旋轉方向與進給方向之間存在何種聯(lián)系?
于是,審查員采用“銑”、“旋轉”、“進給”三個關鍵詞在讀秀中進行檢索,發(fā)現(xiàn)書籍 《數(shù)控銑加工技術》中記載了銑刀旋轉方向與工件進給方向相反,稱為逆銑。而本申請的設置主軸旋轉作用在加工面的力和刀具行進作用在加工面的力方向一致,即主軸旋轉方向與刀具進給方向相同,也就是刀具旋轉方向與工件進給方向相反,正是采用了上述逆銑的工作原理?;诖?,審查員擴展了關鍵詞“逆銑”在專利庫中進行檢索,得到了對比文件2,公開了采用逆銑的方式以減少銑削加工時產(chǎn)生毛刺。
案例二
該案涉及一種后刀面具有不同涂層的切削刀片,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xiàn)有技術中通常在刀具表面上涂覆一層或多層涂層,但是切削單元中各切削刃的切削工況有所區(qū)別,若切削刀片表層采用完全相同的涂層結構,容易造成各切削刃壽命不匹配。該案提出在主后刀面和副后刀面分別設置主后涂層和副后涂層,主后涂層和副后涂層結構不同且相互獨立,以提高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的使用壽命。
該案檢索的難點在于:1、現(xiàn)有技術中關于主、副后刀面的表達方式不統(tǒng)一,不同的涂層,關鍵詞不好表達;2、需要閱讀全文。
審查員在專利庫中對該案進行了初步檢索,經(jīng)過初步檢索發(fā)現(xiàn),采用該案中的關鍵詞進行檢索時結果數(shù)量都較少。分析該案,其發(fā)明點在于設置主、副后刀面具備不同的涂層,原因在于主、副切削刃在實際工作中的切削條件不同,從而導致主、副后刀面的磨損機理和程度不同,設置不同的涂層能夠使其分別滿足各自的切削需要。可見,該案的根本還是在于后刀面的切削機理。那么,是否可以考慮從最基礎的后刀面切削機理出發(fā)去尋找其磨損與涂層的設置之間的蛛絲馬跡呢?
于是審查員采用后刀面、涂層等關鍵詞在讀秀中進行檢索,得到一篇文章,其中介紹了一種“異面涂層刀具”。該文提到:由于前、后刀面的磨損機理不同,導致其對涂層的設計要求也不同,而現(xiàn)有的涂層難以同時滿足二者的需求,基于此,通過在前、后刀面制備不同類型的涂層,從而使其滿足二者切削需要,提高刀具的使用壽命。由此可見,該技術方案的出發(fā)點與本案是相同的,都是為了使得刀具的不同部位能夠同時滿足切削需要,從而提高整個刀具的切削性能,不同的僅在于針對的刀具部位不同。審查員采用該文中擴展的關鍵詞“異面涂層”進行檢索,從而為該案的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過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雖然金屬切削加工領域的案件檢索時涉及的分類號較多,各種加工工藝之間有著不同之處卻又存在著一些通用性,采用常規(guī)檢索思路沒有得到好的收獲時,我們可以嘗試從讀秀中去查找書籍,以便了解各技術方案與現(xiàn)有的加工原理、方法、設計原則、固有結構特點等之間的聯(lián)系,轉換角度進行檢索,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這就需要了解和熟悉金屬切削加工領域的基本知識,注意學習、積累和總結,努力提高站位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能力,從而提高檢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