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軍
圖1 青花雙龍紋瓷香爐
圖2 青花雙龍紋瓷香爐
香爐亦稱“香薰”,不僅是香道必備的器具,也是華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供具。雖然香爐起源于何時,至今尚未有定論,但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香爐的形制、釉色及功用,隨著當時經(jīng)濟、文化、審美情趣的變化而演繹發(fā)展著。我國古代制作香爐的原材料很多,有銅、鐵、錫、石、陶瓷之別。在這些材質不同的香爐中,陶瓷香爐似乎更受大家的喜愛,因為在古代陶瓷文物中,香爐所蘊涵的文化信息比較豐富。
我國早期的瓷香爐上都沒有文字,到元明時期香爐上開始題寫供奉文字,在清代香爐上所題寫的供奉文字逐漸多起來,至晚清、民國年間,信士們進獻的香爐較多,器形也越來越大。香爐上所題寫的文字有進獻者的姓名、籍貫、所要進獻的廟宇以及進獻的時間等。這些香爐無疑在向后人述說著這些廟宇香火旺盛的情景。
在河南三門峽市博物館里就收藏著兩件青花瓷香爐,它們不僅具有較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而且與當時陜州城羊角山呂祖廟有關。
圖3 陜州羊角山舊址
第一件是清代光緒年間的青花雙龍紋瓷香爐(圖1)。該器物高21.8、口徑25.4、底徑21.6厘米。敞口,圓唇,筒腹,圈足。器口飾一周回紋、弦紋,腹部飾兩條云龍紋,兩龍首之間有一排碑,上書“大清光緒二十三年喜月吉日敬立奉獻羊角山呂祖師座前湖北安邑沐恩弟子李順義叩”36字碑文,底部是海水紋。
第二件是民國時期的青花雙龍紋瓷香爐(圖2)。該器物高19、口徑27.5、底徑22.4厘米。敞口,圓唇,直腹,圈足??诓匡梼芍軉蜗壹y,腹部飾兩條云龍紋,兩龍首之間有一排碑,上書“民國乙鄧吉立、仲秋月、旦,羊角山呂祖師座前”,底部飾海水紋。
兩件青花瓷香爐,均為民間定燒的祭祀用器,是信徒敬獻給羊角山呂祖廟的。羊角山位于老陜州城西北隅,系人工夯筑而成,通過城墻直插黃河灘,高約五六十米,寬約十余米。當時山上蒼松翠柏,幽雅宜人。有伏羲殿、火神殿、呂祖祠,西端有望遠亭,可俯瞰滔滔黃河,仰視河北云山(圖3)。據(jù)原居住在陜州城內的一位老人回憶,呂祖祠是一個磚洞,洞內有呂祖像,香火興盛。舊社會善男信女求簽問卜者頻繁。有時抽出簽上無正文,即來意不誠,罰油數(shù)斤。因此送油者不乏其人。解放后,從廟內清理出食油數(shù)缸,約一二千斤。三門峽市博物館收藏的這兩件瓷香爐卻是沐恩弟子由于求簽成事、或逢兇化吉,遇難呈祥,所以特做瓷器以表敬意的。圖1是大清光緒二十三年即1897年,湖北安邑李順義進獻的;圖2是民國年間,鄧吉敬送的??梢姡辽購那宕撩駠鴷r期,陜州城內呂祖廟香火不斷,遠近聞名,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此外,在上海、廣西等地也發(fā)現(xiàn)有帶銘文的青花云龍紋瓷香爐,其造型與三門峽市博物館藏的兩件瓷香爐基本相同。其中一件是在2005年上海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拍賣的清光緒年間的青花瓷香爐,該器物高18厘米,器口沿飾回紋,底部飾海水紋,腹部繪兩條龍紋,龍首之間立一排碑,上書“光緒三年冬月,吉立;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座前;信士弟子楊忠敬奉”三行紀年款。另一件是廣西南寧一收藏愛好者藏有一件民國時期的青花云龍紋瓷香爐,高22.5、直徑24.2厘米,繪雙龍紋,上有“民國二十四年吉日立,清溪寺,弟子傅義祥敬助”三行紀年款字樣。經(jīng)考證,這件上世紀90年代從湖南流入廣西的瓷香爐,原為湖南韶山清溪寺的舊物。該器上青花發(fā)色濃艷暈散,為典型的民國時期的“洋藍”,時代特征十分明顯,是1935年佛教弟子為清溪寺專門訂做的佛教貢器。
從上述已發(fā)現(xiàn)的青花云龍紋香爐不難看出,在當時的湖南、湖北、廣西及河南等地,善男信女向各路神仙敬獻、還愿用的器物中,青花云龍紋香爐大受歡迎。三門峽市博物館藏的兩件青花云龍紋香爐雖均為民間定燒的祭祀用器,但其造型均清秀典雅,胎質細膩,釉質白凈勻亮,更襯托青花發(fā)色之艷麗,繪飾筆法一絲不茍,故觀賞收藏價值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