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德祥,陳陽琴,馬禮華
(1.貴州省福泉市農(nóng)村事務(wù)服務(wù)中心,貴州 福泉 550500;2.貴州省福泉市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站,貴州 福泉 550500)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別名米牛、鐵嘴,屬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其主要寄主為禾谷類種子,我國及世界各地均有分布。筆者簡述了該蟲的形態(tài)特征、發(fā)生規(guī)律、生活習(xí)性、為害癥狀及綜合防治技術(shù)。
體長2.9~4.2mm,體暗褐色,鞘翅常有4 個橙紅色橢圓形斑。喙長,除端部外,密被細刻點。觸角位于喙基部之前,柄節(jié)長,索節(jié)6 節(jié),觸角棒節(jié)間縫不明顯。前胸背板前端縮窄,后端約等于鞘翅之寬,背面刻點圓形,沿中線刻點多于20 個。鞘翅行間窄于行紋刻點。前胸和鞘翅刻點上均有一短鱗毛。后翅發(fā)達,能飛。雄蟲陽莖背面有兩縱溝,雌蟲“Y”字形骨片兩臂較尖。
橢圓形,長0.65~0.70 mm,寬0.28~0.29 mm,乳白色,半透明,下端稍圓大,上端逐漸狹小,上端著生帽狀圓形小隆起;谷象的卵與其相似。
體長2.5~3.0mm,乳白色,體多橫皺,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全體肥大粗短,略呈半球形,無足,頭小,淡褐色,略呈楔形,谷象幼蟲與其相似。
體長3.5~4.0mm,橢圓形,乳白色至褐色,頭部圓形,喙?fàn)畈可爝_中足基節(jié),前胸背板上有小突起8 對,其上各生1 根褐色剛毛,腹部10 節(jié),腹末有肉刺1 對。
玉米象在甘肅年生1 代,東北年生1~2 代,山東約2 代,浙江、陜西3~4 代,廣東7 代。主要以成蟲潛伏在倉內(nèi)陰暗潮濕的磚石縫中越冬,也可在倉外松土、樹皮、田埂邊越冬。
翌年5 月中下旬越冬成蟲開始活動,在倉內(nèi)越冬的成蟲就地繼續(xù)產(chǎn)卵繁殖,倉外越冬的成蟲一部分遷入倉內(nèi),另一部分飛至大田,把卵產(chǎn)在麥穗上,成蟲產(chǎn)卵時,用口嚙食麥粒,形成卵窩,把卵產(chǎn)在其中,后分泌黏液封口,卵期7~16d,6 月中下旬至7 月上中旬幼蟲孵化,蛀入粒內(nèi),幼蟲期約30d,7月中下旬化蛹,蛹期7~10d,8 月上旬成蟲羽化。
玉米象成蟲喜陰暗,趨溫、趨濕,有假死性。耐寒力、耐饑力、產(chǎn)卵力(雌蟲可產(chǎn)卵約500 粒)均較強,發(fā)育速度較快。在倉內(nèi)和田間均可繁殖。
玉米象屬于鉆蛀性害蟲,是中國儲糧的頭號害蟲,也是世界性的重要儲糧害蟲。成蟲食害禾谷類種子,以及面粉、油料、植物性藥材等倉儲物,以小麥、玉米、糙米及高粱受害最重;幼蟲只在禾谷類種子內(nèi)為害。其主要為害貯存2~3 年的陳糧,成蟲啃食谷粒,幼蟲蛀食谷粒。貯糧被咬食而造成許多碎粒及粉屑,易引起后期性害蟲的發(fā)生。
清潔倉庫,改善貯存條件,堵塞各種縫隙,改善貯糧條件,可減少為害;利用植物精油進行防治,如蒼耳、楓楊、苦楝、香茅4 種植物精油,對成蟲具有較強的驅(qū)避性,平均驅(qū)避率都在Ⅲ級以上,對玉米象的觸殺活性也較強;改進貯藏技術(shù),如在糧堆表面覆蓋一層6~10cm 厚的草木灰,用塑料膜或牛皮紙隔離;如已發(fā)生蟲害,要先把表層糧取出去蟲,使其與無蟲糧分開,防止向深層擴展,可減少蟲害的發(fā)生;秋末冬初,在糧面或糧堆四周鋪上麻袋,引誘成蟲來袋下潛伏,收集并予以消滅,可誘殺成蟲,安全、方便;在入倉前曝曬及過篩,可誘殺成蟲,降低蟲害。
春天在倉外四周噴一條馬拉硫磷藥帶,可防止在倉外越冬的成蟲返回倉內(nèi)。用藥劑觸殺和重蒸,每40kg 糧食用糧蟲凈4~5g,防效可達85%,此外,用磷化鋁38g/m3,熏空倉,如系實倉10g/m3,閉熏4 d 后防效達95%,注意:①使用時必須在完全密封的條件下進行;②磷化鋁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后,會立即釋放出有毒氣體,使用中要注意安全;③對磷化鋁片劑要密封、避光、避濕保存。一旦片劑成松散狀即已失效。殘留片劑用后立即埋入土中;采用1.8%阿維菌素EC、2%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48%毒死蜱EC 進行室內(nèi)防治,使用劑量分別為0.05mg/kg、0.80mg/kg 和2.0mg/kg,直接、有效,其中阿維菌素EC 對的毒殺速度最快。采用20g/m3的硫酰氟環(huán)流24h、熏蒸5d,對玉米象具有很好的殺滅效果和抑制作用,并對稻谷品質(zhì)沒有表現(xiàn)出負面影響。在25℃、70%RH 條件下,利用甲酸乙酯80.72、99.08、117.74、146.49mg/L 熏蒸處理6h,熏蒸效果好,死亡率大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