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曉婷
(山東省滕州市木石鎮(zhèn)農業(yè)技術服務站,山東 滕州 277527)
農業(yè)作為我國第一產業(yè),農業(yè)在國民經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小麥栽培技術是保障我國社會大眾溫飽的重點,為全面提升小麥產量,需優(yōu)化小麥栽培技術,做好小麥病蟲害防治。
為提升小麥的抗病性和高產性,保障小麥產量和品質,在選擇小麥品種的時候,要結合種植區(qū)域的地理調節(jié)、氣候條件,選擇抗病、高產、穩(wěn)產、抗逆性較強且優(yōu)良小麥品種,比如,濟麥22、泰農18、良星66、山農24、山農27 等[1]。
為從整體上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就要確保土壤肥力的充足,為防止土壤板結,一般不適應在同一塊土地反復耕種。在連續(xù)種植三年后,可更換種植作物,輪作倒茬,預防小麥疾病的發(fā)生,如全蝕病[2]。另外,這種方式平衡土壤中的養(yǎng)分,會進一步改善土壤結構,促進土壤肥力的增加,為小麥的健康生長奠定良好基礎,讓農戶獲得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的雙贏。在前茬作物的收獲后,需及時開展深翻整地工作,翻松土壤,讓土壤吸收雨水,一般來說,整地深度需在25cm,針對土壤板結或是未經深翻的區(qū)域,可以采取深松、淺耕、旋耕的方式。在播前淺耕階段的深度通常都在10-13cm,同時并結合土地的實際情況,適當?shù)卦黾拥追省?/p>
在小麥的生長中施肥是至關重要的,想要確保每個階段小麥的營養(yǎng)的充足,就要做好施肥工作,從而促進小麥產量的提升。一是要施足底肥,在整地的時每一畝地,施復合肥50kg/畝、鉀肥10kg/畝、磷肥10kg/畝、施腐熟農家肥2500kg/畝等,通過這樣的舉措,保障小麥初期生長階段肥料的充足。二是在小麥生長過程中要科學追肥,特別是在以下三個階段返青、拔節(jié)、抽穗,在追肥過程需結合小麥的長勢進行追肥,倘若小麥長勢好則無需追肥。如果小麥出現(xiàn)易倒伏、黃葉、植株小等表現(xiàn),就要適當?shù)淖肥?0kg/畝的尿素。灌溉,在小麥的生長中水分是至關重要的,為滿足不同階段小麥的水分要求,要做好灌溉工作。在冬季為了確保麥苗能夠安全越冬,在冬至前要澆灌越冬水,確保麥田墑情。第二年進入返青期,在追肥的時候還要做好灌溉工作,麥田土壤濕潤即可,不能出現(xiàn)積水情況。由于小麥拔節(jié)期間對水分的要求較大,這個階段需做好灌溉保障小麥水分供給的充足。 在田間管理中,一旦發(fā)現(xiàn)了冰柱,就要及時做好焚燒或是清除。為規(guī)避雜草搶奪麥苗養(yǎng)分,減少病蟲害寄生空間, 在返青季節(jié)還要做好除草工作。
為規(guī)避銹病的發(fā)生,需要選擇抗病蟲害性能強的品種,在小麥種植過程中,合理控制小麥種植密度,確保麥田的通風性、透光性。在收獲小麥后還要做好麥田翻耕滅茬工作,消除自生麥苗,進一步減少越夏病原。一旦麥田出現(xiàn)了銹病情況,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進行防治,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防治、濃度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混合使用噴灑小麥,一般來說每7d 噴施1-2 次即可。
這種病是小麥生長過程職工一種常見病,為防止這種病癥的發(fā)生,需采用抗病性好的品種,做好施肥工作,特別是氮肥、磷肥、鉀肥,適當降低田間濕度、對麥田的通風條件進行改善,促進植株抗病性的提升。另外,還要做好拌種工作,采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施加量為種子的0.3%。針對已經患有此病株,需采用25%丙環(huán)唑乳油450ml/hm2、20%粉銹寧乳油750ml/hm2兌水1050 kg,噴灑病株。就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小麥抽穗期是小麥赤霉病病蟲害的高發(fā)期。作為一種典型的氣候性病害 ,特別是是揚花期侵染為害重,因此,預防是至關重要的,小麥初花期噴次藥,每畝可用50%多菌靈膠懸劑100-15ml、25%戊唑醇15g-20g 12.5%烯唑醇25-30g。重點對準小麥穗部/上部葉片噴霧。
為防治這種病害,需選擇選擇抗蟲害強的品種,做好麥田水肥管理,優(yōu)化農田生態(tài)條件,消除麥田中的雜草,以便進一步減少蚜蟲越冬數(shù)量??梢栽谟闷跋x、食蚜蠅等麥蚜蟲的天敵控制麥蚜蟲數(shù)量[3]。還可以在麥田中放置黃藍板,在放置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放置高度需高于麥苗頂部20cm,還可以采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500 倍液、50%抗蚜危可濕性粉劑1500 倍液進行混合兌水,每15d 噴霧防治1 次。
防治這種蟲害需做好麥田輪作、整地工作,并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澆水時晃動植株,讓紅蜘蛛掉落在水面上,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此外,種植大戶還可以適當?shù)耐ㄟ^引入天敵來防治紅蜘蛛,比如捕食螨、草蛉、瓢蟲、花蝽等。藥物防治,可用2%天達阿維菌素或者15%噠螨靈乳油20 毫升/畝,15%掃螨凈乳油15-20 毫升/畝,任選一種兌水30-45kg 噴霧。噴灑時應在上午10 點之前或下午3 點之后,此時效果更好。
為從整體上促進小麥產量和品質的提升,我們要采用科學的種植方式做好小麥栽培工作,并采用生物、化學防治方式,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盡可能地減少農藥的使用,防止或是減少農藥對環(huán)境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