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國
(安徽省桐城市林業(yè)局,安徽 桐城 231404)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別名:香樟,芳樟,樟木,小葉樟,是重要的用材林和經(jīng)濟林樹種。香樟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代表樹種。其地理分布在北緯10°-30°,東經(jīng)88°-122°之間,主要產地是我國臺灣,福建,江西,廣東,廣州,湖南,湖北,云南、浙江等省。在天然林中,香樟多與青岡,苦櫧,紫楠、杜英等常綠闊葉樹種混生,形成我國亞熱帶地區(qū)較為典型的常綠闊葉林。園林綠化中,香樟的栽培應用極其廣泛,安徽省從南到北各城市都有規(guī)培,特別是作為優(yōu)良的行道樹,廣為栽植,已成為準河以南各城市的主要綠化樹種。
(1)對氣候條件要求。香樟較喜光,性喜溫暖濕潤,在不同的生長發(fā)育階段對光要求有所不同。幼時喜在適當庇蔭的環(huán)境下生長,隨年齡增長,對陽光需求增加,樹高達2-3m 以上時喜光,壯年時更喜光,不耐庇蔭。在北緣地區(qū)栽培時,特別是冬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有必要進行樹干包鹿裹御寒。但是隨著年齡增加,其抗寒性漸強;即使在幼樹有凍害的地區(qū),成年香樟少見凍害。
(2)對土壤條件要水。香樟不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淹,對水肥條件要求較高,在一般山地、丘陵均可生長,但只有在水肥條件良好的立地上,才生長良好。因此,香樟造林地要求土質濕潤肥沃,土層深厚,pH 值為酸性至中性;選擇質地為砂質壤土、輕砂質壤土的黃壤、黃紅壤、紅壤及沖積土壤,無地表積水、地下水位在50em 以下的立地條件造林。在土壤黏重、板結、干燥,有機質含量低的貧瘠立地條件下,通常生長不良,伴有黃化病。
香樟樹冠發(fā)達,分枝低、主干較矮,在與其他樹種混生的條件下,自然整枝良好,側枝少、主干明顯而通直,有利于干材形成。在稀疏林分條件下,需通過整形修剪來培養(yǎng)和維持通直主干。香樟的根系強大,主根尤為發(fā)達。香樟壽命長,生長較快。在適生條件下,10 年生樹高可達8m,胸徑可達10-15cm;在城市綠化中,行狀栽植時,其胸徑可達15cm 以上。
良種選育:選擇生長迅速、健壯、主干明顯、通直、分枝高、樹冠發(fā)達、無病蟲害、結實多的25-50 年生的香樟優(yōu)樹作為采種母樹。
壯苗培育:香樟育苗有播種育苗、扦插育苗和分根育苗等多種方式。扦插育苗能保持母本優(yōu)良特性,是繁殖良種的好方法。生產上,以播種育苗為主。
圃地準備: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輕、中壤土作為園地,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地段,不適作園地。圃地翻耕深度25-30cm,要求做到深耕細整、地平土碎,清除草根、石塊,結合土壤消毒,防治地下害蟲;同時,施足基肥,以既肥、堆肥、餅肥較好。但施用前,要注意充分腐熟。
催芽:香樟種子種殼緊密,透水性差,經(jīng)濕藏的種子播種前應進行催芽處理,即用50 度溫水間歇浸種催芽(讓溫水自然冷卻浸種24 小時)2-3 次,發(fā)芽率可提高15%-20%,并提前10-13 天發(fā)芽,出土整齊,出苗均勻。容器育苗質量好,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長快。
播種:播種前,可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 小時,進行消毒殺菌。但是,經(jīng)過催芽已露白的種子,不適宜高錳酸鉀溶液浸種。香樟播種育苗,以2-3 月播種為宜,最遲不宜超過驚蟄,驚蟄后播種幼苗生長量顯著下降。還可采用冬播。香樟種粒大,幼苗生長快,以條播為宜。開溝播種后,覆蓋火燒土,再蓋稻草或茅草;也可覆蓋地膜,效果很好,利用地膜覆蓋時,要求床面平、土要碎,播種前灌足底水。培育壯苗,需及時進行撫育管理,主要措施包括中排、除草、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必要時,還要在苗期做好切根或嫩苗移植。盛夏和秋旱季節(jié),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適時進行灌溉。為了促進苗木根系發(fā)育,形成良好的根團結構,在幼苗期可采用切根和嫩苗移植。
香樟對立地要求較高,可選擇山區(qū)、丘陵坡地以及平原四旁,土層深厚肥沃、水濕條件好的背風向陽的地段作為造林地,不宜大面積集中連片。
整地技術:整地方式有全墾、帶墾、穴墾,以全墾最有利于香樟幼林生長。造林地為坡度15°以下的平緩坡地時,可考慮全墾和帶狀整地,造林初期進行林農間作:陡坡地為防止水土流失,宜采用穴狀整地,挖明穴,回表土。香樟根系發(fā)達,最好采用大穴。整地時間以秋冬為宜。
人工林組成與造林密度:香樟側枝發(fā)達,樹干多枝,營造混交林能促進香樟生長,有利于培育優(yōu)質干材形質。香樟生長較快,樹冠擴展,栽植密度要適應其生長規(guī)律。純林的初植密度:山區(qū)不宜超過1500 株/hm2,丘陵地區(qū)不宜超過1950 株/hm2?;旖涣值某踔裁芏?山區(qū)不宜超過750 株/hm2,丘陵不宜超過1050 株/hm2。
造林季節(jié)和方法:宜在芽苞萌動之前造林,最遲不宜超過立春。若林地準備及時,冬季少霜凍和雨量較多的地方也可進行冬季造林,冬季造林不僅造林成活率高,而且幼樹能提前生長。在有低溫害的地區(qū)不宜冬季造林或移裁,以免影響成活率。香樟適應性強,造林方法較簡單,可用植苗、截干和直播造林,一般成活率可達90%。植苗造林前應嚴格修剪枝葉,剪除部分或全部葉片以及離地面30cm 以下的側枝,以減少水分喪失:并適當修剪過長的主側根。栽植時做到苗正、根舒、打緊。
造林后應及時進行撫育。幼林階段主要是中排除草,深翻擴穴,抹芽修枝等工作,不斷改善林木生長環(huán)境,提高林木生產力。一般造林后前3 年,每年鋤草撫育2 次,第1 年鋤草應結合松土,播種造林要拔除穴里的雜草,截干造林第2 年鋤草時應劈除萌條。幼林撫育宜在生長高峰和旱季將到之前進行,第1 次撫育-般在4-5 月,第2 次撫育在9-10 月,有條件的地方可進行抹芽修枝。在丘陵地區(qū)造林的第一年要預防日灼的危害,如能在林內間種農作物,以耕代撫是促進林木生長較有效的辦法。
香樟主要有以下病蟲害:香樟黃化病、白粉病、黑斑病等,防治方法主要以農業(yè)防治和物理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為核心,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技術,有效控制病蟲危害。采取剪除病蟲枝,清除枯枝落葉,利用一些低毒殺蟲劑殺蟲,葉面噴施或樹干注射硫酸亞鐵,能有效防治香樟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