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德安
相傳,老子有一位知識淵博、對許多問題都有獨到見解的老師,名叫常樅。晚年的常樅,有一天病了,老子去看望他,兩人便有了一段著名的對話。
常樅張開嘴問老子:“你看,我還有牙齒嗎?”老子看了看說:“沒有了!”常樅吐出舌頭問:“那么,還有舌頭嗎?”老子說:“有,舌頭還在?!背赫f:“你懂我的意思嗎?”老子思索了一會兒說:“你是說,堅硬的已經(jīng)掉了,柔軟的還在?!背焊吲d地說:“好!好!是這個意思。”于是,老子在老師的啟發(fā)下,明白了“剛者易折,柔者長存”“柔弱可勝剛強”的道理。這一傳說,十分透徹地表述了硬和軟、剛與柔的辯證關(guān)系,極富哲理。
誰人不曾見過,一場暴風驟起,一棵高高聳立的大樹竟被暴風連根拔起,而柔軟叢生的蘆葦依然在風中舞蹈……何故?因為大樹粗壯有力與暴風抗衡,所以被暴風刮倒了;而軟弱的蘆葦,暴風來時就順著暴風的方向傾斜,彎腰讓暴風過去,所以才會一次次地逃過劫難。自然界有這種剛者易折、柔者長存的現(xiàn)象,社會生活何嘗不是這樣?人生在世,無論是誰,都應懂得硬和軟、剛與柔的辯證法,該進則進,該退則退,剛?cè)峒鏉?,以柔克剛。誰若只剛不柔,總想靠暴力征服一切,那只會損傷自身,以失敗而告終,焉能健康長壽。
老子在《上善若水》中有言:“過剛者易折,善柔者不敗?!彼?,無色無味,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無所凝滯,以百態(tài)存于自然界,于自然無所違也??梢哉f,天下柔者莫過于水。水是柔韌的,卻能水滴石穿。高山巨巖偉岸雄壯,需要有潺潺的流水滋潤。你再看那小草,柔韌不懦,任風搖動,卻可鋪展成萬里草原。人生在世,應該懂得:剛?cè)峒鏉械摹叭帷?,寧彎不折,不是無所作為的懦弱,而是一種審時度勢的明智,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智慧。只有堅硬,沒有柔韌,生活的畫面就不能完整。剛是一種氣魄,柔是一種智慧。剛?cè)峒鏉?,以柔克剛,更有益于健康長壽和事業(y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