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師范大學傳媒與影視學院 221009)
在電影敘事理論視野下,心理式結構電影以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動為結構線索,表現為時空交錯的自由,它往往根據人物的心理活動,用回憶和倒敘(閃回)的方式,把過去,夢幻,現在甚至是未來自由的交織在一起。
中西方心理式結構電影都在20世紀相應的電影變革下異軍突起。尤其是中國在七八十年代可謂達到了一個高峰,產生像《天云山傳奇》《苦惱人的笑》等劃時代影片。但是高潮過后的中國心理式結構電影并沒有繼續(xù)下一個高潮,反而有些“銷聲匿跡”的現象。新時期,中國心理式結構電影的代表作也是屈指可數,以李玉導演的《二次曝光》、開心麻花團隊創(chuàng)作的《夏洛特煩惱》為代表,這些電影各具特色并贏得了一定的票房和口碑,成為中國心理式結構電影新時期的代表作。
相比之下,西方心理式結構電影產生早于中國,從過去的《野草莓》到《八部半》,再到《鄉(xiāng)村教師的日記》,再到如今21世紀初的《穆赫蘭道》和《盜夢空間》。一系列的代表作展示著西方心理式結構電影延續(xù)的推進和發(fā)展之路,并且其中夾雜著各種創(chuàng)新元素。故而,在此基礎之上,新世紀初中西方心理式結構電影的比較研究,也給中國心理式電影的未來提供一定的借鑒和推動力。
1.電影構建模式一致
心理式結構電影始終依據主人公的內心活動、內在思想感情的變化來結構全片。新世紀初中西方心理式結構電影中的模式構建統(tǒng)一為人潛意識里想象的夢境或幻覺。夢境和幻覺是一種主體經驗,是內在精神活動的產物,最重要的特點為無法避免和無法預料。心理式結構電影利用夢境和幻覺的構建把虛幻和現實交織在一起,表達著扣人心弦的故事。
西方電影《穆赫蘭道》一開始就呈現出一個虛構的畫面,以女主人公戴安娜的夢境和幻覺時空展開故事,表現出女主人公遭遇現實的壓迫和痛苦,從而寄托于夢境和幻覺來掩蓋一切;《盜夢空間》則游走于現實和夢境之間,通過進入夢境到達人的潛意識層面進行情報竊取,甚至可以重新塑造他人的夢境。中國電影《二次曝光》把現實、夢境和幻覺交錯在一起,表現了女主角宋其因童年影響而幻想出一系列愛情出軌謀殺的戲碼;電影《夏洛特煩惱》把夢境作為主導模式,展現了夏洛在朋友婚禮現場醉酒大鬧后進入高中夢境的故事,他在夢中立志重新規(guī)劃人生,卻嘗盡了夢境人生中的酸甜苦辣。
基于以上四部電影一致的構建模式,可見中西方的心理式結構電影根據夢境和幻覺來打亂邏輯的情節(jié)結構,更清晰的根據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或是情緒去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和形成人物性格,這種心理流變表現了時空的變化,把過去和現在靈活的展現在觀眾的面前。
2.電影虛實區(qū)分點存在
過去心理式結構電影無關現實和夢境的區(qū)分,幾乎都為主觀的敘述表達。而21世紀初中西方心理式電影都是利用物品或者是某些場景讓電影中的主人公和觀眾分清現實還是夢境。
中國心理式結構電影中現實與夢境的劃分點需要經過一定的思考。電影《二次曝光》是通過電影中整容醫(yī)院郝醫(yī)生的出現來脫離夢境,陳沖扮演的郝醫(yī)生可以說一直是女主人公宋其生活的觀察者,她的幾次出現就是在暗示著電影已經處于現實的境地中;電影《夏洛特煩惱》的區(qū)分點相對來說簡單一些,夏洛進入夢境是在吐酒休息后直接打開門進入高中課堂,而返回現實則是夏洛在夢境生病死亡后。同樣,西方心理式結構電影的虛實區(qū)分也需要深入的觀察。在電影《盜夢空間》中,為了讓盜夢者們能夠區(qū)分現實和夢境以及不落入別人設計的陷阱,每個造夢者都有屬于自己的物件,這種物件就是現實和夢境的劃分點;而電影《穆赫蘭道》中女主人公在打開藍色盒子之后立刻由夢境轉換為現實,影片從此開始了其真實生活并為之前的夢境作出解釋。
簡言之,夢境和現實的區(qū)分點在中西方心理式電影中是共同存在的,導演在電影中具體設計劃分的意義也是相同的,只不過每部電影選用的方式不同,但最終都還是為電影的人物心理意識流動而服務。
1.電影“夢境”層次的差異性
中西方心理式結構電影都是將現實和夢境幻覺等諸多片段交織在一起,表現出主人公在內心世界所具有的一切??墒窃趬艟辰嬆J街?,中西方電影在夢境的展現層次上有極大的不同。
對于西方心理式結構電影來說,一直是在人物夢上加夢的層次中講述故事?!赌潞仗m道》是多樣層次夢的典型代表,其中的夢境層次可大致分為兩層,第一層為主人公戴安娜入睡之時的夢境,第二層夢境具有現實針對性。主人公戴安娜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做出的種種錯誤決定致使她受不了內心的煎熬和折磨,利用夢境中開槍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戴安娜在追求明星路之時發(fā)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對于她最后的終結來說也是內心的夢境。電影通過這兩層夢境的相加讓其在虛幻中展示出一定的哲理意義。
對于中國心理式結構電影來說,夢境就是夢境,人物在做夢或者產生幻覺的時候只有所產生的一層空間。宋其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生活著,夏洛在自己的夢境中完成著不一樣的人生,當現實照進夢想和幻覺,他們就會醒來并回到自己的現實生活,重新開始一切。另外,電影的主人公們在夢境中也都是按照現實的軌跡生活著。誠然,生活中每一個人“做夢”都是在自己所謂的大腦空間內展開,西方電影中復雜卻又精彩的空間令人有些可望而不可即。
2.電影題材側重的區(qū)別化
心理式結構電影利用人們的內心世界延續(xù)著故事的發(fā)展,中西方電影在題材方面表現出了不同的選擇,其側重點也有極大的差異。
在21世紀初,中國心理式結構電影延續(xù)著過去的題材,即來源于社會現實并突出當時社會生活的一種狀態(tài),反映歷史對人們的壓迫,著重表現人物內心情感。電影《二次曝光》就是根據李玉導演在現實生活中發(fā)現的璩美鳳新聞得到靈感,再加上現在社會婚姻出軌、男女離婚、人們生活的心理壓力等等現象,李玉拍攝了《二次曝光》,真實反映我們現在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和人際關系底線的思考。電影《夏洛特煩惱》也是開心麻花團隊根據現在社會婚姻狀況和青春的回憶留戀創(chuàng)作而成。導演閆飛表示,靈感不僅是來源于社會現實狀況,而且也來自于2010年天涯社區(qū)的一篇熱門帖子,大意為“假如有一天你一覺醒來,陽光灑進教室,你忽然發(fā)現現實的一切原來是一場夢”。
與此同時,在21世紀初,西方心理式結構電影題材更側重的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電影《穆赫蘭道》中女主人公戴安娜在殺死卡米拉之后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制造夢境,把自己塑造成家庭富裕的完美小姐貝蒂,把卡米拉塑造成車禍失憶的麗塔,一切夢境按照自己心中完美的生活展開,這種異想天開的故事和人物令人出乎意料。而電影《盜夢空間》更是奇思妙想和恣意發(fā)揮的結合品,心理式電影加上科幻的形式,更加具有潮流感和新鮮性?!霸靿魩煛北旧砭褪遣淮嬖谟诂F實社會,更何況他們可以制造夢境并且從人們夢境中的潛意識中盜取情報,這種夢境的多層次本身就與其他電影與眾不同。
可見西方心理式結構電影更樂于設計一系列奇幻的題材帶領觀眾進入另外一個天馬行空的境界,中國則更著重于最貼近的普通生活,引發(fā)觀眾的共鳴。
21世紀初中西方心理式結構電影所存在各個方面的異同之處受到歷史背景、思想文化、電影科技等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在異同中,中西方心理式結構的發(fā)展特點也展露無遺,更呈現了中國心理式結構電影和西方的差距性,這就為就中國未來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鑒資料。由此中國心理式結構電影的未來創(chuàng)新之路不僅僅要在西方心理式結構電影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還要結合中國的現實狀況依靠于自身的機制,不斷地在技術和人才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的開拓和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