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家毅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家庭結構中一般是六個或四個大人圍繞著一個孩子轉,長期在親人的照顧和保護下長大的孩子,失去了許多與其他幼兒交往和自我獨立的機會,行為多偏向于“自我中心化”,分享意識淡薄,對其他人或物缺乏同情心,對親人老人的尊敬感較為薄弱。如果對幼兒的一些不良行為不進行糾正的話,那么這些壞習慣或者說是壞思想會影響他的一生。國學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國學著作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知識,對于當今人們的行為仍具有指導意義。而幼兒時期是幼兒親社會行為形成的關鍵期,國學中的道德知識多以故事、神話等幼兒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xiàn),這種呈現(xiàn)方式能激發(fā)幼兒的道德情感,成為實踐道德行為的驅動力。
國學內容豐富多彩,國學啟蒙教育的對象是幼兒,應該根據(jù)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選取國學中適于幼兒閱讀的內容,讓幼兒對其有所理解和感受,這樣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一)依據(jù)幼兒發(fā)展特點和需要選取國學教育內容
開展國學啟蒙教育時,應選取提升幼兒現(xiàn)有道德發(fā)展水平的內容,讓幼兒“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子”,選取的國學內容,高于幼兒現(xiàn)有的道德發(fā)展水平。如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僅與自身相關,而且還應認識到這種行為對他人的影響,逐漸地習得考慮他人的需求。幼兒社會交往范圍的擴大,使得幼兒對人與人交往的規(guī)則和技能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幼兒迫切的希望通過各樣的方式習得和掌握各種交往規(guī)則,可以依據(jù)幼兒的需要選取適宜的國學啟蒙教育內容。如《弟子規(guī)》中細想明確的闡述了怎樣與父母、朋友、長輩交往,“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表達著對父母的尊敬,“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傳遞出與長兄交往的禮儀規(guī)則,選取這些交往行為準則并非讓幼兒牢牢的記住這些禮儀細節(jié),而是將其中傳遞出的對父母的孝敬、對長兄的尊敬、對他人的誠信和真誠精神。
(二)根據(jù)教育目標選取國學教育內容
國學啟蒙教育內容的選取離不開教育目標的指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將道德教育目標劃分到社會的教育目標中,將社會的教育目標描述為:“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實施國學教育時應圍繞這一目標選取教學內容,選取的國學內容應該具備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知識和能力三個方面的發(fā)展。
(三)選擇合適的國學教育教學方法
國學教育內容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蘊含的道德行為準則具有明晰化的特征,教師可以結合國學教育內容的特點,以幼兒道德品質發(fā)展水平為依據(jù),選取適于幼兒接受的教學方法引導幼兒對道德知識和道德行為準則的掌握。如道德敘事、角色扮演法、游戲法、情境創(chuàng)設法、誦讀法等等,方法的選用應符合國學啟蒙教育內容的呈現(xiàn)形式與特點。
角色扮演法
教師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感人的故事、開展角色扮演活動、結合幼兒日常生活實際和身邊的突發(fā)事件等方式豐富幼兒的道德情感體驗。學習“父母,唯疾之憂”,先讓幼兒討論自己生病時,父母的行為,表情和心情,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讓幼兒扮演孩子生病的父母,體會父母焦急、憂傷的感受,通過對父母自己愛的深切體會,逐漸學會愛父母和身邊的人。觀察到幼兒在生活中議論別人并嘲笑別人的短處時,通過對“人不閑,勿事擾,人不安,勿話擾;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的講述,先讓幼兒扮演自己被別人嘲笑、議論和打擾,體會當事人的心情和反應,然后引導幼兒說出應如何做,最后教師進行總結,使幼兒通過對自身情感的喚醒產(chǎn)生對他人的關心與同情。
誦讀法
誦讀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讀的方法,教師可以采用跟讀、指讀、領讀等方式引導幼兒閱讀國學內容。教師可以播放錄音機或自己用標準的普通話讓幼兒跟讀。第二個階段是理解字義的方法,主要采用言語、圖畫等手段幫助幼兒理解詞句的含義。重點是教師將詞句的意義與生活中的事物或事件、心境相結合,促進幼兒的理解。第三階段是背誦的方法,主要運用接龍、情境等方式激發(fā)幼兒背誦的興趣,幫助幼兒掌握所學知識。教師可以根據(jù)經(jīng)典為幼兒創(chuàng)立一定的情境,給幼兒充分展開其想像與思考的機會,讓幼兒在其所喜愛的、自己所幻想出的情境中記住、理解所學知識。應當注意誦讀法并不等同于死記硬背,它是幫助幼兒識記、記憶知識的一種方法,其區(qū)別在于能否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總之,將國學經(jīng)典教育作為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有效工具之一,挖掘國學中適于幼兒道德發(fā)展的道德觀念,利用國學中道德精神和行為準則的獨特呈現(xiàn)形式,運用多種教學形式與手段,使國學教育以幼兒喜聞樂見的方式接受國學中蘊含的道德精神,以期提升幼兒的親社會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