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慧明
摘? 要:隨著新課標改革的大力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抓教學質量,并在教學方法上做出了很多突破。語文課堂上的討論式教學法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討論式教學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課堂上開展討論、辯論的一種教學新方式,這種方式在國外教育中大受推崇,它能夠將學生被動的課堂地位化為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本文從課堂氛圍、學生能力、教學效果三個角度來講述討論式教學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討論式教學;課堂氣氛;發(fā)散思維;深化記憶
初中是一個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漸漸沒有了小學時的幼稚,但還沒有高中時期那樣成熟。這一階段學生學習的科目有很多,很容易出現(xiàn)厭學情緒。語文作為一門學生每天都會接觸的學科,該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讓學生保持下去?教師不妨采用討論式教學法,改變課堂環(huán)境,提高教學效率?;诖斯P者從事語文教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談一談討論式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應用,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一、活躍課堂學習氣氛
討論,顧名思義,正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討論式教學,是把交流的對象換為教師與學生,將教師與學生作為討論的雙方在課堂上開展交流。這種教育方式在西方教育體系中很常見,他們的課堂很靈活,教師與學生更像是朋友一樣可以開展暢所欲言的溝通。而在中國更常見的是貓和老鼠一樣的師生關系。大多數(shù)學生畏懼教師,不愿意與教師交流,因此在課堂上氛圍很壓抑,學生學習效果不夠理想。討論式教學作為一種具有新意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氣氛的改變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過討論,學生可以放下對教師的戒備心理,從而使環(huán)境變得更自在,更適宜開展教學。
例如,在教授九年級上冊《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時,在引入新課時,我想將班級氛圍變得更為輕松一些,于是我從這篇課文的作者入手,向學生發(fā)起討論,詢問大家有沒有讀過莫泊桑的作品。一些學生讀過莫泊桑的小說,于是積極參與進了討論中來,接著我讓學生看課本上的句子:只要一看見從遠方回來的大海船進港口來,菲利普總要說他那句永不變的話:“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我向學生提問:于勒到底是誰呢?為什么菲利普這么期待他回來呢?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學生仔細閱讀文章。于是學生都帶著這樣的疑惑去閱讀文章,課上秩序良好,不需要我特意叮囑某些愛調皮的學生,他們也能參與到課上活動中來,氣氛十分輕松。
二、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
教師在討論式教學中的發(fā)起的討論不像日常的嘮嗑一樣,日常聊天的特點是有助于人與人之間增進了解、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而課上的討論所具備的特點是與知識緊密相連,隨著討論的深入,學生的思維也會被教師引導地更加發(fā)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討論中,教師的任務關鍵在于啟發(fā)學生。初中的學生雖然在思想上已經(jīng)逐漸獨立,但是在學習過程中邏輯思維仍然需要加強,這離不開教師的啟發(fā)。
例如,在教授八年級上冊《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時,我向學生提問:課文除了直接寫藤野先生外,還寫了什么內(nèi)容?這個問題引發(fā)了一場課堂討論,很多學生踴躍地進行了發(fā)言,比如在東京清國留學生欣賞櫻花、學跳舞的生活。我就學生提到的這些內(nèi)容接著追問:作者寫這些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個問題使課堂討論漸漸深入,結合這篇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生通過思考,很容易明白作者描寫清國留學生庸俗的生活,實則也是在傳達自己的愛國情感。這種循序漸進的討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這種思維對以后高年級的學習很有幫助,現(xiàn)在進行培養(yǎng)有助于鍛煉學生在更高的高度上思考問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深化文章印象
課堂上的討論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由課文或某知識點引發(fā)的專題討論,這是學習新課時較為常見;二是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所引發(fā)的討論;三是在課堂上回顧某一知識或是將一些知識點系統(tǒng)地串聯(lián)起來時展開的討論。在語文課堂上,這三種討論方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與“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相比,這樣的課堂不再是教師占據(jù)主體地位,這種讓學生親自參與其中的行為更容易使學生對此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下冊《老王》這篇文章時,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從課文中的人物身上學會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墒钱斍暗膶W生個個都家境優(yōu)渥,一部分學生無法體會到社會底層人民的心酸,因此為了加深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印象,我采用討論式教學法,在課堂上就課文主動發(fā)起了一系列討論:“老王在勸說作者收下雞蛋和香油時,大家想象一下老王是如何勸說的呢?”“文中有哪些片段最能打動你呢?在這個片段里最能打動人心的是哪些細節(jié)呢?”一些學生主動發(fā)表了自己的想法,在這個討論過程中學生又再次代入課文感受了老王的善良,進一步加深了對文章的印象。
總而言之,一種教學方法并不是絕對的,討論式教學法有利有弊,這需要教師根據(jù)班級現(xiàn)狀選擇恰當?shù)臅r間去使用。在使用討論式教學法之后,教師也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以完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黃文學.基于初中語文課堂開展有效討論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
[2]? 關君.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