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詠儀
【摘要】語文教學是師生共同接近,交流感情,碰撞思想的旅程,學生能主動參與,教學才能精彩有效。教師從合作學習,課堂預設,有趣的學習設計等角度進行教學設計,調動學生最大的學習動力,讓主動與投入植根于整個學習過程達成最佳的學習效益。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語文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2-077-02
語文學習是一個求知審美,濡養(yǎng)生命的過程,因求知而離不開真實,因審美而離不開情感。語文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求知,共同審美,共同濡養(yǎng)生命的過程,因此語文教學就是師生共同接近,交流情感,碰撞思想的旅程。學生能主動投入其中,課堂就有生機盎然,教學才能精彩有效。
1.學習鼓勵合作,尊重個性特點,激起學習的動力和潛能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不僅僅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語文課堂上安排以任務為載體的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制定了柔性的學習目標,創(chuàng)設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較好的體現(xiàn)了主動發(fā)展的教學原則。在合作學習活動中,小組成員共同研究,老師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師生一道探討,形成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在積極交往中學會合作,在主動參與中激發(fā)興趣,在成功體驗中享受學習。
小組學習在自由探討過程中推動學生活躍思維勇敢表達,更好激起學習的動力和潛能。語文學科作為一門人文性學科,閱讀的角度不同理解也就不盡相同,在我看來閱讀方面的一些題目沒有固定答案可言,只要學生亮明自己的觀點,條理清晰,言之成理即可。因此,在閱讀課上,我會鼓勵學生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插上聯(lián)想與想象的翅膀合理理解文章,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腦海中形成自己的想法之后,只要有條理地表達出來就給予肯定。閱讀沒有條條框框的桎梏,被肯定是一種動力,孩子們就有了閱讀的勁頭。對于膽子小,文靜類型的學生。先從小組內部發(fā)言開始逐漸訓練,然后推薦到全班同學面前講話,這樣一來,小組之間齊頭并進,緩解了課堂教學無法照顧到每一名學生的局限性。同時,小組成員共同分享學習成果,有發(fā)言獎勵,作業(yè)獎勵,家校短信表揚等形式跟進性成果反饋,因此小組成員在成果榮譽的推動下,互相促進,協(xié)同努力,學習主動性有效形成。
2.課堂注重預設,激勵主動參與,調動學習興趣
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實驗研究報告集》中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
語文課堂本就是活潑的充滿無限可能,每一次上課都是新的體驗,學生和老師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成長。對學生的個性尊重和靜水深流是語文老師所要追求的,貼著文本貼著學生去教學,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是我所堅持的。教師是最活躍的教育力量,教師的行為是形成師生關系的主導因素。
教師在課堂上有導向的力量,其中對課堂的預設是課堂有趣課堂有效的重要因素。對語文課堂教學來說是相對靜態(tài)的預設,應精心而無須精細,也要為課堂生成留足空白,騰出空間,讓學生在預設中主動參與,調動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始終不能脫離文本,教師在預設時應緊抓文本,備課時應結合學生實際預設文本的挖掘點層層深入挖掘文本的精彩之處。預設學生的思維點和課堂高潮,在課堂上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促進學生的動態(tài)生成,才能讓課堂煥發(fā)活力。
課堂的高潮常會在教學的生成過程中產(chǎn)生,但是如果在教學預設時,圍繞語文角度精心設計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高潮,也會收獲預約的精彩。文言文學習課堂上我會預設文言文重點詞語和重點句式的融匯歸納學習,在推進新課時由一個重點詞語回顧歸納同類項,新舊知識融會,學生積極搶答歸納,大家在你一言我補充的參與當中,在發(fā)散思考和歸納確定的熱情中有效鞏固重點知識。這種預設課堂問題不預設有限時間,讓學生充分調動知識儲備,在暢所欲言中煥發(fā)學習成功體驗的歡心,讓課堂充滿熱情的同時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本來略顯枯燥的文言文課堂學生總能保有學習的積極和興趣并生成為學習習慣。
整堂課中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互動,師生沉浸其中收獲很大,預設和生成之間因和諧統(tǒng)一相得益彰,預設是為了更好的課堂效果生成,只有精心預設課堂才能精彩紛呈,在實施預設時也只有不拘泥于預設,并能充分運用教學場景和機智,教學效果生成才會更加精彩。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投入學習中,獲得學習的成功感,感悟語文特有的魅力,讓學生真正體驗印象深刻而意猶未盡的課堂學習效果。
教學不只是單純的知識記憶的問題,關注課堂,更要關注學生,整個語文課程,注重語文的實踐性,豐富性。教師注重課堂的預設,預設問題,預設學生,學生的學習動能才能更好激化,學生日復一日在語文課堂上的投入,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語文素養(yǎng)就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3.學科活動“有趣”,借助“有趣”催生“有效”
建構主義指出:“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機,而不是強化外在的動力?!?從一個有趣的角度做引導,使學生樂于投入更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內在動機。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而這兩方面的學習是學生最吃力最有困難的。要提高教學效果,只有讓學生真正樂于投入當中,有主動學習的動力。在整本書閱讀活動,分階段設計閱讀任務,名著暢享課堂,親子共讀一本書等。
名著暢享課堂的設置,是基于學情而考慮。在名著閱讀活動中,教師的身份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的自我閱讀介紹會是一種暗示,可促使學生細讀和思考。但當下的初中生是具有強烈個性特征的一代人,他們熱衷于展現(xiàn)自我,在具體閱讀中表現(xiàn)為大膽運用非常規(guī)視角和分析話語切入作品,另一方面他們也可能為表現(xiàn)個體的獨立特性而使閱讀出現(xiàn)偏頗,因此我的處理方式是讓他們暢所欲言,而作為教師則提供自己的閱讀思路和方法,強調老師角度的解讀,而不是給學生定論,當然,學生觀點明顯偏頗就要給予明確引導。教師的引領更多的應是問題式的啟發(fā),而非結論的告知,在問題引領下學生在暢享和暢想會有很多有趣的看法,在有趣的思想碰撞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學生各種精彩的看法,不囿于單一的說法,輕松的閱讀分享、輕松的閱讀體驗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這就能夠將教師的指導和對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有效結合起來,學生們豐富的閱讀分享也能有效提升閱讀效果。
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是語文能力訓練的有效方法。文本留給學生廣闊的自由遐想空間,課堂結束,學生對教材把握比較透徹,開展相關的寫作活動,不但能加深課文的理解,還能達到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目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力、創(chuàng)作力。開展《傅雷家書》親子閱讀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和家長選取同一主題閱讀并寫閱讀報告,在家長的“一封家書”中親情流露的字里行間讓孩子更明白父母的用心,在孩子的“書中尋良方”報告中發(fā)現(xiàn)孩子成長的煩惱或成長的懂事。親子閱讀讓學生在家中多了跟父母交流的時間,在交流中真誠交換領悟和感受。本著有趣生動的合作閱讀,學生的用心投入,因而寫出來的文章都是發(fā)自內心的文字,不講技巧,“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真情至性之文。字里行間全是真情,情是熱烈的,心是真摯的,文字是生動的,文章是有溫度的。
高質量的教學來源于成人比成績更重要的個性化課程和學習設計,在這個過程,學生擁有多樣化的學習空間,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習抱有極大的興趣,教師根據(jù)學情巧設教學進程,全身心投入教學,從而讓每個師生都享有自主發(fā)展的權利,技能教學目標和發(fā)展性能力教學目標在師生的合作交往過程中,更好地達成。
【注: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立足學情設計,精心巧設任務——推動初中生語文學習內驅力的教學活動初探”成果(課題編號:GDXKT23578)】
【參考文獻】
[1]施軍,朱平.和諧共生語文課堂的預設與生成[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11):? 39-41.
[2]鮑秋萍.用課堂言語活動促進思維發(fā)展[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8): 37-39.
[3]顧平.共存共生的師生閱讀[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8): 25-27.
[4]馬文科.“走心讀寫”中的語言建構與運用[J].語文教學通訊.2019.(7):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