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 朱昨慶
摘 ?要:GB/T 17626系列國家標準,是我國對于電磁兼容抗擾度試驗和測量技術的方法標準,而GB/T 17626.5標準是針對于浪涌抗擾度試驗的。該標準最新版于2019年6月4日發(fā)布,2020年1月1日實施,正式替代2008版標準。該文通過對比2019版與2008版浪涌抗擾度試驗標準的主要差異,闡述了新版標準的主要變化,為正確理解和使用新標準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電磁兼容;抗擾度;浪涌
1.基本概念及標準范圍
電磁兼容測試,是針對電子電氣設備正常工作時所處的電磁環(huán)境下,對外界的電磁場干擾大小的評定及電磁干擾抗擾能力的評定。我國國家標準體系內,GB/T 17626系列是電磁兼容抗擾度試驗和測量技術的方法標準,其中的GB/T 17626.5則是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和測量技術的方法標準。GB/T 17626.5標準所謂的浪涌(沖擊)(以下簡稱“浪涌”),主要是由開關和雷電瞬變過電壓引起的單極性浪涌信號 [1],不考慮雷電直擊電流的注入,也不是受試設備耐高壓絕緣能力試驗的參考標準 [1]。
2.試驗等級的明確化
2008版標準[1]與2019版標準[2]的具體要求,如下文中表2-1、表2-2:
3.試驗設備要求的變化
關于試驗設備這部分,新標準重點介紹了1.2/50μs組合波發(fā)生器,而將連接到戶外對稱通信線端口使用的10/700μs組合波發(fā)生器相關內容,放到了標準后面的附錄中[2]。
新舊標準關于設備最大的變化,在于浪涌信號發(fā)生器波形參數(shù)的定義。
2008版舊標準中,允許有兩種方法進行參數(shù)校準 [1]:波前時間方法和上升時間方法,分別依據(jù)GB/T 16927.1和IEC 60469-1標準,如下文中表3-1所示。發(fā)生器只要符合其中一種方法即可,但是實際上兩種方法校準的結果是不能等效的,也就是說出廠時按照上升時間的方法校準的發(fā)生器,如果按照波前時間的方法進行校準會有不合格的可能。
2019版新標準中規(guī)定,必需按照波前時間的方法進行校準[2],如下表3-2所示。針對于此,建議電磁兼容實驗室在例行設備校準時,應與計量相關單位或實驗室人員提前溝通,確定好所需校準參數(shù);而在每次試驗前對發(fā)生器進行驗證時,也需要正確選擇波形參數(shù)。
2019新版浪涌抗擾度試驗標準中,附錄內容的變化也是很大的。除了前文提到的10/700μs組合波發(fā)生器相關內容作為規(guī)范性附錄,還有浪涌波形的數(shù)學模型、測量不確定度的考慮等資料性附錄內容。這些新增的附錄,為相關實驗人員、設備校準人員更好依據(jù)標準進行本職工作,打下了結實的理論基礎。
4.小結與分析
新版浪涌抗擾度試驗標準的實施,要求實驗人員或設備校準人員,根據(jù)標準中變化內容及時調整、更新理論基礎及工作方法,同時也為我國電磁兼容實驗標準與國際最新標準要求的對接建立了橋梁。雖然標準中主要內容變化不是佷大,但若在錯誤理解標準內容基礎上開展檢驗或校準工作,勢必引起實驗結果或計量校準結果的嚴重偏差。
參考文獻
[1] ?GB/T 17625.5—2008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2] ?GB/T 17625.5—2019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