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松
回族,2000年生,云南外事外語職業(yè)學院漢語專業(yè)就讀。系貴州省作協(xié)會員,負笈昆明,作品散見《揚子江》《星星·散文詩》《詩歌月刊》《詩潮》等刊物。
丹霞山
記住韶關,因為一本雜志,也因為一個人。
因在雜志發(fā)了一些作品而認識韶關,這個位于廣東省東北部、轄區(qū)內(nèi)景區(qū)頗多的城市,讓人心生許多莫名的情愫。
從韶關市區(qū)出發(fā)去丹霞山,開著車的叔叔不時給我介紹北江、武江,以及他曾經(jīng)騎自行車玩耍過的地方。
李老師坐在副駕駛,我們不時聊到丹霞山,聊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韶關。道路兩旁,野生的芭蕉樹結(jié)滿芭蕉,只是那果子顯得不那么“漂亮”,就好像野百合也有春天一樣。而車流飛速,我對這些野生芭蕉的關注始終是有限的。
到丹霞山入口處,景區(qū)有長老峰、陽光山和臥龍崗等可選擇。我們原計劃報旅行社,去丹霞山主峰——長老峰拍夕陽,也打算在山下睡一晚,第二天四點半起床,到山頂記錄下太陽從山那邊慢慢跳出重圍,照亮一方的過程。后因受天氣影響,最后將這個計劃放棄。
最終決定要去的是丹霞山其中的一個景點,叫陽元山。陽元山主要以陽元石聞名。在山下,景區(qū)有這樣的介紹:“陽元石是一個形態(tài)奇特的造型地貌,同時也是一個普通的丹霞石柱?!闭故镜呐谱由?,有丹霞山的各種名譽,例如世界自然遺產(chǎn)保護區(qū)、國家5A級景區(qū)等,而標示牌上的二維碼,也讓游客了解陽元山的歷史更加便捷。
陽元山有大約一百余萬年的歷史,而形成陽元石的時間也將近三十萬年。這里,泥土流向大海,是靠近夢想之地。這里,是兵家必爭的地方,那些曾經(jīng)血跡斑駁的石板,那些大火燒過的森林,如今鮮花綻放、鳥鳴清脆,游人每到此處,必有贊嘆。
在這大山里,樹林葳蕤茂密、棧道陡峭蜿蜒,一群四五年級的學生,前面的喊后面的,后面的喊前面的,聲音在溝壑間回蕩。
我們走過棧道和石梯,有賣山水豆花的小攤。在巖石下吃豆花,石頭就像天然石凳。旁邊水聲潺潺,竹子一叢一叢的,每一個竹節(jié)都代表了一個季節(jié),每一個竹節(jié)中都有拔節(jié)的聲響。巖石上,水滴下來,不分時間和季節(jié),它對大地的熱愛遠遠超乎我們所能言表的范圍。
吃完豆花,我們穿過一條小路,叔叔蹲在水邊撩起水洗手,水是清涼的,也是清亮的。
跟著路標,我們上了通泰橋又下來,在橋上看郁郁蔥蔥的森林,讓人歡喜。從通泰橋下來,巖石上盛開那一朵紫色的花,安靜美好。
九九天梯
進入丹霞山,從側(cè)面看到高處有一亭宇,據(jù)說那是丹霞景區(qū)的制高點。叔叔說亭中有人,當我用相機拉近,那高聳的山頂果真站著人,便心生要爬上山頂?shù)南敕?。在山腳下,遇到一些從山頂下來的人,他們對我們說:“就那么一次機會,既然到了山腳下,就一定要爬上去看看?!?/p>
我和李老師走在前面,叔叔顯得有些累,走走便坐在石梯上歇歇。天梯是近乎90°的鐵梯,下面就是萬丈深淵,拉著鐵鏈向上走,每走一步,腳就發(fā)抖。在平緩的地方,遇到幾個外國友人;也遇到這樣一家人,已經(jīng)退休的爺爺和奶奶帶著自己的孫子孫女下來……遇到他們更讓我們信心十足。
在我和李老師的鼓勵下,叔叔也慢慢沿著天梯向上爬。而這一天恰好是“父親節(jié)”,這對于一個四十多歲的父親來說,是多么不尋常的一天。爬到中段,我拍了一個短視頻:祝所有父親父親節(jié)快樂!雖站在高處,卻始終不能超越內(nèi)心那份敬畏。
站在山頂上我給父親打電話。父親也在山上,他拎著一把鋤頭,不是游山玩水,他對山水的敬畏,與我爬上山頂是截然不同的,但父親更值得尊重。
我們沿著天梯向上攀爬,在索道的最高處,城墻還在,曾經(jīng)子彈難以穿過的堡壘,如今被踩在腳下,任憑風吹雨打。也有幾個青年坐在這里,說到:“看著這石梯,頭就暈?!敝劣谧詈笏麄冊趺聪律?,就像當年解放軍是如何剿滅這山中的土匪一樣,許多東西已經(jīng)成謎。
山頂上竹林密集,我們笑談,在這竹林中宜養(yǎng)雞鴨鵝,任由它們在這林中游走,閑暇時去撿拾雞蛋、鴨蛋等。
石頭鋪墊的小路,竹林像天然大傘,這里像極了金庸先生武俠劇中的情節(jié)。我們漫步林中,內(nèi)心覺得無比激動,想起“山高人為峰”的詩句。
站在高處,遠處的山雖被霧靄包裹著,那種朦朧的感覺卻給我這個正處在青春期的人帶來一些震撼,而眼中所看到和包容的事物越多,內(nèi)心就會變得越加開闊。
每天我都能看到許多的山,而真正爬上去的卻很少。人生就像九九天梯,我們都要爬上去,也有一些人只爬到半山腰,就被抬下山去,而爬到山頂?shù)娜耍罱K也要走下來,回歸山水。
“高處不勝寒”并非簡單的詩句,詩句中包含著許多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