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通過應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提升語文學習興趣的同時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積累。然而在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教學效率低的問題,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開展。本文將主要探討如何有效提升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希望能為廣大一線小學語文教育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2-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32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同時他們的學習方法、習慣以及思維方式還沒有養(yǎng)成,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開展教學,這樣才能夠實現(xiàn)教學效率的針對性提升。教師也要具備扎實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同時在教學手段上也要堅持創(chuàng)新,對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逐步進行改善,不斷地滿足素質教育的高要求,讓學生能夠掌握學習的方法,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只有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能更好地完成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任務,為學生后續(xù)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認知基礎。
一、當下小學語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效率問題
(一)學生缺乏積極性導致學習效率不高
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大幅度提高教學的實際效率,然而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他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的樂趣所在,從而導致教師在授課時講了五個知識點,學生只能吸收兩個或三個的情況[1]。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辦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這除了學生本身對于語文學習的認知缺失之外,還和教師缺少對學生進行興趣層面的引導有關。語文教材以及語文的課外讀物對于學生來說都是能提高語文學習興趣的重要著力點,但是一些教師并沒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學生本身自控力不足的情況下,學習積極性自然不高,在課堂上也不愿意主動發(fā)言,造成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較低的問題。
(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學效率不高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影響下,教師往往認為分數(shù)是檢驗語文教學的唯一標準,在學生出現(xiàn)認知上的缺失時,教師也會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死記硬背。實際上,語文作為一門文化類的科目并不枯燥,相反充滿了人文趣味,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打破傳統(tǒng)的學習思路限制,在教學的模式上以及環(huán)節(jié)上融入更多能夠被學生接受的學習方法和元素,避免冗雜的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精力的消耗,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快速地掌握學習的基本要義,并且融入自己的認知,實現(xiàn)語文學習內容的深化。在同樣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個人更加投入以及積極思考,能夠更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三)教學內容不深入導致教學效率不高
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特有的想法,他們的學習方法也是不同的,然而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學生的這種個體化的關注,沒有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去分享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一些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往往是采用直接講解答案的方法向學生進行知識灌輸,留給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非常少,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沒有得到突出,對知識的理解注定是表面的。這種形式化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來說很難了解到課文的實質性內容,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降低,對知識的理解也會停留在表面,不利于后續(xù)學習的開展,而學生基礎認知能力的薄弱,也會造成學習上的困難,進一步影響語文學習效率。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相關方法
(一)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要從教學的形式入手,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所處的年齡段選擇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認真程度相匹配的教學方法[2]。在教學形式的使用上,教師可以融入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以及小組討論等方式,將知識以多維度的形式展現(xiàn)出去,并讓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加深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內容的感受,從而形成情感上的共鳴,提升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知識有著強烈的興趣之后,學習效率才能夠提升。
對于不同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都可以融入小組合作教學法,將一些競賽的機制和語文教學融合在一起,通過比賽誰記得快、記得準,激發(fā)學生的求勝心理,實現(xiàn)學習效率的不斷提升。教師在進行語文知識講解的過程中,也要根據(jù)學生對于學習的偏好,找到學生感興趣的點,將語文學習和興趣點進行有機融合,通過引入課外的知識以及內容,在擴大學生知識視野的同時,讓他們了解到語文知識是如何和社會生活進行聯(lián)系的,讓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的樂趣所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相對于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更加有趣,也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
(二)教師要研究教材,認真?zhèn)湔n
從教師的層面上看,想要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教師要做到每堂課都有備而來,了解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實際目標,并將之分解到學生所處的年齡段中。每一堂課都要在整體教學的規(guī)劃內,教師不僅要制訂出每周的教學計劃,也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制訂月計劃以及季度計劃,讓每一堂課的教學都更加高效且有目的性。這也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堂開始之前對教學內容做好充分準備,只有了解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深入理解,才能夠更好地超越文本,理解文章中所表現(xiàn)的思想以及內涵,也只有緊緊圍繞著課堂教學內容,才能做到適當?shù)赝庋佣慌茴}。
教師對于課外資料的選擇,也要能夠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盡可能地擴展課堂的教學空間以及范圍,讓學生以語文學習作為重要基點,打開自己的認知維度。教師也要在研究教材的同時,幫助學生總結學習的方法,將語文學習的相關策略教給學生,這樣才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負擔,寓教于樂,并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
(三)營造自由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為了有效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教師也要從課堂氛圍入手,避免將課堂變成教師的一言堂,讓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在這方面可以營造積極、自由、向上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中暢所欲言,和教師進行良性的互動。這種互動除了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進行之外,學生之間也要有更多的交流,這也是一種將學習的權利交還給學生,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的有效方法[3]。只有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度以及各種潛在因素。這種積極和正向的溝通,也能夠讓學生了解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哪些知識的薄弱處以及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對于學生實現(xiàn)針對性的能力提升來說大有裨益。
整體來看,教師在和學生溝通的過程中也能夠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普遍對某一知識點存在疑惑時,教師可以在后續(xù)的教學時著重講解,提高語文課堂的整體教學效率。民主自由的教學氛圍并不意味著課堂是沒有紀律的,教師要有組織、有原則地為學生制定一些討論的相關規(guī)則,并在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思維走向,當學生跑題時,教師要及時地制止,在學生討論時教師也不能打斷學生,避免學生專心思考的狀態(tài)受到影響。討論的范圍以及節(jié)奏點的控制,都需要教師從自身的經驗出發(fā),以及在學生的認知基礎之上制定相應的規(guī)則,以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生活中來為開展討論和溝通的重要目標,這種氛圍下學生由于更加全情投入,課堂教學效率自然會得到提升。
(四)設計教學問題,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重通過合理的教學提問,讓學生的思路能夠始終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走,這也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方式。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提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以及思維發(fā)展模式,通過有目標性以及針對性的問題設置,讓學生能夠始終圍繞著教學重點進行思考并進行相應發(fā)散。教師的提問既要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也要具備一定的價值,不能給學生提出過于簡單和過于困難的問題,一定要融入一些思考,也要盡量減少封閉式的問題[4]。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思考的過程中,這意味著學生能夠融入更多的積極主動性。如果課堂設計存在盲目性的話,只會導致教學只有“量”沒有“質”,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以及教學效率的提高。
(五)注重課后練習,提高教學效率
在完成了課堂學習之后,教師也要關注到課后的作業(yè)環(huán)節(jié),通過有效的作業(yè)布置讓學生通過高效率的做題來鞏固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教師需要提出一些總結性的知識內容,讓學生能夠了解知識之間是如何產生聯(lián)系的,實現(xiàn)溫故而知新。這種高效的作業(yè)布置方式以及課后練習能夠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率。對于課后作業(yè)的布置教師也要遵循多樣性的原則,不僅可以布置習題,也可以將課外閱讀作為作業(yè),讓學生帶著思考將自己的閱讀結果在下一堂課中分享出來,這也是提高效率,幫助學生完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方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是學生在基礎認知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對于學生后續(xù)的影響以及素質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意義。當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效率是每一位小學一線教師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只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才能夠推動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不斷向前發(fā)展。對于小學語文課堂的構建,教師要遵循多元、輕松以及民主的原則,通過課堂氣氛的營造,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所在,在玩兒中學、在學中掌握學習的方法,使得學習效率和質量得到提升。對于一線教師來說,教學效率也需要教師結合實踐進行持續(xù)的摸索,將其作為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斷進行探索,共同促進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提升。
參考文獻:
[1]勒勒漢呷.淺析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和方法[J].神州(上旬刊),2017(12):25.
[2]葉森森.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做法[J].神州(上旬刊),2017(15):34.
[3]戎晨.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1):89.
[4]趙冰心.淺談如何進行高效率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好家長,2017(42):249.
作者簡介:汪岳(1964.8— ),男,漢族,甘肅武威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