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飛
(義馬市人民醫(yī)院 普外科,河南 義馬 472300)
手術是結直腸良惡性疾病中極為常用的一種療法,可將病變組織徹底切除,改善患者的不適感,但術中吻合方法與效果是影響手術質量的重要因素[1]。傳統(tǒng)手術中通常應用手工縫合的方式吻合切口,但操作較為繁瑣,難度較大,受操作者主觀因素影響較大,術后易出現吻合口瘺、繼發(fā)性出血等并發(fā)癥,影響療效和患者恢復速度[2]。近年來,隨著現代醫(yī)學發(fā)展,吻合器逐漸應用于手術中,其操作便捷,吻合質量穩(wěn)定,受到醫(yī)師與患者的廣泛認同[3]。本文旨在分析結直腸良惡性疾病病灶切除手術中使用吻合器的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本院2016 年1 月至2018 年4 月接診的106 例良性或惡性結直腸疾病患者,均行病灶切除術治療。依據術中切口吻合方法的不同劃分為參照組(應用手工吻合)與研究組(應用吻合器吻合),各53 例。此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通過病理檢查、腸鏡等檢查確診病情,具有手術指征,且對研究知情,均屬自愿參與,排除合并其他類型嚴重疾病的患者以及有精神異常、配合度差的患者。參照組男女比例為29∶24;年齡25~75 歲,平均(46.36±2.33)歲;疾病類型:直腸癌27 例,結腸癌10 例,結腸息肉7 例,重度痔瘡5 例,其他4 例。研究組男女比例為31∶22;年齡22~78 歲,平均(46.11±2.20)歲;疾病類型:直腸癌29 例,結腸癌9 例,結腸息肉6 例,重度痔瘡4 例,其他5 例?;颊咭话阗Y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均通過手術切除病灶組織,術前應用腸鏡、鋇劑造影等檢查明確病灶位置與切除范圍,術中常規(guī)游離周圍組織,行病灶切除。切除完成后清理吻合口,將周圍系膜、脂肪清除,做好吻合準備。參照組應用手工吻合方法,對切口進行全層間斷縫合。研究組應用吻合器輔助,結腸癌可應用管狀吻合器,吻合結腸遠端與近端,可應用28 號吻合器于結腸切斷處插入,在3 cm 外進行端側吻合。結腸息肉、直腸癌等疾病可直接使用雙層吻合器,自腸遠端進行吻合,吻合完成后于吻合口留置引流管。
①對比兩組手術時間、患者出血量、住院時間等手術指標。②術后對患者進行12 個月隨訪,對比兩組手術切口吻合效果,觀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包括吻合口瘺、吻合口炎癥、吻合口狹窄、吻合口出血。
數據用SPSS 20.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出血量的差異較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短于參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研究組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5.66%)小于參照組(20.75%),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67,P=0.022),見表2。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
表2 兩組切口吻合效果比較 [例(%)]
人們的飲食、運動觀念和方式隨著時代發(fā)展而不斷變化,在各種不良習慣的影響下,我國的腸胃道疾病發(fā)生率隨之增高,腸胃道疾病的療效與預后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4]。外科手術在結直腸疾病治療中可取得良好效果,有助于患者的腸道功能重建,但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處理是一個治療難點[5]。
有研究認為,在結直腸手術中應用吻合器的效果相對優(yōu)于手工吻合,可降低術后患者的吻合口瘺、出血、狹窄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在結直腸病灶切除手術中,吻合口相關并發(fā)癥是導致患者療效不佳、預后不良的重要因素[7]。傳統(tǒng)手術應用人工方式進行切口吻合,受到個人因素的影響較大,吻合操作者的專業(yè)水平與技術是預防術后并發(fā)癥的關鍵。但人為因素難以把控,一旦意外出現將給患者療效、預后和生活質量帶來不利影響。吻合器是近年來常用于外科手術的吻合方式,其中的鉭釘能夠均勻而準確地將切口吻合,相比手工吻合的痕跡更整齊,可減輕切口處組織反應,促進切口愈合[8]。通過機械吻合方法可有效降低切口吻合的技術含量,減輕個人因素對于手術質量的影響,且機械吻合的效果更好,利用漿肌層包埋可避免大面積暴露吻合口,增加感染的幾率。此外,吻合器操作簡便,吻合快速,可有效縮減手術耗時,降低風險[9]。本次研究中,應用吻合器的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應用手工吻合的參照組,且患者吻合口瘺、炎癥、狹窄、出血等情況的總發(fā)生率也明顯低于參照組,可見吻合器的吻合效果良好。在結直腸手術中,吻合口狹窄的發(fā)生主要是因手術形成瘢痕、黏連等情況,但吻合器屬于機械縫合,其縫合質量穩(wěn)定、嚴密、整齊、光滑,術后瘢痕較小,可預防黏連發(fā)生。但在手術中,吻合器型號的選取十分重要,若吻合口與器械大小不相適應,可導致黏膜對合效果差、漿肌層難以包埋。而吻合口出血則主要是因吻合時鉭釘未完全合攏或存在漏釘現象,又或是切口處止血效果不強,小血管回縮出血等。應用吻合器無法完全避免這一情況,因此,應避開血管進行吻合操作,減少術后繼發(fā)出血情況。
總之,在結直腸病灶切除術中應用吻合器的效果更好,相比傳統(tǒng)手工吻合更為整齊、嚴密、光滑,且操作簡單,受人為因素影響小,在保證吻合質量的同時可縮減手術時間,術后并發(fā)癥也相對較少,值得推廣。但需注意的是,在手術過程中需選擇大小適宜的型號,詳細檢查吻合器質量與性能,吻合時也應注意力度,確保手術安全,以免損傷腸道黏膜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