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花
(啟東市人民醫(yī)院(南通大學附屬啟東醫(yī)院),江蘇 啟東 226200)
顱腦外傷為臨床常見病及多發(fā)病,患者頭部在外力的直接或間接暴力沖擊下發(fā)生開發(fā)性或閉合性的損傷,由于患者大多病情危急,故需要及時為其進行治療與護理,并對其治療護理過程中的風險進行防范,有助于降低致殘風險,控制或減少患者的死亡率[1]。臨床開展常規(guī)護理時,比較注重患者的病情發(fā)展狀況,對于治療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缺乏預見性與針對性的防范,故為了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其術后生存質量,臨床應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為患者進行風險管理。本文選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83例顱腦外傷患者,試探究風險管理護理在顱腦外傷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并觀察其給患者生存質量帶來的影響。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顱腦外傷患者總計83例,其中男53例,女30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入對照組(41例)、研究組(42例),具體資料為:研究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25歲~79歲,平均(52.52±11.37)歲。對照組:男30例,女11例;年齡25~80歲,平均(52.67±11.44)歲。將兩組顱腦外傷患者的上述資料進行對比,P>0.05,差異無意義。
入選標準:①經CT、MRI等檢查確診為顱腦外傷,且符合衛(wèi)生部制定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腫、硬膜下水腫、腦挫傷、腦干傷、枕骨骨折、顱底骨折等顱腦外傷的診斷標準;②處于病情穩(wěn)定期;③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了解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④倫理委員會核實批準。
排除標準:①處于病情急性期;②合并有顱腦感染;③心肺肝腎有嚴重功能障礙;④合并有嚴重頸椎疾??;⑤依從性差,無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醫(yī)護人員在患者入院后根據其既往病史與臨床癥狀等給予護理,為其日常生活提供幫助,保持病室空氣清新、溫濕度與光照適宜、病床衣物干凈整潔,還應該為患者提供藥物護理,監(jiān)督患者用藥;此外,還應為患者合理安排飲食,以確保其機體恢復可以得到充足的營養(yǎng)消耗。
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取風險管理護理,具體措施為:①組建護理風險安全管理小組,對患者的顱腦外傷狀況進行評估,結合其病史、臨床癥狀制定護理管理措施,在小組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循相關規(guī)章制度。②制定風險管理應急預案,定期巡查患者病房,及時發(fā)現護理中存在的隱患,并根據實際情況實施應急預案。針對護理過程中發(fā)生的問題,小組人員應做好記錄,定期召開會議進行探討,及時完善應急預案,以便為患者提供完善的護理。③對小組人員進行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培訓,強化其理論基礎與操作能力,使其可以正確處理患者的顱腦外傷,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與護理。④加強對護理記錄質量的管理,科室領導與護理人員都應該重視護理過程中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積極尋找原因并制定處理措施,確?;颊叩膯栴}得到切實的解決。
比較護理后兩組的生存質量評分、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壓瘡評分、跌倒評分。生存質量評分以SF-36量表評定,涉及社會功能、軀體功能等多個維度,滿分100分,評分越高則患者生存質量越高[2]。格拉斯哥昏迷評分以GCS量表進行評定,評分越高則患者昏迷程度越輕;壓瘡評分以Braden量表進行壓瘡發(fā)生風險的評估,低于12分者為高危,該評分越高則患者發(fā)生壓瘡的風險變越低;跌倒評分以Morse量表進行跌倒風險的評估,評分高于45分為高危,該評分越高則發(fā)生跌倒的風險越高[3]。
臨床數據經由SPSS-19.0版統(tǒng)計學軟件檢驗分析。計數資料表示為(n,%),并檢驗其x2值;計量資料表現為(),并檢驗其t值。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意義。
研究組社會功能、物質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等指標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的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的對比(分,)
分組 社會功能 物質功能 心理功能 軀體功能研究組(n=42) 60.06±1.56 64.07±2.65 60.08±1.37 59.71±1.57對照組(n=41) 44.86±1.51 50.25±2.05 50.92±1.23 49.87±1.36 t 45.089 26.530 32.027 30.489 P 0.000 0.000 0.000 0.000
研究組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壓瘡評分等指標結果高于對照組,差異有意義(P<0.05);研究組跌倒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意義(P<0.05)。見表2。
表2 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壓瘡評分、跌倒評分的對比(分,)
表2 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壓瘡評分、跌倒評分的對比(分,)
分組 格拉斯哥昏迷評分 壓瘡評分 跌倒評分研究組(n=42) 8.89±2.25 15.36±2.09 25.45±2.66對照組(n=41) 7.44±1.21 10.26±1.11 50.22±4.31 t 3.644 13.835 31.591 P 0.000 0.000 0.000
對于顱腦外傷患者而言,為其在臨床護理中開展風險管理護理可以從整體上顯著提升護理效果,對患者的預后康復產生積極的影響。本文為2016年~2018年收治的83例顱腦外傷患者進行了常規(guī)護理+風險管理護理,從結果可以發(fā)現,采取常規(guī)護理+風險管理護理的研究組其生存質量評分、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壓瘡評分均高于僅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其跌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風險管理護理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病情均有顯著效果。而風險管理護理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顯著的應用效果,主要是顱腦外傷患者病情較為危重,護理中可能存在各類不良問題,若僅采取常規(guī)護理難以對患者潛在的風險進行規(guī)避,而風險管理護理則可以科學預測風險,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和預見性的護理管理計劃,從而有目的、有計劃地為患者進行更加全面的護理,尤其是應急預案的制定,更是符合顱腦外傷患者的護理需求,因此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病情,規(guī)避風險發(fā)生,使其生存質量顯著提高[4]。將本文結果中研究組的各項數據與賈利霞研究《風險管理護理在顱腦外傷護理中的效果及對生存質量的影響》中觀察組的生存質量評分、格拉斯哥昏迷評分相比,二者較為相近,可見本研究結果準確可靠[5]。
風險管理護理可以防范護理風險,對于顱腦外傷患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其可以改善患者病情,避免護理風險出現,使患者生活質量顯著提高,臨床應積極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