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甫玉,朱月娥
(1.漣水縣人民醫(yī)院婦科,江蘇 淮安 223400;2.漣水縣人民醫(yī)院護理部,江蘇 淮安 223400)
半坐臥位是婦科腹部手術后患者常采取的體位方式,臨床上常通過抬高患者床頭或床尾來實現(xiàn),但實際工作中這種方式容易導致患者處于床鋪的凹陷處,增加壓力性損傷的風險[1]。因此,本院自制一種新型可調(diào)式防下滑體位凳,在預防患者壓力性損傷中發(fā)揮了巨大的優(yōu)勢。本次研究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58例住院患者為例,探討可調(diào)式防下滑體位凳的應用效果,具體如下。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室住院患者58例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入院順序分組,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對照組29例年齡在40~75歲,平均(70.22±12.37)歲;觀察組29例,年齡在38~73歲,平均(68.17±14.38)歲。本次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
對照組患者取半坐臥位,將床頭抬高30~60°,為防止下滑必要時可適當抬高床尾。觀察組應用可調(diào)式防下滑體位凳,其結構如下:
該新型防下滑體位凳為60cm*20cm*18cm不銹鋼結構的雙面絨布包裹凳,使用時橫放在患者的床尾,其中患者腳接觸面加用海綿包裹,使得舒適度增加,外面根據(jù)體位凳的形狀制作了外罩,便于拆洗,保持清潔??紤]到患者的身高不同,該防滑凳使用了三根可升降高度的固定桿,最高可伸至30cm,可以滿足不同身高患者的需要;同時,為保障患者安全,床單側為長方形直角設計,起到穩(wěn)定的作用,被套側為圓弧形設計,防止在使用過程中造成對患者和被套的碰擦。
統(tǒng)計兩組住院期間壓力性損傷發(fā)生率;自制舒適度評價表,由患者對護理工作進行評價,非常不舒服計1分、不舒服計2分、不確定計3分、舒服計4分、非常舒服計5分,感覺舒服=舒服+非常舒服病例。
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x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顯著。
觀察組無一例壓力性損傷事件,明顯低于對照組6.90%(2/29),P<0.05。
觀察組79.31%患者感覺舒服,結果明顯高于對照組51.72%,P<0.05,詳見下表。
兩組舒適度比較[n(%)]
強迫半坐臥位是根據(jù)患者病情需要臨床上經(jīng)常采取的體位,而這種體位極易造成壓力性損傷等并發(fā)癥[2]。壓力性損傷是臥床病人常見并發(fā)癥,指骨突出部位、醫(yī)療操作或器械造成的皮膚、軟組織損傷,盡管不危及生命,但因伴有疼痛,嚴重的甚至繼發(fā)感染,加重病情。為提高住院患者舒適度,防止壓力性損傷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我院研究者們共同設計制作了新型防下滑體位凳,并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3]。
本次研究,觀察組無一例壓力性損傷事件,明顯低于對照組6.90%;觀察組79.31%患者感覺舒服,結果明顯高于對照組51.72%。住院患者長時間保持半坐臥位體位容易增加骶尾部壓力,增加壓力性損傷風險,并且導致患者不能保證半臥位的角度,感覺非常不舒適,從而影響康復。基于此,我院自制新型可調(diào)式防下滑體位凳,只需將患者床頭抬高到目標高度,將體位凳放在床尾,并根據(jù)患者身高調(diào)節(jié)到適當位置,使患者在保持有效半坐臥位同時,減輕對患者骶尾部皮膚的受壓;臥床期間,患者的腳蹬在軟墊上還有利于保持下肢肌力和骶尾部的自由活動度,從而減少壓力性損傷、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風險[4]。相比于傳統(tǒng)的抬高床頭或床尾方式而言,利用可調(diào)式防下滑體位登的優(yōu)勢在于可避免臀部長時間受壓,安裝、拆卸、清洗方便,取材容易,制作方法簡單,同時患者體位保持良好,舒適度更高;另外,本實用新型可調(diào)式防下滑體位凳的應用有效減少了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還能防止引流管滑落等不良事件,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5]。
綜上所述,可調(diào)式防下滑體位凳的應用對預防住院患者壓力性損傷,提高患者臥床舒適度有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