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聰慧
(山西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混凝土是當今應用最廣泛的工程材料之一,正向著輕質(zhì)、多功能、高效能和可持續(xù)利用的方向發(fā)展[1]。將廢舊橡膠顆?;蛳鹉z粉摻入混凝土中制備橡膠混凝土是混凝土研究的熱點,橡膠混凝土具有抗裂性強、韌性好和變形能力好等優(yōu)越性能,材料性能在剛性水泥混凝土和柔性瀝青混凝土之間,可望作為理想的路面材料,目前已成為交通領域的研究焦點[2-4]。目前橡膠混凝土應用受限于其強度較低而沒能廣泛推廣,原因是:水泥漿體和橡膠相容性差,無法形成高強的黏結(jié)界面,故其強度較低[5]。有科研工作者對橡膠顆粒進行表面改性,期望增強橡膠與水泥漿體的界面黏結(jié)強度,但作用并不明顯,隨著橡膠摻量增大,其強度仍下降明顯。
環(huán)氧樹脂混凝土(Epoxy Resin Concrete,EC)是以環(huán)氧樹脂膠黏劑為膠凝材料制備的新型混凝土,它具有輕質(zhì)、高強、固化時間可控等優(yōu)點,被認為是一種適宜的路面快速修復材料,現(xiàn)已在鋼橋面鋪裝,路面修補和伸縮縫維修等道路工程中大量應用。但從目前應用效果來看,仍存在一些不足:a)EC強度高,彈性模量大,變形能力較小,易引起修復部位基體材料開裂;b)黏結(jié)界面應力大,特別是在外界作用下,界面應力集中現(xiàn)象突出,界面容易失效,修復結(jié)構(gòu)耐久性較差;c)EC脆性較大,抗沖擊能力較低,容易出現(xiàn)抗沖擊破壞。上述不足限制了EC在道路修復工程中的大范圍應用。
橡膠環(huán)氧樹脂混凝土是一種新型橡膠混凝土,它是由廢舊橡膠顆粒加入環(huán)氧樹脂混凝土配方中制備而成,它借助環(huán)氧膠黏劑的高黏結(jié)性,顯著增強橡膠材料與膠凝材料的界面黏結(jié)力,從而提升橡膠混凝土的強度;同時利用廢舊橡膠增加EC的柔性,優(yōu)化EC修復普通混凝土的界面應力分布,提高修復結(jié)構(gòu)的耐久性,故該新型橡膠混凝土作為快速修復材料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國內(nèi)外科研工作者對橡膠環(huán)氧樹脂混凝土做過較多研究,但對橡膠作為唯一集料制備的全橡膠環(huán)氧樹脂混凝土的研究未見報道。為考察FREC力學性能,探討其作為路面修復材料的可行性,本文通過改變彈性改性劑摻量,制備了一系列EA及FREC,考察了彈性改性劑摻量對EA性能和FREC應力-應變?nèi)€的影響。
環(huán)氧樹脂E-51、環(huán)氧稀釋劑692、改性脂肪胺固化劑,工業(yè)級,市售;彈性改性劑QS-P24F,北京金島奇士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產(chǎn)品;1~2 mm廢舊橡膠顆粒(由廢舊卡車輪胎加工而成),工業(yè)級,青島惠商橡膠有限公司。
微機控制電子萬能試驗機CMT4304,美特斯工業(yè)系統(tǒng)(中國)有限公司;電子天平BT125D,德國Sartorius公司。
先將E-51、692、QS-P24F和改性脂肪胺固化劑按質(zhì)量份配比混合,電動攪拌3 min,制得EA;接著按質(zhì)量配比mEA:m橡膠=0.5將所需質(zhì)量的廢舊橡膠顆粒加入EA中,電動攪拌5 min即得FREC拌合料;最后將拌合料填入模具養(yǎng)護成型即得FREC。
a)性能測試 EA的拉伸強度、拉伸彈性模量、斷裂伸長率按GB/T 2567—2008測試;拉伸剪切強度按GB/T7124—2008測試。
b)應力-應變曲線 FREC的抗壓強度、抗折強度按GB/T 17671—1999測試,試件尺寸:棱柱體40 mm×40 mm×160 mm,微機控制電子萬能試驗機CMT4304在測試時電腦自動記錄荷載-位移,位移速率:2 mm/min。FREC的抗壓(或抗折)應力-應變由式(1)~式(4)計算獲得,并繪制抗壓(或抗折)應力-應變?nèi)€:
式中:σ 為壓縮應力,Pa;ε 為壓縮應變,10-2;F 為荷載,N;S 為壓縮接觸面積,m2;l為壓頭的位移,m;L為試件壓縮方向的厚度,m;σf為彎折應力,Pa;εf為彎折應變,10-2;L0為彎折試驗的跨距,m;b 為試件彎折面的寬度,m;d為試件彎折方向的厚度,m。
峰值應力為最大應力,峰值應變?yōu)樽畲髴膽儭?/p>
試件養(yǎng)護方式:試驗試件成型后,先置于室溫下養(yǎng)護12 h,后置于60℃環(huán)境養(yǎng)護8 h,最后取出試件,待自然冷卻至室溫后開始試驗檢測。
樣號標記:pbw是質(zhì)量份數(shù)(Parts by weight)的簡稱,標記代號A10指EA中彈性改性劑摻量為10 pbw,標記代號M10指FREC中彈性改性劑摻量為10 pbw,其他彈性改性劑摻量的EA和FREC依次標注。
FREC是以EA為膠凝材料,橡膠顆粒為彈性集料組成的復合材料,在該復合材料中,膠凝材料和彈性集料兩者間彈性模量和變形能力差異較大,在承受外部荷載時,兩者應力如何分布、應變?nèi)绾螀f(xié)調(diào)是一個關鍵問題,直接影響材料的整體性和力學特性。橡膠顆粒的彈性模量和變形性能基本固定,而EA的彈性模量和變形性能則可通過技術手段調(diào)控,故可通過對EA彈性模量和變形性能的調(diào)節(jié)實現(xiàn)對FREC力學性能的調(diào)控。
為研究分析FREC力學性能,探討其作為路面修復材料的可行性,本文通過改變彈性改性劑摻量,制備了一系列EA,并進一步制備了FREC,考察了彈性改性劑摻量對EA性能(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拉伸彈性模量和拉伸抗剪強度等)和FREC應力-應變?nèi)€(抗折和抗壓)的影響。
表1 EA配方組成 pbw
EA配方組成見表1,EA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見圖1,拉伸彈性模量和拉伸剪切強度見圖2。從圖1和圖2可知,隨著彈性改性劑摻量增大,EA的拉伸強度逐漸降低,二者呈現(xiàn)近似線性相關,拉伸強度變化范圍在55~1.3 MPa之間;相反,斷裂伸長率逐漸增大,由3%增大至230%,但在40 pbw之前,增長幅度較小,僅從3%增大至25%;拉伸剪切強度先增大后減小,在30 pbw時達最大值,由19 MPa增大至21 MPa,增長幅度較小,之后呈近似線性降低,由21 MPa下降至5.5 MPa,降低幅度較大;拉伸彈性模量逐漸降低,二者呈現(xiàn)近似線性相關,變化范圍為1 800~4 MPa之間。
圖1 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
圖2 拉伸彈性模量和拉伸剪切強度
彈性改性劑是以聚氨酯柔性鏈段為主鏈,活性環(huán)氧基團為端基的高聚物,它借助兩端的活性環(huán)氧基團與固化劑反應,使其柔性鏈段接入環(huán)氧固化物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中,提高固化物的柔韌性。故隨著彈性改性劑摻量增大,EA拉伸強度,彈性模量和拉伸剪切強度均逐漸下降,斷裂伸長率逐漸增大。鑒于EA變形能力的提升是以犧牲其拉伸強度、彈性模量和黏結(jié)性能為代價,為兼顧其強度和變形能力,推薦彈性改性劑摻量在30~60 pbw為宜。
2.2.1 全過程應力-應變曲線
圖3 抗折全過程應力-應變曲線
圖3為FREC的抗折全過程應力-應變曲線,由圖3可見,彈性改性劑摻量增大,F(xiàn)REC呈現(xiàn)剛性材料-半剛性材料-彈性材料的轉(zhuǎn)變。當摻量在10~40 pbw時,應力-應變曲線上升段為直線且斜率大,此時應變小幅增大而應力大幅增大,表現(xiàn)出明顯剛性,直至抗折破壞,試件一直處于彈性工作階段;當摻量在50~60 pbw時,應力-應變曲線上升段為坡度較大的曲線,且隨著應變增大,曲線的切線斜率緩慢降低直至抗折破壞,試件處于彈性和塑性融合階段,混凝土呈半剛性;當摻量在70~90 pbw時,應力-應變曲線只有上升段而沒有下降段,曲線呈平緩上升趨勢,此時應變大幅度增大而應力增長很小,特別是在高應變情況下應變大幅增長而應力幾乎不增長,呈明顯的彈性體工作特征,表現(xiàn)出明顯彈性。
產(chǎn)生上述變化的原因是:抗折強度主要取決于膠結(jié)料,彈性改性劑是含有環(huán)氧基團的聚氨酯彈性體,隨著彈性改性劑摻量增大,環(huán)氧樹脂固化物柔性不斷增大,由剛性材料逐漸轉(zhuǎn)變?yōu)閺椥泽w材料,故彈性改性劑摻量較低時,混凝土呈剛性;摻量較高時,混凝土呈彈性;摻量處于中間摻量時,混凝土呈半剛性。
圖4 抗壓全過程應力-應變曲線
FREC抗壓全過程應力-應變曲線見圖4,從圖4可以看出,隨著彈性改性劑摻量增大,F(xiàn)REC逐漸由半剛性材料向彈性材料轉(zhuǎn)變。當摻量在10~40 pbw時,應力-應變曲線上升段為坡度較大的曲線,且隨著應變增大,曲線的切線斜率逐漸降低直至抗折破壞,試件處于彈性和塑性融合階段,混凝土呈半剛性。試件破壞后荷載并沒有突然消失,還存在一定的殘留荷載和變形,表現(xiàn)為明顯的韌性破壞;當摻量在70~90 pbw時,應力-應變曲線基本呈平緩上升趨勢,僅在高應變后期才出現(xiàn)爬坡陡升趨勢,這是明顯的彈性材料工作特性,混凝土呈明顯彈性。并且摻量越高,前期曲線越平緩,后期曲線爬坡陡升時對應的應變越高;當摻量在50~60 pbw時,應力-應變曲線在應變前期呈半剛性狀態(tài),在應變后期呈彈性體狀態(tài),故處于半剛性和彈性過渡階段。
上述變化原因分析:抗壓強度主要取決于膠結(jié)料和集料。隨著彈性改性劑摻量增大,環(huán)氧樹脂固化物柔性不斷增大,變形能力越來越強,強度越來越低,由剛性材料逐漸轉(zhuǎn)變?yōu)閺椥泽w材料。當彈性改性劑摻量較低時,環(huán)氧樹脂固化物呈剛性。在混凝土壓縮過程中,環(huán)氧樹脂固化物和橡膠材料共同作為荷載承受主體,故應力-應變曲線呈現(xiàn)剛性材料(環(huán)氧樹脂固化物)和彈性體材料(橡膠材料)融合狀態(tài),混凝土呈半鋼性;當彈性改性劑摻量較高時,環(huán)氧樹脂固化物柔性較大,變形性能較高,強度較低,呈彈性體特征。在混凝土壓縮過程中,環(huán)氧樹脂固化物和橡膠材料作為荷載承受主體,兩者均為彈性體,故應力-應變曲線體現(xiàn)彈性體材料特征,混凝土呈彈性;當彈性改性劑摻量居中時,應力-應變曲線前期體現(xiàn)半鋼性材料特性,后期體現(xiàn)彈性體材料特性,故混凝土呈半剛性和彈性過渡階段。
2.2.2 峰值應力和峰值應變
表2 抗折和抗壓峰值應力和峰值應變
FREC抗折和抗壓峰值應力和峰值應變見表2。從表2可知,隨著彈性改性劑摻量增大,F(xiàn)REC抗折峰值應力先增大后減小:摻量低于60 pbw時,峰值應力在3.81~5.03 MPa之間,變化幅度較小,20 pbw時達最大;摻量高于60 pbw時,峰值應力顯著下降,由3.71 MPa下降至0.43 MPa,結(jié)合圖4可知,此時應力-應變曲線后期應力幾乎不隨應變變化而保持穩(wěn)定且無下降趨勢,故此穩(wěn)定應力就是峰值應力??箟悍逯祽ο仍龃蠛鬁p小再增大:摻量低于50 pbw時,峰值應力在10.22~13.30 MPa之間,與抗折峰值應力變化趨勢相同,變化幅度較小,20 pbw時達最大;摻量高于50 pbw時,峰值應力明顯增大,從圖4可見,應力-應變曲線后期為陡坡爬升,應變增長很小但應力急劇增長,因應變達到應變設置上限而測試終止,故峰值應力為測試停止時的應力,并非材料實際最大應力。
從表2還可以看出,隨著彈性改性劑摻量增大,F(xiàn)REC抗折和抗壓峰值應變均不斷增大,摻量低于40 pbw時,抗折峰值應變由9.12%增至14.40%,抗壓峰值應變由16.00%增至29.25%,增長速率均明顯低于摻量高于40 pbw時,此時抗折峰值應變由14.40%增至大于116.4%,抗壓峰值應變由29.25%增至大于87.5%。
2.2.3 楊氏模量
FREC楊氏模量及其相關性系數(shù)見表3,彈性改性劑摻量對FREC楊氏模量的影響見圖5。
表3 FREC楊氏模量及其相關性系數(shù)
圖5 FREC楊氏模量
從圖5可以看出,隨著彈性改性劑摻量增大,F(xiàn)REC抗折和抗壓楊氏模量變化趨勢和幅度基本一致,均是先增大后減小,在摻量20 pbw時楊氏模量最高,之后顯著降低;在摻量大于50 pbw后,楊氏模量雖然降低,但降低幅度較小。產(chǎn)生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隨著彈性改性劑摻量增大,EA固化物彈性模量逐漸降低,進而導致RFEC楊氏模量逐漸降低。
隨著彈性改性劑摻量增大,EA和FREC性能變化如下:
a)EA拉伸強度呈近似線性降低,由55 MPa下降至1.3 MPa;斷裂伸長率逐漸增大,由3%增大至230%,但在40 pbw之前,增長幅度較小;拉伸剪切強度先增大后減小,范圍在21 MPa和5.5 MPa之間,在30 pbw時達最大,之后呈近似線性降低;拉伸彈性模量呈近似線性降低,由1 800 MPa降低至4 MPa。
b)抗折全過程應力-應變曲線試驗表明FREC經(jīng)歷了剛性材料-半剛性材料-彈性材料的轉(zhuǎn)變。當摻量在10~40 pbw時,應力-應變曲線上升段為直線且斜率大,混凝土表現(xiàn)出明顯剛性;當摻量在50~60 pbw時,應力-應變曲線上升段為坡度較大的曲線,試件處于彈性和塑性融合階段,混凝土呈半剛性;當摻量在70~90 pbw時,應力-應變曲線呈平緩上升趨勢,混凝土表現(xiàn)出明顯彈性。
c)抗壓全過程應力-應變曲線試驗表明FREC經(jīng)歷了半剛性材料向彈性材料轉(zhuǎn)變。當摻量在10~40 pbw時,應力-應變曲線上升段為坡度較大的曲線,試件處于彈性和塑性融合階段,混凝土呈半剛性;當摻量在70~90 pbw時,應力-應變曲線基本呈平緩上升趨勢,僅在高應變后期才出現(xiàn)爬坡陡升趨勢,混凝土呈明顯彈性材料特征;當摻量在50~60 pbw時,應力-應變曲線在應變前期呈半剛性狀態(tài),在應變后期呈彈性體狀態(tài),混凝土呈半剛性和彈性過渡階段。
d)FREC抗折峰值應力先增大后減?。簱搅康陀?0 pbw時,峰值應力在3.81~5.03 MPa之間,變化幅度較小,20 pbw時達最大;摻量高于60 pbw時,峰值應力顯著下降,由3.71 MPa下降至0.43 MPa??箟悍逯祽ο仍龃蠛鬁p小再增大:摻量低于50 pbw時,峰值應力在10.22~13.30 MPa之間,變化幅度較小,在20 pbw時達最大;摻量高于50 pbw時,峰值應力顯著增大??拐酆涂箟悍逯祽兙粩嘣龃?,且摻量低于40 pbw時增長速率均明顯低于摻量高于40 pbw時。
e)FREC抗折和抗壓楊氏模量變化趨勢和幅度基本一致,均先增加后減小,在摻量20%時最高,之后顯著降低,但摻量大于50%后降低幅度較小。
f)為兼顧強度和變形能力,建議彈性改性劑摻量在50~70 pbw為宜,此時FREC綜合性能較優(yōu):抗折峰值應力3.97~4.38 MPa,抗折峰值應變28.08%~67.2%;抗壓峰值應力10.67~23.34 MPa,抗壓峰值應變45.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