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響,高冬梅,于新平
1.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婦科,山東青島266555;2.青島大學婦產(chǎn)科學系,山東青島266071
子宮內膜息肉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是由于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導致的,在老年患者當中的發(fā)病率較高[1]。子宮內膜息肉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子宮不規(guī)則流血,子宮內膜息肉扭轉等癥狀,老年患者的身體素質較差,出現(xiàn)子宮內膜息肉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疾病的致病原因不明確,主要和患者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方式有很大的聯(lián)系[2]。在臨床上,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可以幫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手術治療方式是子宮內膜息肉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的首要治療方式,能夠有效切除子宮息肉。常用的手術方法有傳統(tǒng)刮宮術以及宮腔鏡手術等。不同的手術方法對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術后的恢復和生活質量等有重要的影響,術后的復發(fā),術后并發(fā)癥等情況對患者影響較大,因此需要選擇有效的手術方式,改善術后狀況[3-4]。本研究主要通過對我院2018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 例子宮內膜息肉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老年患者設為研究對象,探究宮腔鏡電切術對子宮內膜息肉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老年患者炎性細胞因子及息肉殘留的影響,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4月—18年12月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婦科收治的子宮內膜息肉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老年患者100 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把采用宮腔鏡電切術治療的50 例患者設為觀察組,把采用傳統(tǒng)刮宮術治療的50 例患者設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年齡61~74 歲,平均(64.5±3.5)歲;其中單發(fā)息肉24 例,多發(fā)息肉26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60~72歲,平均(64.4±6.3)歲;其中單發(fā)息肉23 例,多發(fā)息肉27 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超聲和婦科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息肉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患者及其家屬對手術治療方式的差異了解,簽署知情同意書;該研究所有的病例均經(jīng)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和批準。排除標準:患者患有凝血功能障礙;患者患有惡性腫瘤;患者合并患有其他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比較兩組患者的相關資料,差異具有可比性(>0.05)。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取宮腔鏡電切術:手術之前要對患者進行凝血功能等常規(guī)檢查,在手術之前對所有患者進行組織軟化處理,采用藥物為400g 米索前列醇(北京紫竹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00668)口服。然后選擇5%的葡萄糖溶液(浙江巨能樂斯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33020427)作為膨宮液,壓力參數(shù)為90~110 mmHg,膨宮液的流速為120mL/min。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然后對患者進行靜脈復合麻醉(一般情況下)或者硬膜外麻醉(預計手術時間過長的情況下),采用0.5%碘伏對患者的皮膚、陰道口以及外陰等進行常規(guī)消毒。在患者肌肉豐富或者在患者的臀部貼電極,夾起患者的宮頸前唇,把探針置入患者的宮腔當中,其深度控制在7 cm 左右,擴張宮頸管,其擴張的大小要保證能夠順利置入宮腔鏡。安裝灌洗液導管,然后進行消毒處理,注意在置入之前要調節(jié)好色彩和清晰度。在宮腔鏡的輔助下,注意明確宮頸管以及患者的宮腔形態(tài)等,探查患者息肉的大小、位置以及數(shù)量等基本信息,采用環(huán)狀電極從息肉底部進行電切除,切除完成之后采用取環(huán)鉗將殘留的息肉組織取出,在進行操作的時候要注意掌握好刮匙的幅度、力度以及深度等,減少出現(xiàn)組織損傷和出血等癥狀。對于多發(fā)息肉,可以先部分切除息肉,負壓吸出息肉和子宮內膜,方便后續(xù)的組織切割。如果需要切除的組織有粗大血管,那么在切除之后要進行電凝止血,繼續(xù)進行后續(xù)操作,保證病變組織切除完整。手術完成之后要對患者的手術部位進行清潔和消毒,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照組進行傳統(tǒng)刮宮術:在手術之前對所有患者進行組織軟化處理,采用藥物為米索前列醇(北京紫竹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00668)經(jīng)過陰道注射2 mL。然后對患者進行麻醉,然后進行消毒和鋪巾?;颊呷〗厥?,觀察患者子宮內膜息肉的準確位置和具體數(shù)量,然后采用刮匙經(jīng)過患者的宮頸將息肉刮除,然后進行超導可視檢查,確保息肉刮除干凈。切除之后要注意多檢查幾遍,保證最大限度的切除病變組織,減少殘留和復發(fā)。手術完成之后要對患者的手術部位進行清潔和消毒,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3 觀察指標(1)臨床效果[5]:在患者手術后6 個月對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評估,其評估的標準為: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出血癥狀消失,宮腔鏡檢查沒有息肉殘留為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緩解,出血癥狀明顯減少,宮腔鏡檢查有少量息肉為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改善,出血和息肉情況沒有明顯改善或者加重為無效,記錄患者的例數(shù),計算總有效率,總有效=顯效+有效。(2)炎性細胞因子[6]: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6 個月的炎性細胞因子的變化情況,包括白介素-6(IL-6)、白介素-1 (IL-1 )和人干擾素- (IFN- )。在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6 個月,采用擴陰器擴展患者的陰道,然后宮腔注入生理鹽水5 mL,然后進行反復沖洗,收集灌洗液,共15mL,然后放入離心管進行離心處理,然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6]檢測IL-6、IL-1 、IFN- 。試劑盒由上海恒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具體的操作方法嚴格按照試劑盒進行。(3)息肉殘留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的息肉殘留情況,以及記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主要包括感染、子宮穿孔、尿潴留和宮頸粘連,計算發(fā)生率。(4)相關指標: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然后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20.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采用檢驗。<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 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1。
2.2 2 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的炎性細胞因子變化比較治療前,2 組患者灌洗液當中的IL-6、IL-1 和IFN-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6 個月,觀察組患者灌洗液當中的IL-6 高于對照組,IL-1 和IFN- 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2。
2.3 2 組患者的息肉殘留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息肉殘留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差異比較 在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上觀察組短于對照組,在術中出血量上觀察組少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4。3 討論
子宮內膜息肉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異常子宮出血,是一種子宮內的占位性病變,一般主要出現(xiàn)在育齡期婦女當中,但是老年患者當中也多有發(fā)生。影響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7]。藥物治療的方式對于育齡期較小的子宮內膜息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患者的復發(fā)風險比較高,對于子宮內膜息肉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治療效果不佳,因此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傳統(tǒng)的刮宮術在臨床上得到長期的使用,對子宮內膜息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8]。但是該手術方式對患者子宮內膜組織的損傷比較大,手術當中的出血量比較多,老年患者的耐受力較差,術后不容易恢復,導致住院時間長,增加感染風險和息肉組織的殘留風險[9]。近年來,宮腔鏡手術在婦科疾病當中的應用比較廣泛,宮腔鏡電切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能夠有效探查子宮內膜肌瘤的位置、大小等基本情況,手術的出血量少,可以保證更加清晰的手術視野,提高操作的準確性[10]。
表1 2 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例(%)]
表2 2 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宮腔灌洗液炎性細胞因子變化比較(±s,pg/mL)
表2 2 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宮腔灌洗液炎性細胞因子變化比較(±s,pg/mL)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6 個月比較,<0.05。
組別 時間 IL-6 IL-1 IFN-對照組( =50)images/BZ_76_257_1946_279_1970.png觀察組( =50)images/BZ_76_257_2146_279_2170.png治療前治療后6 個月治療前治療后6 個月68.38±19.35 141.54±13.27 21.995<0.01 67.97±18.75 197.86±12.64*40.617<0.01 59.71±12.24 11.34±2.65 27.311<0.01 58.47±13.45 5.24±1.14*27.885<0.01 87.94±11.60 35.37±7.29 27.132<0.05 87.46±12.09 16.07±3.47*40.133<0.05
表3 2 組患者的息肉殘留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表4 2 組患者的相關指標差異比較(±s)
表4 2 組患者的相關指標差異比較(±s)
組別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對照組觀察組images/BZ_76_301_3074_323_3098.png37.41±13.19 25.32±12.76 4.658<0.05 63.25±28.75 40.15±21.46 4.553<0.05 10.46±4.12 7.18±2.09 5.020<0.05
本研究主要探討宮腔鏡電切術對子宮內膜息肉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老年患者炎性細胞因子及息肉殘留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74.00%,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為96.00%,說明采用宮腔鏡電切術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更好。傳統(tǒng)的刮宮術在手術中會出現(xiàn)對子宮內膜息肉刮除不完全,無法對子宮的角部和底部進行全面的清除,容易出現(xiàn)息肉殘留,增加復發(fā)的風險。宮腔鏡電切術通過被動式雙極電進行環(huán)切,切除的速度快,創(chuàng)傷小,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以對患者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并且應用范圍廣泛,切除比較徹底,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11]。陳惠惠[12]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 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84.00%,該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相似。在治療6 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灌洗液當中的IL-6、IL-1 和IFN-分別為(197.86±12.64)pg/mL、(5.24±1.14)pg/mL 和(16.07±3.47)pg/mL,含量狀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采用宮腔鏡電切術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炎癥,減少患者灌洗液當中炎性細胞因子的含量。通過改善IL-6、IL-1 和IFN- 的表達可以幫助有效減少患者的炎癥反應,減少對機體的損傷,讓疾病更好的恢復。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 6.00%明顯低于對照組24.00%,陳秀華,楊彩霞[13-15]的研究結果也得出,采用宮腔鏡電切術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2.00%,明顯低于采用傳統(tǒng)刮宮術治療30.00%。宮腔鏡電切術手術操作比較簡便,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小,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的組織損傷,減少出血量,患者出現(xiàn)宮頸粘連、感染等的幾率也大大降低。觀察組患者息肉殘留率為2.00%,明顯低于對照組18.00%,說明宮腔鏡電切術對子宮內膜肌瘤患者的切除效果好,能夠更加徹底有效的切除病變組織,減少出現(xiàn)再次復發(fā)的概率[16-17]。在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上,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在術中出血量上,觀察組明顯少于對照組,說明采用宮腔鏡電切術能夠有效幫助減少患者手術出血,對手術操作的影響小,手術時間縮短,并且對患者創(chuàng)傷小,術后患者的恢復比較快,住院時間短。
綜上所述,對子宮內膜息肉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老年患者采用宮腔鏡電切術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患者體內的炎性細胞因子,避免息肉殘留,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和應用前景,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但是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本研究的研究樣本較少,觀察的時間較短,宮腔鏡電切術的長期療效研究不足。下一步需要加大樣本量,延長觀察時間,對該手術的優(yōu)越性進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