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友 林忠良 彭蜀濤
(江西有色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院,江西 南昌 330001)
礦區(qū)地質工作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在查閱區(qū)域、礦區(qū)以往地質找礦成果資料及近年的詳查地質工作成果基礎上,分析研究了桂竹嶺瓷土礦床的成因,并總結了尋找該類瓷土礦床的找礦標志,旨在為下一步在該地區(qū)尋找類似瓷土礦床或新的找礦突破提供某些借鑒。
圖1 桂竹嶺瓷土礦之成礦區(qū)帶位置圖
礦區(qū)大面積出露巖漿巖,地層不發(fā)育,僅沿溝谷分布有第四系(Q)。
礦區(qū)構造以斷裂為主,按其展布方向分為NE、EW、NW向斷裂構造。NE向構造主要為F1、F2、F3斷裂,呈平行排列,規(guī)模較小,走向長50~200m,寬1~2m,傾向NWW,傾角55°~65°,以硅化破碎表現(xiàn)之,帶內巖石具硅化、角礫巖化;EW向構造主要有F4、F5斷裂,為后期張性斷裂構造,寬1~5m,構造面平直,構造帶中見有角礫狀石英膠結,角礫大小一般為5mm×8mm;NW向構造主要為F6斷裂,規(guī)模較小,長約150m,寬1~1.5m,傾向SW,傾角55°~80°,見于晉寧期二云母花崗巖中,見圖2。
1-第四系;2-晉寧期黑云母二長花崗巖;3-燕山晚期白云母二長花崗巖;4-斷層及編號;5-礦體及編號
圖2 桂竹嶺瓷土礦區(qū)地質略圖
表1 礦區(qū)巖漿巖巖石學特征一覽表
Ⅰ號風化殼:表土層厚0~8.4m,為腐植層和亞粘土層;強風化層厚4~18.4m,呈松散砂土狀、粘土狀,呈白色—淺黃色,主要成分為石英,白—黃白色粘土質組成;中風化層厚4~12m,巖石呈白色,淺黃色,巖芯表面粗糙,礦石呈塊狀,碎塊狀,錘敲易碎,部份保留原巖結構,中粒結構,塊狀構造,長石具高嶺土化,與上部強風化帶呈淺變過渡關系;弱風化至基巖層為白云母二長花崗巖,巖石呈淺灰白色,中粒結構,致密塊狀構造,主要成分為長石,石英,少量白云母等,長石呈他形—半自形。
Ⅱ號風化殼:表土層厚0~0.6m,為腐植層、亞粘土層;強風化層厚11~53.3m,淺黃色—白色,呈粘土狀,松散砂土狀;中風化層厚1~8.5m,巖呈淺黃色—白色,裂隙發(fā)育,風化呈碎塊狀;弱風化至基巖層為弱風化白云母二長花崗巖,淺灰—灰白色,中粒結構,致密塊狀構造。
Ⅲ號風化殼:風化殼厚3~20m,分布于山坡較緩處,兩側基巖出露。
Ⅳ號風化殼:風化殼厚1~25m,分布于山坡處,兩側基巖出露。
礦區(qū)共圈定瓷土礦體4個(編號為V1、V2、V3、V4礦體),均產于巖體風化殼中,特征如下:
V1礦體:產于Ⅰ號風化殼中,礦體大面積被晉寧期花崗巖所覆蓋,平面圖上呈不規(guī)則橢圓狀,走向長150 m,寬10~70 m,傾向西,傾角25°~40°,厚度4.3~34.8m,頂板為強風化似斑狀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底板為似斑狀黑云母二長花崗巖;礦體由強風化層-中風化層構成,礦體平均厚度18.8 m,礦體標高301~289m,平均品位Al2O316.52%、Fe2O30.56%、TiO20.18%。
V2礦體:產于Ⅱ號風化殼中,礦體呈近南北向展布,走向長158m,寬49~93m,平面圖上呈“章魚”狀,剖面圖上呈“漏斗”狀,礦體標高445~385m,傾向西,傾角30°~40°,平均品位Al2O316.99%、Fe2O30.51%、TiO20.35%。
V3礦體:產于Ⅲ號風化殼中,礦體厚0~25m,礦體近南北向展布,平面圖上呈“人”字形,走向長184m,寬5~54m,礦體標高462~425m,傾向西,傾角65°~70°。
V4礦體:產于Ⅳ號風化殼中,走向長160.0m,寬0~27m,呈透鏡狀,走向呈北西向,礦體標高310~346m。
礦石的礦物成分主要由粘土礦物、石英砂及少量白云母組成,粘土礦物主要高嶺石、蒙脫石、伊利石等;礦石的化學成分主要為Al2O3平均16.7%、SiO2平均73.3%。
礦石結構主要為松散砂狀、細砂質結構;礦石的構造主要為塊狀構造,松散土狀構造[3]。
礦石自然類型為強風化-中風化白云母二長花崗巖;工業(yè)類型屬可作建陶、日用陶原料瓷土礦。
瓷土礦床的形成主要與成礦原巖、風化作用及構造條件等因素有關。
——成礦原巖:瓷土礦的形成首先是成礦原巖物質組分,是瓷土礦的主要物質來源。燕山晚期富鋁硅的酸性巖漿含有較多長石類礦物,為瓷土礦提供了主要的有用組分(Al2O3),受后期熱液蝕變作用形成原生瓷土礦。在地表常溫常壓下,通過風化作用形成瓷土礦床。同時原巖結構、構造決定了巖石的某些物理性質和化學,原巖的裂隙發(fā)育情況直接影響水介質的滲透程度和風化速度。
——表生作用:表生作用因素主要包括氣候、降水量等。本區(qū)屬亞東熱帶季風氣侯,大氣降水提供了水介質資源,同時該氣候環(huán)境利于生物生長。水介質、自然氣候決定了風化作用之強度,生物的新陳代謝有利于化學風化作用的進行。大氣降水同時溶解CO2,生物產生的有機酸性物質也帶進水介質中,即促進了化學風化作用,又加強了巖體的風化程度。通過水解作用能夠促進長石類礦物分解,溶解并帶走K+、Na+、Ca2+、Mg2+等堿和堿土金屬元素離子[4],進一步轉化為瓷石類礦物。
——地貌條件:礦區(qū)屬于低山-丘陵地貌類型,地形切割中等,地形坡度20°~30°。地表水順地自然坡度流泄使水介質將堿金屬帶出,此進一步促進風化作用及礦體貯存。
——熱液蝕變作用:各類熱液蝕變作用(如絹云母化、白云母化等)致使原巖中的黑云母被白云母等交代,其中的Fe、Ti被分解交代,暗色礦物逐漸消失。鈉長石化和白云母化等堿質交代作用,能使母巖中Fe和Ti的含量降低,其中的鋁硅酸鹽礦物含量增加,多形成白云母化、絹云母化、鈉長石化花崗巖,為瓷土礦的形成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構造作用:燕山晚期花崗巖受到不同方向擠壓破碎形成裂隙。深部巖石裂隙的發(fā)育有利于化學活動性流體的流動,致使瓷土礦成礦母巖蝕變形成瓷土礦。
綜上所述,桂竹嶺瓷土礦床的成因類型應屬花崗巖風化型瓷土礦床。
——與區(qū)域構造相關的次生構造、裂隙為含礦巖漿侵入提供了有利通道和容礦空間,在構造發(fā)育地段是尋找瓷土礦的重要找礦標志。
——在晉寧期巖體與燕山晚期巖體的接觸帶及附近是找礦的有利部位。
——燕山晚期白云母二長花崗巖系瓷土礦床的成礦母巖,該巖體發(fā)育地段是尋找花崗巖風化型瓷土礦的直接找礦標志。
——巖體節(jié)理裂隙面的鈉長石化、高嶺土化、白云母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等蝕變是直接找礦標志。
——鋁、硅組合次生異常是尋找瓷土礦的間接找礦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