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頤和園原名清漪園,始建于清乾隆十五(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連同清漪園、圓明園所在內的三山五園劫掠后焚毀。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重建,并更名為頤和園,作為慈禧太后“頤養(yǎng)沖和”之所,也是晚清初紫禁城之外政治、外交核心所在。清漪園自開建之初乾隆皇帝親自對清漪園進行設計,根據《清宮活計檔》記載,乾隆帝多次下旨,對清漪園室內陳設進行布置,將宮內珍藏的眾多奇珍異寶陳設在清漪園各個宮室內;光緒皇帝重修頤和園之后,慈禧太后數次在園內舉辦萬壽慶典,添置大量陳設,收受大量賀禮,形成現存頤和園藏文物的基礎。
頤和園現藏文物涵蓋了青銅、金、銀、玉、瓷、書畫、家具、鐘表、琺瑯等諸多方面。在琳瑯滿目的藏品中,人們大多關注金、銀、瓷、玉、等器物華美光彩、制作繁瑣,往往會忽略器物座的襯托,器物座作為佩飾或陪襯一直在精美的園內藏品中起襯托作用。當您仔細審視這些器物座,就會發(fā)現,器物座不曾暗淡無光,一些制作精美的器物座也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故宮博物院于子勇副研究館員在《著文配雅座——清乾隆器物底座賞析》中提到:“清代器座,特別是乾隆時期的器座,以其博雅的藝術魅力成為藝術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器座圍繞著器物來體現自我價值,以炫美器物而設計,襯托器物而裝潢,撐墊器物而存在,是為:大德不踰閑?!奔措m有大的而不逾越。若將其擬人化,它有站位、到位、補位、不越位的意識和精神。1
一、關于器物座研究成果及定義
現階段關于器物座的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故宮博物院,關于專著有故宮博物院主編的《故宮博物院藏器座》;研究論文有故宮博物院于子勇副研究館員《著文配雅座——清乾隆器物底座賞析》;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劉岳《座上風華——從<清宮活計檔>看清宮器座的設計與制作》;靳彥喬《木座初探》;頤和園管理處隗麗佳《故園遺珍——頤和園藏明清家具》;趙丹萍、朱立峰著《頤和園的露塵座》等文中有相應論述。
關于器物座的定義,現在學界并無一個明確的界定。靳彥喬在《木座初探》中認為:“燈罩、盤盒、首飾盒、多寶格等日用木制品即為小件家具,象鏡、屏的底架、座,也為小件家具,因而為各種器物配制的木托兒、木座應屬小件家具范疇。”2;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屈峰在嘉德藝術中心的講座上,將有承托、支架等穩(wěn)定功能、具有審美功能、內容或意義的共建功能的器物定義為器物座。筆者認為對器物座的定義為:為可移動器物專門制作,起承托、支、架、穩(wěn)定、固定的可移動的器物定義為器物座。內涵包括:地座、底架、底托、支架、底臺、幾等。
二、頤和園藏器物座特點、成因及分類
頤和園藏器物座有以下幾個特點:數量大、種類多;時代集中在清乾隆及清光緒年間;
頤和園現存器物座特點,與頤和園所存器物數次變動息息相關,作為器物的附屬品,器物座的數量增減隨園藏器物而變動。自清漪園時期至今,頤和園藏器物經歷過數次變動。
第一次在清漪園建成至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三山五園。乾隆皇帝修建清漪園后,因為其不居住在清漪園內,所以頤和園陳設器物以觀賞、把玩為主,故大量陳列著觀賞器。乾隆皇帝十分關注清漪園陳設,多次下旨調整清漪園陳設。嘉慶、道光多次對清漪園陳設做出清點,其中可見器物座身影。這一時期清王朝國勢由巔峰逐步滑落,但作為皇家禁苑,清漪園所受影響甚微。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清漪園后,大量器物被劫掠。
乾隆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造辦處奉旨:鳳凰墩上三世佛兩旁阿楠枷舍二尊,照佛座一樣配木座,不要出宣,高里下要與佛一般高。”
乾隆二十四年十月二日“自京內往萬壽山送楠木三屏風三座,隨銅佛九尊,掐絲琺瑯瓶三式三份,瓷瓶一件各隨木座。”
乾隆二十八年自京內往清漪園澹寧堂送黑漆五彩雕漆鎏金寶座、劍架、香幾一份
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二日“造辦處往萬壽山大雄寶殿送安掃金罩漆甕一件,摔沙木座一件。3
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查核清漪園陳設,冊檔清楚,更換挪移間有浮簽,毋庸換造新冊。
嘉慶十年奏準:清漪園撤交陳設,照靜宜園、靜明園之例。每年派內務府司員查一次,每遇五年奏請欽派內務府總管大臣清查一次。
嘉慶十三年,清查清漪園陳設冊三十六本,數目均屬相符。
嘉慶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清漪園內各項陳設實存四萬五百五十九件。
道光五年十一月初七日 清漪園現存陳設四萬四十一件
道光十年 十一月初六日 查驗三山陳設數目相符。清漪園共存陳設四萬一百五十五件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三日 清查三園陳設數目匯總,御筆圈出花沙納領查
道光二十五年清查三園陳設數目,均屬相符。
咸豐五年清查清漪園內實有陳設三萬七千五百八十三件
咸豐十年八月初四英法聯軍攻陷通州。八月二十二日,英法聯軍占領海淀鎮(zhèn)。八月二十三日,英法聯軍及土匪闖入清漪園東宮門,搶掠各殿陳設,大件多有損傷,小件盡行搶去。清漪園印信丟失。九月初五日,英法聯軍復以大隊人馬竄擾園亭,米啟爾騎兵團放火焚燒京西郊三山五園,清漪園萬壽山于是日始焚。九月初五日至九月初七日,大火延燒三天三夜。九月初十日,京城西北仍火光燭天,三山五園付之一炬,余燼未息。
同治四年十一月初九日 清查清漪園現存完整陳設四千七百二十五件
光緒元年十一月初七日 查核清漪園陳設,存整齊佛像、字畫、冊頁、陳設、什物四千六百十八件4
第二次在清光緒十二年重修頤和園至1901年。光緒皇帝為向慈禧太后歸政之后修建“頤養(yǎng)沖和”之所,開始重修清漪園,并更名為頤和園。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慈禧太后萬壽慶典期間,各王公、大臣、內監(jiān)、外國使節(jié)向慈禧太后進獻壽禮,頤和園的陳設收藏再度充實起來。1900年庚子國變,慈禧攜光緒皇帝西逃,八國聯軍軍隊進駐北京,部分國家軍隊占領頤和園,再度大肆劫掠,至1901年10月,聯軍撤出頤和園,頤和園收藏器物再度被劫掠,園藏器物銳減。
園中陳設從光緒十四年正式公開建園時開始調集。清內務府檔案記載:光緒十四年正月初五,慈禧太后下達懿旨,將所有南海各殿內原有鋪設舊鋪墊“改移洋樓內收存妥帖并造具注冊以備昆明湖應用”同年八月十一日,又下達懿旨把圓明園的木器交給海軍衙門照舊式修補見新,修理齊備后擺放頤和園各殿內。此時,正在修建中的頤和園急需大批陳設,對所能運來的物品,并不講究質地、樣式、數量,有什么即用什么。光緒十七年正月二十二日,奉慈禧太后懿旨將倚虹堂殿內西間金漆邊座紫石天然插屏一對運送至頤和園樂壽堂安設。同年二月二十四日又將倚虹堂殿內青綠獸面果洗一件送至頤和園樂壽堂安置。除此之外,還從南方調入大量家具。光緒二十年適逢慈禧太后六旬壽慶,準備在熙和園舉辦慶典。光緒十九年三月開始造辦陳設,由總管內務府大臣督辦。光緒二十年(1895年)因中日戰(zhàn)爭,慈禧太后六旬萬壽慶典未能在頤和園內舉行,63、65歲在園內舉行慶典,收受了大量貢品,絕大多數被擺在頤和園的殿堂中。
光緒二十六年年,頤和園遭到八國聯軍搶劫,十月二十六日,聯軍將領瓦德西向德皇報告:“夏宮(頤和園)自俄軍撤退后,當時不過數鐘,即由英意二軍占領。彼等審視該宮,表面既未受損,內部亦未打毀,但其中大部分貴重物品,亦已被人搶去?!辈蟾媾旁频罾锱旁频罾镉惺插\殿,高接樓宇,其中陳設之寶不知凡幾,劫后僅存空格。5
第三次在1902年慈禧太后回鑾至1933年文物南遷及1950年文物北返,奠定現有頤和園藏文物規(guī)模。1902年慈禧太后由西安回鑾,同年駐蹕頤和園,并在此接見王公大臣、外國使節(jié)。為填補被劫掠的宮內陳設,自紫禁城等處調撥陳設自頤和園,在光緒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年于頤和園舉辦萬壽慶典,王公百官搜羅民間能公巧制作為賀禮進獻給慈禧太后,外國使節(jié)、公使將外國禮品進貢給慈禧作為賀禮。頤和園收藏重新豐富起來。1933年,受“九.一八”事變影響,頤和園所藏文物共分三批次共650箱2440件文物隨故宮文物南遷,抗戰(zhàn)勝利后曾在南京停留,1950年文物北返271箱983件,北返后的文物調撥故宮657件,劃歸頤和園的325件。由此形成現頤和園文物藏品基本體系。
光緒二十八年慈禧太后68歲壽慶,頤和園陳設除照以前情況備辦外,所有仁壽殿、樂壽堂、頤樂殿、排云殿、德暉殿、玉瀾堂、景福閣以及各殿宇、宮門東西配殿并各段長廊等處場所,由該營司員照數補置遺失燈只。王公大臣則利用慈禧太后的壽辰爭相報效物品,他們從民間聚集了一大批珍玩奇物供奉慈禧太后,在這些貢品中,王公大臣多進獻古銅、瓷、玉等珍品,太監(jiān)多貢鐘表,出使外國大臣則貢獻西洋制有音樂的鐘表、千里眼等。光緒三十年慈禧太后七旬慶典,王公大臣們進獻的禮品更是多達幾萬件,留陳頤和園的有886件,其中有慶親王進的古銅鐸、載振進的青玉圓光璧、溥偉進的哥窯雙耳方瓶,載灃進的沉香天然大瓶、載濤進的古銅壽星鹿雙爐、李蓮英進的銅琺瑯圍屏式洋鐘、趙國賢進的硬木寶座書案圍屏、張之洞進的一統(tǒng)萬年國畫掛軸,周馥進的漁樵耕讀盆景、端方進的鐵甲船式轉表、容銓進的硬木太師少師大插屏、恩壽進的洋式小魚條、黃浩進的雕竹根壽星、慶寬進的巧捏泥人八匣、袁世凱進的涼席及美國康格夫人進的栽絨畫等物,琳瑯滿目,無奇不有。6
器物座作為器物的承托載體,數量變動隨頤和園藏器物變動而變動。具有觀賞性的陳設幾乎都配有器座,陳設在頤和園各殿堂內。在頤和園藏品歷史發(fā)展中,尤其是幾次慈禧太后萬壽慶典的供奉中,觀賞性的器物數量龐大,所以頤和園藏器物座數量可觀。經歷過兩次洗劫之后的頤和園,大量補充觀賞性陳設,從宮廷大內、熱河、等處補充進園的陳設多為乾隆時制造,為萬壽慶典準備的陳設及貢品多為光緒年間制造,所以頤和園的器物座時代主要集中在乾隆時期及光緒時器,其余時期器物座雖有收藏,但數量甚微。
頤和園藏器物座數量龐大,根據分類標準不同,頤和園藏器物座可分為數類。
1、根據材質分類可分為:石、木、瓷、銅、象牙等。石質類器物座為露陳墩,原是安放在頤和園內宮室前,陳設青銅器、奇石等。木質類器物座作為陳設的配座被安置于殿、堂之內。
石質類的材質比較單一,為白色大理石(漢白玉)制作。木質器物座大多采用硬木制作,包括花梨木、紫檀木、紅木、烏木、黃楊木、楠木等等。
2、根據形制分類可分為:底臺類(須彌座式、蓮花式底臺類一種應用于含宗教元素器物)、盤托類、類家具類(幾桌式、籃架式、屏架式、天然式、鼓墩式)。7
三、器物座功能
原始的器物座自商、周至南北朝時期已見雛形,那時的座與物尚未完全分離;發(fā)展到隋唐至宋元時期器、座開始分離,器物座開始作為一種附屬品成為獨立的存在;明清時期,收藏之風盛行,上至天子、下至文人雅士盛行鑒賞之風,大量的收藏因展示、把玩所需被陳列于案頭之上,器物座隨之迎來飛速發(fā)展,至乾隆時期達到巔峰。而器物座的發(fā)展也就奠定了其功能所在,頤和園藏器物座,作為皇家御苑收藏的附屬,功能上卻與民間無二致。
器物座的功能主要分為:實用功能和非實用功能。實用功能包括:承托、固定功能、保護功能;非實用功能包括:裝飾功能、視覺功能、呼應功能。
1、承托、固定功能:器物座的承托固定功能體現在器物通常都是水平放置在器物座上,還有就是插、立在器物座上,此外還有鉤掛在架子上。置立、鉤掛器物的功能則為承托住器物,使其以水平、直立的形式表現出來。固定功能主要為器物放置在器物座,在器物與器物座接觸的邊緣往往有卡扣、槽眼、鉤鎖,將器物固定住,使其保持在中心線或重心點上,不致位移或傾覆。此外有大量器物底足或放置部位不是標準的平面,放置時產生不穩(wěn)或放置點不是重心點導致器物立足不住的情況,此時的器物座上往往開鑿孔槽,或墊高補低,或加邊框,使器物穩(wěn)定的立在水平面上。
2、保護功能:保護功能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避免器物與桌面、柜面、地面直接接觸;另一方面在于部分器物外另置玻璃罩,以防止灰塵積累在器物上。頤和園藏器物多為為慈禧太后祝壽所進獻禮物,也有從紫禁城、避暑山莊等地調撥,大多為觀賞器,陳列于桌、案、博古架之上,更有體積龐大者直接放置于地面。桌案等家具均為名貴木材,如紫檀木、楠木、花梨木等木材制作,器物在家具上常年取放觀賞把玩難免產生磕碰、摩擦,以木質小座襯于二者之間可有效避免此類情況。在觀賞器物中,存在大量如盆景、座鐘、珊瑚樹等物,長時間陳列在頤和園各殿堂內,時光日久難免積累灰塵有得不到及時打掃,或者器物本身枝杈纖細難于打掃,在器物外另置器物座,再置底托外罩玻璃罩,可有效阻擋灰塵,起到保護作用,玻璃罩本身規(guī)整光滑,或長方或橢圓,極易打掃擦拭。
3、裝飾功能:器物座的裝飾功能在于利用器座可修飾可刻畫的特點來裝飾所承托器物,方法有依靠造型、顏色、鑲嵌等多種方法,達到裝飾效果。
4、視覺功能:視覺功能在于器物依靠器物座達到一種視覺美的效果,器物放置在平面上由于比例或造型原因,顯得畫面生硬、突兀視覺感差,通過器物座進行過度可得到和諧美。某種特定器物,以多寶花籃為例,嵌百寶的枝葉向外延伸本就超出花籃邊緣,再利用器物座將花籃提高,得到一種上大下小疊床架屋、危若累卵的視覺效果,更能體現出花籃內枝葉繁茂。
5、呼應功能:呼應功能在于器物與器物座內涵相統(tǒng)一,反應器物與器座的整體主體。例如玉山子的器座基本為鏤雕山石、松樹紋飾,槎、魚、寶船等器物的器座多為海水紋飾,器物與器座紋飾主題一一對應,或為襯托,或為凸顯主題。
此外,部分器座可以反映當時的歷史事件或歷史背景,以反映當時人的心態(tài)。例如:頤和園藏沉香木壽字插屏(一對,排云殿陳列展示),從插屏的內容來看此物為慈禧太后祝壽所用,通體沉香木雕成壽字,背后用篆書雕刻百壽圖,可見此物非常直觀的體現祝壽的愿望與功能,而此件插屏的左扇器座為童男童女捧著壽字,有送壽、獻壽的意思,而右扇的器座,捧壽的二人穿禮服、戴高帽同樣捧著壽字,為洋人模樣,有洋人向慈禧太后祝壽的意味。此件器物所產生的背景很有可能在庚子事變,慈禧與光緒帝西逃回京之后。自詡天朝上國的清王朝在1840年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落敗,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被英法聯軍打敗,兵臨城郊,自此國力日衰。1900年清政府向列強宣戰(zhàn),最終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占領紫禁城、頤和園,并大肆劫掠,在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之后,慈禧與光緒皇帝回京,此時的清王朝滿目瘡痍,清廷與國民認為“洋人”為害苦矣,但又無法將其驅逐出去,借慈禧太后萬壽之際,雕刻此件插屏,聊以撫慰天朝上國與萬壽無疆。
四、紋飾及工藝
從紋飾上看,頤和園藏器物座雕飾紋樣通常與所承載器物相統(tǒng)一,有素面無紋飾的,也有紋飾復雜多樣的。頤和園現存器物座多為慈禧太后萬壽慶典時所用,紋飾種類繁多多以吉祥、如意、富貴、福壽等立意。有云龍紋、夔紋、螭紋、鳥文、蝠紋、福壽紋、獸紋等,植物的有梅花紋、松樹紋、竹紋、卷草紋、西番蓮紋、纏枝蓮紋花卉紋、蓮花紋、荷葉紋等,也有拐子紋、回紋、云雷紋、海浪紋、如意紋等。
工藝上,有圓雕、浮雕、鏤雕、透雕、鑲嵌、髹漆等。制作精美者用料精良,雕刻一絲不茍,打磨光滑,上色均勻,裝飾精美。制作粗糙者雖以花梨、紫檀、紅木為原料,但制作粗陋,淺雕紋飾簡單,粗獷不細致,細節(jié)處雕刻、打磨粗糙,轉折處可見毛碴粗邊,表面變形開裂,可見制作此器物座時馬虎粗糙,驗收草率。
五、頤和園藏器物座賞析
花梨木圓形器物座
此座為花梨木榫卯拼接而成,器座圓形、五足,接足處鏤雕蝠紋,上部以花梨木榫卯圓架。承托清乾隆七佛青玉缽,佛缽呈圓形,體壁厚重。缽外壁浮雕一周共七尊佛像,其間鐫刻每尊佛的佛號、佛謁。內壁刻御制詩文,字體端莊凝練,瀟灑秀麗,字口填金。佛像均跏趺坐,雙手疊置膝上,眼簾低垂,寶相莊嚴。其背光為淺浮雕,佛像高浮雕,內壁刻有乾隆御題詩《詩和闐玉七佛缽》,記載七佛缽的來歷,其詩曰:“帝青石缽日休詩,開元寺藏久然疑(蘇州開元寺佛缽,見皮日休詩序,云帝青石做,丁丑南巡,索觀則陶器,而非帝青石,蓋時代變遷焉,知不出為寺僧作偽,向屢有詩辯訛)。因以伽楠重肖刻,佛號佛偈明鐫題(開元寺佛缽雖非帝青石,而形制古雅,回蹕后命良工選伽楠香,肖其制,為之上刻七佛號并佛偈。七佛者,第一毗婆尸佛、第二尸棄佛、第三毗舍浮佛、第四拘留孫佛、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第六迦葉佛、第七釋迦牟尼佛,均一一鐫題缽上。茲復以伽楠香不若玉之堅,因復刻此和闐玉缽,永為供奉云)。無號為空稱號有,有空于佛胥弗取。乃今并偈各注明,此義與佛差別否。復因木脆玉實堅,圖其堅乃琢和闐。豈弗愈去斯愈遠,七佛無語笑囅然。乾隆丙午秋御題?!闭拢骸肮畔√熳印薄蔼q日孜孜”。此器物座形制簡潔淡雅,凸顯青玉缽莊嚴肅穆。
御題紫檀框青玉蒲紋璧插屏座
此件插屏盡顯乾隆皇帝熱衷于收藏古玉之情。乾隆皇帝文韜武略,十分喜愛收藏古玩,尤以玉器為最。不僅如此,乾隆皇帝在收藏、欣賞、把玩玉器同時,喜歡改造玉器及題寫詠玉詩,故宮博物院收藏得諸多乾隆皇帝制作、把玩的玉器不在少數。與此同時乾隆皇帝還將舊玉改造,并題寫詩文,刻在玉器或器物座上。這件御題紫檀框青玉蒲紋璧插屏就是其中之一,插屏芯為西漢時期的蒲紋青玉璧(一對),輾轉流入乾隆皇帝手中,乾隆皇帝隨即下令,為這兩件玉璧做插屏架。兩件插屏架以紫檀木制作,邊框、腳牙雕刻回紋、夔龍紋,屏芯處淺浮雕海水云龍紋,于玉璧中心處一件雕刻乾卦、另一件雕刻坤卦。并分別于背面陰刻隸書御制詩:(乾卦)“玉堅土性脆,此理實易見,玉入土多年,土蝕玉如爛谷,璧實周制誰則強明漢,剛斧泯玉文,望若土一片,惟土能生谷妙趣供繹玩。乾隆丁亥御題”;(坤卦)“圍好琢嘉谷,芝紋外繞之。制雖非子執(zhí),器則實周遺。古器如可挹,土華常自披。寸陰珍是競,興嗣讜言垂。乾隆丁亥夏日御題”由這題刻在屏架背后兩首的這兩首御制詩可見,乾隆皇帝對這兩件西漢玉璧的考證,認為是西周產物,并把把玩、改造及對古玉的感悟鐫刻在屏架后。實則是乾隆時期收藏品的代表。
清乾隆青玉和珅書開筆自作板插屏座(一對)
此青玉書板為一對,根據光緒陳設檔為仁壽殿陳設,清點檔內名為青玉詩意板兩件。此兩件青玉書板為乾隆皇帝御制詩,和珅代書。文題“御制嘉平月朔開筆之作。嘉平吉朔欣開筆,皇考家風欽創(chuàng)垂。(每歲嘉平月朔開筆書福以賜王公及內外大臣,蓋敬遵皇考時成例也)。斂福因之皆闡福(寺名,是日依例于是拈香,亦協(xié)迓喜、斂福之義云),于時慎亦錫惟時。三層樓閣仍躬陟(寺后佛樓凡三層,今日仍依舊,登陟尚不覺勞,仰蒙昊貺,年逾八秩,實不敢自強耳),八秩剛強賴昊禧。四此四年歸政近,其能否曷敢言期。臣和珅敬書”;“御制頒碩日作。二十五踐皇祚,六旬頒憲書(三代下國享長久,未有周甲者。只我皇祖在位六十一年,予踐祚之初焚香告天。惟愿六十年即當歸政,不敢同皇祖六十一年。然皇祖八齡踐祚而予即位,時已二十五歲,以百年之際已過四之一,彼時亦未計及,若滿六十年當壽躋八十五歲也。今十月朔日頒乾隆六十年憲書,仰蒙上蒼眷佑,得符初愿?;d籍,實所未聞)。誠然三代下,只有一身予。獨沐天恩厚,深憐雍正除(憲書后紀年例周六甲。乾隆元年憲書尚紀康熙十六年丁已歲,月推遷茲。乾隆六十年憲書已不載雍正年號,閱時雖久而荷昊禧。承先烈兢兢業(yè)業(yè),猶是踐祚初心耳)存心增感惕,唯恐或孤初。臣和珅敬書?!?/p>
文中所題,一件為乾隆五十六年嘉平月朔(十二月)開筆之作,另一件為乾隆六十年頒朔日(十月)作。嘉平朔月開筆書福,源起于清圣祖康熙皇帝,每年十二月開筆書福,原書福之作只恩賞后宮,雍正帝在位時書福之作分賜文武重臣,以示恩寵,自此成為定例。頒碩日為十月,由皇帝親自主持,頒布來年時憲歷,此日過后才允許民間售賣。此青玉板所書均提到乾隆皇帝在即位之初立夏誓言,如果在位超過六十年,當即歸政,絕不超過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作這兩幅作品時,分別為乾隆五十四年(80歲)、乾隆六十年(85歲),回想起當年誓言,不敢違背,準備歸政。制作玉板當為乾隆皇帝歸政之后,以紀念自己遵守誓言。而乾隆作品交寵臣代書,也是乾隆時寵信大臣的一種手法。和珅敬書,可見和珅書法行文舒朗,書風甜潤。
此書板器物座為黃花梨木制成,紋飾簡單,制作遠不如乾隆時期制作精美,經頤和園陳設檔中記載,此物陳設與仁壽殿,乃光緒皇帝居園臨朝理政,接見外國使臣之所。由此可見,光緒皇帝追慕乾隆時期國富民強之乾隆盛世。此時清宮造辦處制作此類器物時,無法精益求精,可見清朝國力衰落,由此可見一斑。
清嵌松石郎窯紅瓷套盆銅座
此座為清嘉慶郎窯紅套盆的銅座,器座五足,腹部外鼓,裝飾纏枝紋,鼓肚上層以鑲嵌綠松石片為裝飾,上方托盤承托郎窯紅套盆。當仔細觀察后發(fā)現,此器為郎紅瓷器后改而成。從器形來看,郎窯紅套盆主體應該為郎窯紅尊或郎窯紅大瓶的下半部分,托測上半部分損壞之后將下半部分加工而成,于上方鋸口部分加套銅邊包口,下半部分以嵌綠松石銅座裝飾,以掩飾器物加工痕跡。郎窯紅瓷器始創(chuàng)于明,盛燒于清康熙、雍正、乾隆,以銅為著色劑,1300攝氏度高溫燒制,因難以掌握燒造溫度,故郎窯紅產品燒造難度極大,民間有“要想窮,燒郎紅”的說法,所以一件郎窯紅瓷器,在當時也是備受珍視的一種瓷器。從此件器物來看,統(tǒng)治者對損壞的郎窯紅瓷器仍不舍丟棄,加工之后仍作為宮中珍藏,收藏于頤和園,可見此物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于子勇 著文配雅座——清乾隆器物底座賞析[J].藝術市場.2017 第三期.
[2].劉岳 座上風華——從<清宮活計檔>看清宮器座的設計與制作 [J] 收藏 2019第九期 .
[3].靳彥喬 木座初探 [J]收藏家 2002第十二期 .
[4].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藏器座[M]2016.8 故宮出版社 第一版.
[5].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北京是頤和園管理處 清宮頤和園檔案 陳設收藏卷 [M]中華書局.
[6].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 頤和園大事記[M]2014.9五湖傳播出版社 第一版.
[7].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 頤和園藏文物大系.玉器卷一[M]2018.6文物出版社 第一版.
[8].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 頤和園藏文物大系.玉器卷二[M]2018.11文物出版社 第一版.
[9].頤和園管理處 頤和園志[M] 2006.3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第一版.
[10].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 傳奇.見證——頤和園南遷文物[M]2016.8五湖傳播出版社 第一版
[11].隗麗佳 故園遺珍——頤和園藏明清家具 [J]收藏家 2015第七期.
[12].約翰.卡斯維爾 大馬士革收藏的明代瓷座 [J]紫禁城 1989 第一期.
注:
1于子勇 著文配雅座——清乾隆器物底座賞析[J] 藝術市場 2017 第三期 73
2 靳彥喬 木座初探 [J]收藏家 2002第十二期 39
3頤和園管理處 頤和園志 2006.3月 林業(yè)出版社 第一版196-197
4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 頤和園大事記[M]2014.9 五湖傳播出版社 第一版 35-79
5頤和園管理處 頤和園志 2006.3月 林業(yè)出版社 第一版 198
6頤和園管理處 頤和園志 2006.3月 林業(yè)出版社? 第一版 199
7編者按:此分法為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屈峰在2019年嘉德藝術中心的講座上對故宮博物院收藏器物座進行的分類方法,編者在撰寫本文時未找到相關論文及專著,但對此分類方法高度認同并引用此分類方法對頤和園藏器物座進行分類。
作者簡介:
郭輝(1989.12),性別:男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北京市延慶區(qū),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文物與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