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英
摘 要:在全球化不斷發(fā)展、多元文化彼此碰撞、互聯(lián)網(wǎng)迅猛發(fā)展的今天,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世界觀、價值觀的建設顯得尤為迫切與必要。思政教育不再單單是政治老師的責任,各門學科都在響應習主席的號召,將思政融入課堂。本文就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以教材為依托、以課堂為載體、以教師為媒介,在課堂教學中將思政內(nèi)容滲入到英語教學中進行探索,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成為新時代的棟梁。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思政教育
引言
這次新冠疫情如同一面照妖鏡,將人間百態(tài)都顯露無遺。疫情期間頻頻登上熱搜的留美學生許某可謂是出盡了風頭。她那些猖狂的辱國言論和污言穢語讓人很難想象她竟是一名211院校畢業(yè)。她一面享受著國家的公費留學,一面詆毀自己的祖國。正如北大的錢理群教授所說的,我們的一些大學正在培養(yǎng)一群“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賦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涵義,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理論教師隊伍的任務,高校教師應該在教學的各方面和各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加以引導。習總書記的講話明確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嚴肅性,因為這牽涉到我們“培養(yǎng)什么人”和“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本文從大學英語教學課堂思政的必要性、可行性、具體途徑及關鍵等進行一些探索,希望能將大學英語教學和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將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地滲入到大學英語教學的課堂中。
一、大學英語課堂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英語課程作為高校在校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具有課時量多、學分比重大、時間跨度長的特點。如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世界眼光”;讓學生既能了解他國文化,又能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既培養(yǎng)學生精湛的專業(yè)技能,又使學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合格的接班人,而不是培養(yǎng)一批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大學英語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滲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不僅是高校英語教學的努力方向,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大學英語教學的特殊性,不僅在于它的語言教育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英語語言所體現(xiàn)的文化價值觀念和思想價值體系。大學英語教師在教授英語知識時,不應局限在語音、詞匯和語法結(jié)構(gòu)等語言方面的教學,還應在此基礎上介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對西方文化有所了解,給學生以正面引導,讓他們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并且樹立中國的文化自信。比如,對于馬???路德?金的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的解析,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的夢想,解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指明前進的方向。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不是遙不可及而是切實可行的。
三、大學英語課堂思政教育的途徑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深挖教材內(nèi)容,從教學內(nèi)容中發(fā)掘思政教育的題材?,F(xiàn)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第二版)為例探討如何在大學英語課堂進行課堂思政?!缎乱曇按髮W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第一單元 “Time Conscious Americans”是有關美國人時間觀念的題材,可以以此為突破口,通過對中西方對待時間、飲食、人際關系、如何回應別人的稱贊等方面的比較,讓學生對東西方文化有更好的了解。并且設置一些話題讓學生討論。比如,通過“Compare the attitudes of Chinese people and Italians when facing Covid-19”這個話題的討論,學生將他們從網(wǎng)絡上和新聞里看到的聽到的進行分享,通過中西方對待新冠肺炎的態(tài)度,讓學生看到中西方不同的價值觀。中國發(fā)生疫情的時候大家都愿意放棄自己的自由,自覺在家隔離,出門自覺佩戴口罩,盡量不給大家添麻煩,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集體主義觀念。正是這種集體主義觀念才使得我們可以眾志成城,在一方有難的時候可以八方支援,全國各地的白衣天使逆風而行,馳援武漢,使中國的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而當意大利爆發(fā)疫情時,政府要求民眾隔離,但崇尚個人主義的意大利人非但不隔離,還高舉橫幅抗議政府的決定,要求民主和自由。結(jié)果使得疫情一發(fā)而不可收拾,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感染和死亡。通過這些比較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文化自信和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也進一步培養(yǎng)了他們的愛國情懷。第四單元 “A Test of True Love”是有關愛情的話題,通過討論 “What do you think is true love?” 等話題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進而引導他們從狹義的愛擴展到愛家、愛國、愛地球等。還推薦學生觀看有關愛情的中外電影如《戀戀筆記本》、《羅馬假日》、《飄》、《一簾幽夢》、《那年花開月正圓》等,閱讀經(jīng)典的中外愛情名著如《傲慢與偏見》、《羅密歐和朱麗葉》、《西廂記》、《紅樓夢》等讓學生對中西方表達愛情的方式有所了解:即西方的開放直接和東方的含蓄。通過西方的情人節(jié)和中國的七夕節(jié)等有關愛情的節(jié)日、中西方婚俗的介紹,可以讓學生試著講述中國故事,將中國的文化宣揚出去,讓世界更了解中國??梢?,在大學英語課堂上也可以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項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xiàn)“無縫對接”和“潤物細無聲”的思政教學效果。
四、大學英語課堂融入思政教育的關鍵
將課堂思政引入大學英語課堂,關鍵在于引導者—教師的思政道德素養(yǎng)。教師是“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執(zhí)行者。顯然,教師自身是否高尚得道德情操是確保課程思政能否有效引入課堂的根本所在。只有教師自身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夠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積極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對于大學英語教師,可從如下幾方面來提升課堂思政的能力。首先,高校應加強英語教師對思政知識的學習,了解中國基本國情、基本方針與政策,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質(zhì)。其次,大學英語教師還要加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學習,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為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打下堅實基礎;此外,可以對大學英語教師進行課堂思政方面的培訓,大學英語教師可以集體備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素材,培養(yǎng)老師們挖掘思政內(nèi)涵的能力。
結(jié)語
“課程思政”并不等同于“思政課程”?!八颊n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課程思政”不是一門或一類特定的課程,而是一種教育教學理念,它的實施不是簡單增設一門課或者添加一部分教學內(nèi)容、教學活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改革的核心,就是轉(zhuǎn)變觀念,充分認識到思政不僅是思政老師事情,而且也是每一個老師的事情。大學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改革教學內(nèi)容,重構(gòu)教學目標,加強教材建設,優(yōu)化教材結(jié)構(gòu)。在教學中要凸顯中西社會背景差異和中西文化對比,加強正面價值取向引導,強化民族意識熏陶。使大學英語教學具有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功能,實現(xiàn)英語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同頻共振,形成協(xié)同效應,探索構(gòu)建大學英語教學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陳洪源.思想政治課堂應靈活納入傳統(tǒng)文化因素[J].中國教育學刊,2017(01).
[2]古麗扎達?庫爾曼別克. 大學英語教學滲透思政教育的策略[J].信息技術(shù)時,2018(02).
[3] 冀淑辛.大學英語課堂的思政教育滲透[J].海外英語,2012(11).
[4]呂寧.高?!八颊n程”與“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學教育,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