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雯
第一次踏入位于遂寧的四川宋瓷博物館,仿佛一頭撞進了宋朝的時空。原本厚重的歷史文物置于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美學中,通過茶器、酒器、花器、香器、文房等物件,將插花、焚香、點茶、掛畫的宋人生活四藝一一展現(xiàn)眼前。
極簡主義的宋代美學
閑適淡雅、素靜飄逸是宋代主流審美的概括?!芭c盛唐相比,(宋)時代精神已不在馬上,而在閨房;不在世間,而在心境……八靈的安逸享受占據(jù)首位。不是對人世的征服進取,而是從人世的逃遁退避;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動、事業(yè),而是人的心情意緒成了藝術(shù)和美學的主題?!崩顫珊裨凇睹赖臍v程》中如是說。
宋朝被認為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審美的“黃金時代”,從詩詞繪畫、居家器用到建筑園林等,宋人一改漢唐以來的金銀奢靡之風,反而追求極簡之美,形成了品調(diào)高雅的造物藝術(shù)。有西方學者將宋朝譽為“中國繪畫和陶瓷的偉大時期”?,F(xiàn)代考古發(fā)現(xiàn)的古代陶瓷遺址中,宋代窯址占據(jù)了"大半江山”,不論是在種類、樣式還是燒造工藝等方面,宋瓷都居于極其重要的地位。
比利時收藏家馬克曾用西方藝術(shù)理論分析宋瓷:"它的器形美在線條上,吸收了中國繪畫的精髓,有對稱的美感;表現(xiàn)手法簡潔,只用釉色說話,而少有紋飾,跟西方極簡主義的手法有相似點。
宋瓷博物館展出的藏品是南宋瓷器的珍品。在展廳最顯眼的位置,“青釉荷葉形蓋罐”獨居其間,與背景中的荷花蓮葉圖交相呼應,圓潤的罐身搭配呈荷葉狀彎曲的蓋沿,一靜一動間,仿佛這片荷葉下一刻就會隨風輕漾……
如何欣賞這個被譽為“瓷器三大國寶之一”的青釉荷葉形蓋罐?為此,記者請教了遂寧市文物管理局局長、四川宋瓷博物館館長何瀛中:“一看形,這是迄今為止南宋龍泉青瓷中最大的一件;二觀色,古人尚玉,荷葉蓋罐通過多次施釉呈現(xiàn)出胎薄釉厚的特點,青翠瑩潤的梅子青色可媲美翡翠;三品意,荷葉蓋罐通身光潔無紋飾,簡約的造型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審美,崇尚自然淡雅。
青釉是宋代龍泉窯(今浙江省龍泉市)的代表作品,而梅子青釉更是當時青釉瓷器的巔峰之作。據(jù)了解,梅子青品種的瓷器僅在南宋一朝燒造,存世極少,這件青釉荷葉形蓋罐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珍品。
“碧綠如翡翠,溫潤如春水”是對龍泉窯青瓷最佳的注解,和青釉荷葉形蓋罐一同出土的其余984件瓷器,也有著相似的審美意趣。無論這批窖藏中占比最大的龍泉青瓷、景德鎮(zhèn)青白瓷,抑或是少量的河北定窯、陜西耀州窯,甚至是西南地區(qū)的磁峰窯、清溪窯,都讓后來者一窺750多年前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年代的精神風貌。
“聚寶盆”之探究
這批于1991年9月在遂寧市南強鎮(zhèn)金魚村出土的瓷器窖藏,除了大量瓷器以外,還包含18件銅器、2件石器,總數(shù)多達1005件。破土重生之時,因其數(shù)量大,品質(zhì)高在國內(nèi)引發(fā)過巨大的轟動。
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腹心的遂寧并不以盛產(chǎn)瓷器聞名,為何這批國寶級的瓷器會掩埋于此?窖藏主人又是誰?這一連串的疑問引發(fā)了學術(shù)界的猜測,專家學者也做了許多溯源研究?!澳壳?,學界對這批窖藏的主人有四種推測,一是皇親貴胄,二是當?shù)毓俑?,三是富商巨賈,四是學府書院。”何瀛中告訴記者,“因沒有確切的文字證據(jù),這四種推測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宋代時,四川盆地宛如一個“聚寶盆”,商品經(jīng)濟延續(xù)了唐代以來的繁華,以絲織品、茶葉為代表的產(chǎn)品是四川與外界貿(mào)易的主要商品,而各地的特色產(chǎn)品包括海外貿(mào)易帶來的香料等也大量通過商品交易進入了四川。在兩宋時期,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地區(qū)就是除京師和東南沿海以外的香料等奢侈海外貿(mào)易品的最大消費地。
而金魚村窖藏所在的遂寧市,從唐末、五代開始便是遂州的州治所在。宋代遂寧的農(nóng)業(yè)、絲織業(yè)和鹽業(yè)的生產(chǎn)都有了非常迅速的發(fā)展。其中,遂州織造的樗蒲綾在當時已經(jīng)成為與成都蜀錦齊名的絲織品。此外,遂寧所在的涪江流域在南宋時期交通也十分便利,四川的絲織品遠銷川外,返川時運回的則是當?shù)氐奶厣唐?,其中就包括了位于長江中下游景德鎮(zhèn)窯和龍泉窯的瓷器。
然而,隨著蒙古帝國在北方草原的崛起,寶慶三年(1227年),長達52年的宋元戰(zhàn)爭拉開序幕,經(jīng)貿(mào)繁榮的四川地區(qū)成了雙方爭奪的主要戰(zhàn)場。資料顯示,在宋代的四川范圍內(nèi),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宋代窖藏多達數(shù)十處,其中不少窖藏的年代都在南宋晚期,而金魚村窖藏出土的瓷器是其中數(shù)量最大、質(zhì)量最優(yōu)的一批,這在四川乃至全國范圍內(nèi)都非常罕見。
其中一件鐫刻著“鳳翔樓錢鑫”銘文的青銅器引發(fā)了專家的興趣。“錢鑫”有錢莊之意,“鳳翔樓"應該是店號。專家推測,這批瓷器的目的地或許不是遂寧,也可能是商賈將瓷器從龍泉運到遂寧中轉(zhuǎn),連同四川本地的絲綢、茶葉、藥材等,通過南方絲綢之路,輸送到南亞等地。但由于南宋末年宋元之戰(zhàn)的緣故,這批青瓷被就地掩埋。
回憶起當初發(fā)掘時的情形,何瀛中談到,從這批精美的瓷器被匆匆掩埋可以看出當時戰(zhàn)爭的殘酷?!霸谇謇砦奈镏?,我們還有意外發(fā)現(xiàn)。青釉荷葉形蓋罐內(nèi)居然整齊疊放著99件形制相同的青白瓷菊花口小碟,而根據(jù)罐內(nèi)的空間還可以放更多。”何瀛中解釋,“九”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長久之意,專家猜測所謂“九九歸一”,可能也寄托著窖藏主人對家國安寧,平安順遂的美好寓意。
時光流逝,深埋數(shù)百年的瓷器見證了遂寧這片土地的繁榮與歷史。不知其何處來,卻知其何處去。因為這批南宋瓷器的出土,2006年四川省文物管理局正式批準遂寧市博物館更名為“四川宋瓷博物館”,也使其成為了中國唯一一家專題類宋瓷博物館。
搭建文明互鑒的橋梁
站在博物館中,眼前的青釉荷葉形蓋罐、龍耳簋式爐、青白釉梅瓶、三足蟾形水盂一靜地佇立在展柜中,在燈光柔和的照射下散發(fā)著青翠瑩潤的光澤,默默等待著懂它欣賞它的人來與它對話。
不同于唐三彩的熱鬧灑脫,亦不像雅俗共賞的青花,更沒有明清嫻熟的色彩技巧。宋瓷的美,美在單純飄逸,美在返璞歸真,美在其思想內(nèi)涵和文化底蘊。“青瓷非常耐看,初見時會覺得普通,但越看越能欣賞它的味道?!焙五姓勂饘λ未傻睦斫?,“青瓷也反映了中國對儒家文化的追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縮影。
中國的英文"China"中的字母C小寫就變成了“瓷器”。瓷器雖誕生在中國,但通過古老的絲綢之路走向了世界,為各國皇族權(quán)貴所追捧。最初,龍泉窯青瓷被運到西方,一經(jīng)亮相便驚艷四座,因為這種青瓷的青色對歐洲人來說,是一種未知的顏色。非常巧合的是,當時正趕上商船停泊的法國碼頭有一場歌劇正在上演,歌劇里的男主人公塞拉同,穿著青布長衫,跟龍泉青瓷的顏色很接近,所以西方人干脆直接把“塞拉同”當成龍泉青瓷的英文名字。
古絲路上的“商品”變成了“一帶一路”上的“使者”,四川宋瓷博物館成立至今,除了在北京、上海、浙江、香港、澳門等地開展專題展覽,也積極與國外展開文化交流。作為“文化使者”的宋瓷先后到了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展出交流。
在日本為期10個月的巡展中,有個場景讓何瀛中印象深刻,“日本觀眾對青瓷的喜愛遠超我們的想象。在日本巡展時,平均每天的觀展人數(shù)達到了2200人,平均每個觀眾能待到一個半小時。10個月的巡展期,日本朝日新聞對展出的宋瓷多次報道,每周一場配合展覽做的講座,不僅吸引了無數(shù)觀眾,日本古陶瓷學術(shù)界的權(quán)威弓場紀知、森達也等專家學者也會主動到講座上給觀眾做分享。”
與日本觀眾的熱情相比,宋瓷在中國觀眾這里一度遭到冷遇。何瀛中舉了一個例子,"從日本巡展回來后,博物館做了一場匯報展出,當時發(fā)了5000張門票,最后到場卻不到200人?!彼蔡寡?,這需要一個過程。在中國物質(zhì)越來越豐富的今天,相信一定會有越來越多人能夠并且愿意去品味宋瓷的美。
好消息是,近年來,宋瓷博物館的參觀者數(shù)量一直在增加,甚至有觀眾不遠千里來遂寧就為一睹宋瓷的風采。2019年國慶7天,四川宋瓷博物館迎來了3萬名觀眾參觀游覽?!按善鞑┪镳^一直不是最熱門的旅游目的地,我們博物館一直堅持做宋瓷文化的推廣活動,開設(shè)流動博物館,舉辦“問瓷遂寧”活動以及開展研學旅行等等?!焙五姓劦?。
如今,四川宋瓷博物館新館在遂寧市文化中心全新亮相,何瀛中希望,未來除了繼承和傳承宋瓷文化,還希望引進更多外地瓷器展覽,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的文物來交流辦展,通過宋瓷這個媒介搭建起更多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