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利軍 韓偉
【摘 要】目的:觀察地塞米松聯(lián)合堿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療氯胺酮相關性膀胱炎的臨床療效。方法: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52例氯胺酮相關性膀胱炎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臨床給藥不同將患者分為對照組(26例:地塞米松膀胱灌注治療)與實驗組(26例:地塞米松聯(lián)合堿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治療1周后、治療2周后膀胱過度活動癥評分(OABSS)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3周后總有效率(96.16%)比對照組高,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P<0.05)。結論:氯胺酮相關性膀胱炎患者地塞米松聯(lián)合堿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地塞米松膀胱灌注治療效果。
【關鍵詞】地塞米松;堿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療;氯胺酮相關性膀胱炎
氯胺酮為常用麻醉劑,由于氯胺酮的分子結構與DXM、PCP較為相似,在發(fā)揮麻醉作用的同時對人體造成的副作用大,臨床常見不良反應包括幻覺、躁動不安等精神癥狀,近些年氯胺酮相關性泌尿系統(tǒng)損害報道逐漸增多,氯胺酮相關性膀胱炎患者臨床常用膀胱灌注治療[1]。本次研究比較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26例地塞米松膀胱灌注治療、26例地塞米松聯(lián)合堿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療,兩種不同治療模式患者比較兩組患者預后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實驗組(n=26例):男、女分別15例、11例,年齡/平均年齡為:18歲~42歲、(31.11±1.82)歲,病程/平均病程為:1年~6年,(1.82±0.12)年。對照組(n=26例):男、女分別14例、12例,年齡/平均年齡為:21歲~44歲、(31.18±1.87)歲,病程/平均病程為:1年~8年,(1.87±0.14)年。兩組患者性別、平均年齡以及平均病程等指標經統(tǒng)計學驗證無明顯差異(P>0.05)。
1.2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參考萬學紅 盧雪峰主編第九版《診斷學》中氯胺酮相關性膀胱炎臨床診斷標準,①患者均既往應用氯胺酮、抗生素治療且治療效果不佳。②患者均出現(xiàn)尿頻、尿急、尿痛以及膀胱區(qū)疼痛等癥狀。③實驗室檢查顯示尿常規(guī)WBC為陽性,且中斷尿細菌培養(yǎng)為陰性。③膀胱鏡檢顯示膀胱有效容量明顯縮小且膀胱粘膜充血。④膀胱活檢顯示旁觀粘膜呈慢性炎癥改變。排除標準:(1)排除參與本次研究前應用其他治療性患者。(2)排除未遵循醫(yī)囑定期用藥患者。
1.3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排空膀胱后取平臥位,會陰清毒后經尿道置入一次性導尿管,而后經導管向患者膀胱內注射生理鹽水20 mL與地塞米松注射液(上海通用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399)5 mL混合溶液,而后拔除導尿管并協(xié)助患者平臥位、仰臥位、左側臥位、右側臥位分別躺10min,而后下地行走,待患者出現(xiàn)尿意后排尿,該組患者每周灌注三次,持續(xù)治療三周。實驗組患者給予患者地塞米松聯(lián)合堿化利多卡因(北京市永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558)膀胱灌注治療,經尿道插管后向患者膀胱內注射生理鹽水20 mL與地塞米松注射液5 mL、濃度為的5%碳酸氫鈉10mL以及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20 mL,拔管后相關干預參考對照組。
1.4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入院治療前后不同時間段膀胱過度活動癥改善情況,參考OABSS評分判斷患者膀胱過度活動癥,3分至5分為輕度膀胱過度活動,6分至11分為中度膀胱過度活動,超過12分為重度膀胱過度活動。并對方比較兩組患者治療3周預后情況,若患者尿頻、尿急、膀胱區(qū)疼痛等癥狀消失,則表示治療顯效。若患者尿頻、尿急、膀胱區(qū)疼痛等癥狀明顯改善,則表示治療有效。若患者尿頻、尿急、膀胱區(qū)疼痛等癥狀均未明顯改善,則表示治療無效??傆行蕿?【(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受檢例數(shù)】X100%。
1.5統(tǒng)計學處理
SPSS21.0軟件系統(tǒng)處理相關數(shù)據(jù),以(%)表示的百分數(shù)計量數(shù)據(jù),均應用χ2檢驗,以(-x±s)表示的平均值計量數(shù)據(jù),均應用t 檢驗,P值低于0.05表示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膀胱過度活動癥改善情況,具體情況如下,實驗組患者治療1周后、治療2周OABSS評分分別為(6.26±1.21)分、(3.26±0.21)分,對照組患者治療1周后、治療2周OABSS評分分別為(8.21±1.21)分、(6.26±0.22)分,實驗組患者治療1周后、治療2周OAB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t=10.682、10.684,P<0.05)。
2.2比較兩組患者總有效率,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患者持續(xù)治療3周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氯胺酮相關性膀胱炎的發(fā)生與患者應用氯胺酮有關,在氯胺酮的作用下患者膀胱粘膜表層細胞可發(fā)生變性以及壞死性改變,該病的發(fā)生可能與患者非膽堿能神經調節(jié)功能紊亂以及氯胺酮自身代謝產物損傷尿路上皮細胞,引發(fā)免疫反應有關[2]。氯胺酮相關性膀胱炎臨床治療過程中需停用氯胺酮,并應用受體阻滯劑、M型受體阻滯劑以及抗生素,改善膀胱炎癥,抑制膀胱炎過度活動。地塞米松聯(lián)合堿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療與單一地塞米松膀胱灌注治療相比,堿化利多卡因的應用在局部麻醉的同時可滲入膀胱粘膜上皮細胞,在局部麻醉作用下降低膀胱粘膜感覺神經興奮性,從而改善患者尿頻、尿急等癥狀[3]。
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OABSS評改善明顯,總有效率高,由此可見,氯胺酮相關性膀胱炎患者地塞米松聯(lián)合堿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療有較高的臨床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振華,于秀月,郭金昊, 等.經尿道電灼聯(lián)合肝素及堿化利多卡因膀胱灌注在間質性膀胱炎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46(4):326-329.
[2] 王宇,鐘?;?阿米替林口服聯(lián)合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19,31(7):141-143.
[3] 劉國欽.阿米替林口服聯(lián)合利多卡因膀胱灌注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療效觀察[J].黑龍江醫(yī)學,2016,40(6):54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