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甜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針對臨床腫瘤患者開展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進行探析研究。方法: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腫瘤患者104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將其隨機分成探究組和常規(guī)組,各52例。
【關鍵詞】人文關懷護理;腫瘤;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hisarticlemainlyexplorestheeffectofhumanisticcareonclinicaltumorpatients.Methods:104casesofcancerpatientswhowerehospitalizedinourhospitalfromMarch2017toMarch2018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and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aninquirygroupandaroutinegroupaccordingtotheorderofadmission,52caseseach.
引 言
腫瘤疾病會給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同時也會給整個家庭帶來沉重的壓力。因此,如何提高腫瘤患者的護理質量,促使其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得到提升,是目前臨床護理的主要目的。人文關懷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護理理念,人文關懷護理秉承了這一護理理念的一種全新的現代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強化人文關懷,以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安全的護理服務為宗旨的一種護理服務模式。人文關懷在腫瘤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可獲得顯著效果。本文以下就對這一課題實施了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腫瘤患者104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經臨床癥狀、病理學、細胞學、影像學等檢查確診,符合相關診斷標準[2]。排除意識障礙、昏迷、合并抑郁及不配合等患者。本項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將其隨機分成探究組和常規(guī)組,各52例。其中,常規(guī)組男29例,女23例,年齡47~78歲,平均(60.4±6.2)歲,良性腫瘤17例,惡性腫瘤35例;探究組男27例,女25例,年齡50~77歲,平均(61.5±5.8)歲,良性腫瘤14例,惡性腫瘤3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基本信息、病情、腫瘤性質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 參照組
患者予以配合醫(yī)生給藥、加強對病情的觀察、健康教育以及保持住院環(huán)境等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措施。
1.2.2 實驗組
在參照組護理基礎上進行人文關懷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優(yōu)化醫(yī)療環(huán)境。首先是調控病房濕度及溫度,使其始終保持在患者舒適的范圍內,選用暖色等凸顯溫馨的色調布置病房,室內空氣始終要保證清新流通,可將一些較為舒緩的音樂適時的播放給患者,為其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醫(yī)療氛圍和環(huán)境,借此幫助其憂慮、緊張情緒得到有效的緩解;(2)溝通方式要恰如其分。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時要時刻注意自己說話的方式語氣,態(tài)度要溫和,使患者產生被關懷、關愛的心理感受。盡量多說鼓勵、支持患者的話,幫助其樹立治療信心。面部表情是最能直接傳達人的情感的方式,會對患者的心理變化產生直接的影響。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時要學會對自己面部表情進行調整和控制,時刻面帶微笑,切記流露出不耐煩的表情,保持和諧的護理氣氛,使患者感受到信任感和安全感,不斷增進護患友誼,在建立良好溝通方式的基礎上,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3)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導。首先護理人員需同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對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了解之后進行細致的分析,找到導致患者出現負面情緒的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疏導方式?;颊叽嬖诳只?、憂慮、失眠等不良狀況的原因主要是出于對病情的過度擔心,一時之間難以接受這種突如其來的遭遇。對此護理人員需時刻留意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通過誠懇的關心和積極的健康宣教,為患者灌輸正能量,使其感受到溫暖,借此來轉移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促使其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和治療觀念。其次是可以廣泛組織志愿者開展陪診送檢、病房探訪互動、減壓疏導以及康復鼓勵等活動,向外地患者或者初診患者及家屬介紹醫(yī)院周邊公共設施等,比如超市、銀行、公交線路以及食宿等,為患者提供必要的社會關懷和支持。最后還可邀請治愈患者開展交流會,對治療中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法,與其交流成功的治療心得,增加鼓舞患者戰(zhàn)勝病魔的自信心和動力,促使其更加主動的規(guī)范自身行為,積極的配合醫(yī)生開展治療;(4)飲食護理。為患者制定科學詳盡的飲食計劃,告知患者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均衡膳食對于病情恢復的重要性,以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保證其充分攝入身體所需營養(yǎng)的同時要避免出現營養(yǎng)過剩的情況。
2 結果
2.1兩組護理效果對比護理后,兩組患者SAS、SDS、QLQ-30評分均有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探究組更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通過問卷調查,探究組:滿意50例(96.15%),一般2例(3.85%),不滿意0例;常規(guī)組:44例(84.61%),一般5例(9.62%),不滿意3例(5.77%),兩組滿意度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伴隨著現代醫(yī)療模式的改革發(fā)展,傳統(tǒng)護理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護理的要求,在這樣的形勢下,人文關懷理念的優(yōu)勢作用逐漸凸顯。人文關懷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兼顧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加強基礎護理,提升整體臨床護理質量的一種護理模式。人文關懷護理是將患者作為一個有思想、有尊嚴、有需求的完整個體來實施專業(yè)的關懷護理,最終達到有效改善患者身心狀態(tài),提高其生活質量的護理目的,從而促使患者獲得最佳的臨床護理。
參考文獻
[1] 竺紅梅,白玉琴,顧珍鳳.人文關懷在晚期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4):92-95.
[2] 張月娟,王惠,蔣新玲.護理干預對65例癌痛患者治療效果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4(11):1084-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