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博物館作為一個展示和保護古往今來歷史文化瑰寶的重要場所在近些年來得到了良好的發(fā)展,也提高了人們的文化享受。而隨著現(xiàn)代博物館的建設與開發(fā),博物館游覽人數(shù)不斷增加,因此博物館方面也需要及時提高博物館藏品的展示水平,以更加具有科技含量的新技術、新方法為未來的博物館發(fā)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與上升空間,全息營造的設計理念融入將給博物館事業(yè)的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博物館;全息營造;互動體驗式
1 ?前言
博物館是人類文明以及自然文明珍貴瑰寶向人們展示的重要窗口,博物館承擔著許多任務,其中包括收集、保存、修復、展出、研究等。同時,博物館又是一個非營利性的機構,博物館的存在為人們了解世界文明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向人們展示了具有蓬勃生機的歷史文明,也給人們對于未來的科技文明帶來了無限的向往。博物館也是一項公共教育措施,有助于啟智開化,給人們帶來更好的文明體驗。近年來,博物館在公共教育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許多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都會進行參觀博物館的集體活動,那么如何利用現(xiàn)代科技更好地進行博物館的室內建筑,也成了優(yōu)化博物館參觀體驗的重要課題。
2 ?博物館與全息理念探究
本為主題中的“全息營造”其根源在于20世紀四50年代由丹尼斯·加博爾提出的“全息原理”,這位來自英國的物理學家認為所謂“全息”是說全息攝影過程中記錄自然光波本體與二束光由參考光線和實物因位置之間的差異二造成的相對位相。然而干涉條紋上的物體成像又無法在全息照片中被觀測到,所以瞄準目標照射全息片就必須利用具有凝聚力的激光來進行,之后物光的所有信息才能夠被再現(xiàn)。在這一發(fā)現(xiàn)之后,激光記錄技術又被班頓所發(fā)現(xiàn),并且班頓的發(fā)現(xiàn)利用的白光還原影像法更為簡單便利,所以激光記錄技術才能夠被應用于實際使用當中。后來美國成為了該技術的使用先驅,并且新式技術適用于雜志封面,使得雜志的效率激增百分之六十,自此該技術開始大范圍的傳播,一時間風靡世界。而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飛速發(fā)展,原有的技術也取得了相當大的飛躍,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大。在當前的博物館室內設計中,全息理念的引入是博物館室內設計的一項革命,全息投影設計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全息投影也就是我們常見的虛擬成像,該技術給人們在博物館的參觀體驗有了質的飛躍,博物館變得生動起來,有別于原有嚴肅安靜的氛圍,里面的各種自然遺產(chǎn)以及珍貴藝術品仿佛活了一般,有些人可能看過一部經(jīng)典的美國電影《博物館奇妙夜》,博物館里的各種展品都“活”了。全息技術的應用并不如電影里夸張,但也是博物館發(fā)展歷程中的又一重大創(chuàng)舉。
3 ?博物館設計的全息營造
3.1 ?博物館建筑外觀可視導視化
首先,全息營造技術給游客與觀眾帶來的最直觀體驗在于視覺沖擊。觀眾可以在博物館的內部設計當中,感受到博物館展出的各種信息,其將通過視覺、聽覺以及觸覺等多個角度來帶給游客更好的參觀體驗。以下兩個方面將集中展示全息技術的應用。(1)在博物館的外部建設當中,可以在博物館的外部墻面大做文章,設立櫥窗或多媒體大屏幕進行博物館,內容展示,全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在外部帶給人們具有視覺沖擊力的體驗,這無疑將吸引許多游客的目光,激發(fā)其好奇心。此舉一方面可以達到博物館外部建設的裝飾問題,另一方面還可以達到宣傳與展示目的。(2)在博物館的全息技術應用當中,可以借助全息地圖或全息電子書等技術來開展與游客的互動,這一方式能夠引導游客進行更加合理的參觀,全面而細致的全息技術展示,能夠讓觀眾更好地感受科技與博物館的融合。
3.2 ?博物館室內展示互動體驗式
藏品資源永遠是博物館展示的根本所在,新媒體和電子技術在博物館中的應用只是藏品資源展出的輔助作用。因此,為了突出藏品的展示意義。博物館應該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建設,從游客與觀眾的根本需求出發(fā),以博物館的啟智開化與傳播文明作用為指導思想,將全息技術更多地應用于博物館藏品的展示。利用全息技術將藏品更加生動靈活的展示給觀眾,比如可以利用觸摸操控系統(tǒng),以聲光電帶給人們更加豐富的體驗。另外還可以將現(xiàn)代電影院中的屏幕技術引入博物館的展示當中,比如根據(jù)產(chǎn)品可以制作紀錄片,短視頻等視聽作品,可以利用3D、IMAX等技術讓游客感覺身臨其境,這些場景也可以自行變化,猶如遠古時代、古代宮殿;天氣也可以隨之變化,大雨傾盆或者雪花飛舞。這些極具視覺沖擊感的影像技術都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全息技術的應用更多的是促進與游客的互動式體驗,一些藏品蘊含的歷史意義才是最重要的,而枯燥的文字與單一的展示風格是不利于博物館發(fā)展的,全息技術更好地讓藏品“復活”了,并且生動地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多元化的展示模式,極大地改善了博物館展出效果,更好地推動了人們與藏品精神上的互動。
3.3 ? 沉浸式全息數(shù)字博物館應用
靜態(tài)展示是傳統(tǒng)的博物館展示手段,全息技術的應用實現(xiàn)了動靜結合的展示。動靜結合的展示方法激發(fā)了博物館活力,更好地促進了人與物的互動,更好地達到了啟智開化的目的,博物館所蘊含的意義是自然、人文、歷史的融合。各種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視聽技術的應用共同構成了當下的“沉浸式”全息數(shù)字博物館,這一博物館運營形式更好的解決了傳統(tǒng)博物館藏品看似“束之高閣”的現(xiàn)象,將珍貴的藏品以生動的形式再現(xiàn)于人們的眼簾,能夠更好地達到博物館對人們的教育作用。
4 ?結束語
現(xiàn)代博物館的發(fā)展有別于傳統(tǒng)博物館的地方就在于科技的運用與展出模式的改變。全息營造在博物館室內的設計中給博物館的運營注入了更多的活力??茖W合理的全息技術應用能夠更生動地展示與傳播自然與人類文明,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全方位角度來營造更好的參觀體驗,也能夠讓游客與觀眾更好地參與到活動。當中,全息技術將為博物館事業(yè)的發(fā)展帶來全新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TimothyAmbrose,Crispin Paine.博物館基礎[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9.
[2] 陸建松.博物館展覽策劃:理念與實務[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
[3] 楊茂華.淺談全息攝影技術[J].宿州學院學報,2018(5).
作者簡介:
趙新潔(1991—)女,漢,陜西西安人,碩士學歷,研究方向:建筑設計及其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