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焱?/p>
摘 要: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屬于教學的開端。良好的課堂導入,能取得引人入勝、先聲奪人的效果,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方法進行論述。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導入方法;教學效率;教學質(zhì)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7-0103-02
科學合理的課堂導入猶如華麗樂章的序曲,也像一本好書的引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高中階段學習科目增多,學習難度增大,導致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學習,在課堂上不能嚴格要求自己,隨意散漫。還有部分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和節(jié)省時間,不重視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導致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佳。為改變這種教學現(xiàn)狀,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方法進行論述。
一、當前高中語文課堂導入存在的問題
1.沒有意識到課堂導入的重要性
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新課之前,都會給學生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這樣學生也就知道課堂上要學習的內(nèi)容了。因此,有些教師會錯誤地認為,在教學中設置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意義不大,從而在課堂教學中開門見山,直奔新課的講解,使得課堂教學缺乏活力和趣味性,學生很難進入學習狀態(tài)。例如,在教學《沁園春·長沙》這首詞時,個別教師沒有意識到課堂導入的重要性,缺少必要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導致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效果不佳??梢哉f,缺少課堂導入,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無法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
2.沒有思考設計的課堂導入是否有效
課堂導入是對主體教學的鋪墊,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應重視課堂導入,思考設計的課堂導入是否有效。但從課堂導入的情況看,有些教師為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視頻、音樂等形式進行課堂導入,形成了視聽結合的效果,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但往往不重視與教學內(nèi)容的銜接,使導入失去應有的作用,讓學生無法找到學習的要點。例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時,運用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來導入,這樣的導入不容易理解,因此也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方法
1.故事導入法
眾所周知,小學生對故事非常感興趣,但教師也要知道高中生雖然學習壓力比較大,但對故事也有著美好的向往。為此,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這一特點,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融入一些奇聞異事或寓言故事,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相關的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運用故事導入法,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活躍學生思維,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因此,故事導入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課堂導入方法。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思維和情感會受到一定的觸動,能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悟出更深刻的內(nèi)涵。例如,在教學《蜀道難》時,筆者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給學生講解了李白的趣事:唐玄宗的寵臣楊國忠,嫉恨李白的才華,心里很不服,總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楊國忠想出一個辦法,約李白去對三步句。李白一進門,楊國忠便看著李白,譏諷道:“兩猿截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鋸”諧“句”,“猴兒”暗指李白。李白聽了,微微一笑說:“請大人起步,三步內(nèi)對不上,算我輸?!睏顕蚁脍s快走完三步,但剛跨出一步,李白便指著楊國忠的腳喊道:“匹馬隱身泥里,看畜生怎樣出蹄?”“蹄”諧“題”,與上聯(lián)對仗工整。楊國忠本想占便宜,卻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剛抬腳就被譏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尷尬。
2.情境導入法
學生認知發(fā)展的動力莫過于情感,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高度重視情感教育,在講解新的內(nèi)容時,要以教材內(nèi)容為基礎,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1)聯(lián)系生活體會情感。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應以課堂教學內(nèi)容為基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體會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以教學《我遙望……》這首詩為例,由于學生生活經(jīng)驗不足,因此對人生感悟并不深刻。為了讓學生深入體會這首詩的情感,筆者在課堂導入時,讓學生回想初中階段的生活,引導他們回味告別初中生活的淚水與歡笑,激發(fā)學生情感體驗,為教學做鋪墊。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2)結合音樂渲染課堂氣氛。音樂能起到感染人和渲染氣氛的作用。因此,教師可利用音樂營造的情感氛圍導入新課,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之中。以教學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為例,筆者在教學時給同學們播放了歌曲《月滿西樓》,淡淡憂傷的旋律一下子就將同學們帶入到這首詞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中。學生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能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學習效果會更加理想。
3.疑問導入法
高中生對知識的渴求逐漸從表面轉為深入探究。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形成主動探究與主動質(zhì)疑的習慣。以教學《燭之武退秦師》為例,筆者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給學生講解的是《孫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計,進而引出“戰(zhàn)爭”這一話題,并提出疑問:“燭之武退秦師用的是三十六計中的哪一計?”這樣,既能讓學生學習到課外知識,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孔雀東南飛》時,筆者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提出問題:“根據(jù)文章的描述,我們知道主人公是一位美麗賢惠的女子,那么為什么她會被拋棄呢?”在教學中,筆者引導同學們結合《禮記》中與“七棄”有關的知識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質(zhì)疑的習慣。
4.名言導入法
名言富有哲理性,給人以啟迪和教育,催人奮發(fā)向上,對人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教師可運用名言進行新課導入,讓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學習和生活。以教學《鴻門宴》這篇文章為例,筆者運用王安石的“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作者對項羽負氣自刎的嘆息,自然而然地過渡到《鴻門宴》這篇文章的學習。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屬于教學的開端。良好的課堂導入,能取得引人入勝、先聲奪人的效果,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將故事導入法、情境導入法、疑問導入法、名言導入法運用于課堂導入。
參考文獻:
[1]張羽.高中語文課堂導入類型分析[J].林區(qū)教學,2019(05).
[2]張夏爽.論高中語文課堂導入的優(yōu)化[D].河南大學,2017.
[3]朱凱瓊.高中語文課堂導入教學策略探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