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霞
摘 要:新課改不斷革新教育者思想,趣味化圖形教學逐漸被引入課堂。趣味化圖形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中要導入常見趣味圖形,拉進學生與數(shù)學之間的距離;借助多媒體播放趣味圖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用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動手實踐。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趣味化;圖形教學;教學效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7-0084-02
圖形是數(shù)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建筑等方面應用廣泛。鞏固學生圖形知識概念,能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其提供解題思路。圖形具備多樣性,教師可以借助圖形的優(yōu)點進行課程引入,引導學生掌握圖形規(guī)律,確保學生學習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質量,培養(yǎng)其學習技能。因此,教師可適當使用趣味圖形數(shù)學教學,積極引導學生掌握數(shù)學學習方法,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導入常見趣味圖形,拉近學生與數(shù)學之間的距離
數(shù)學是一門工具性較強的學科,人們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都需要利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其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抓住生活和數(shù)學的關聯(lián)性,充分利用生活中趣味的圖形素材,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往數(shù)學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不僅不愿意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還會對數(shù)學學習抱有抵觸心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無法得到學生的積極反饋,不能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導致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為改變這種被動的教學局面,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對生活中的趣味圖形進行導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豐富的圖形世界”時,教師可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采用趣味化圖形教學,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參與度。為此,教師可利用微課對教學內容進行導入,在課堂上播放準備好的微課,微課中插入學生熟悉的立體圖形,如冰箱、洗衣機等。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化內容,能夠拉近數(shù)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圖形的定義。教師還可以利用教室里的立體圖形,如文具盒、粉筆盒等,降低學生理解難度。在教學中引入生活中的趣味圖形,能引導學生理解圖形內涵,轉變學生學習態(tài)度。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時,還應引導學生掌握圖形的知識要點,學會畫圖。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能加深對圖形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二、借助多媒體播放趣味圖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目前,數(shù)學教學逐漸呈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特點,多媒體的使用頻率增加,課堂氣氛活躍。多媒體教學打破原有沉悶的課堂氣氛,為數(shù)學教學帶來了活力,學生學習狀態(tài)佳,思維集中在課堂上,并且教學內容豐富多彩,便于理解。多媒體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趣味性更強,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大幅提高課堂時間利用率。在數(shù)學教學中,多媒體的合理利用,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將枯燥難懂的教材知識點簡單化、直觀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學“圖形和變換”時,平移和旋轉部分的知識要點學生很難理解。為此,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直觀的特點,將平移和旋轉過程直觀地加以呈現(xiàn),讓學生理解平移就是圖形從一點移動到另一點的過程,移動前后圖形沒有發(fā)生變化,這種運動方式叫作“平移”。利用多媒體還原平移的運動過程,有助于學生理解平移的知識要點。教師在多媒體中可以用動畫的方式播放小兔子從A點到B點的移動過程,并標記出小兔子的運動軌跡,便于學生觀察。利用多媒體使教學內容簡單易懂,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掌握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重點,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握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層層深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促進學生數(shù)學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三、使用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動手實踐
要營造趣味化的課堂氛圍,教師就要使用生動的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圖形知識的興趣。生動的語言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接受新知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三角函數(shù)的應用”時,教師可以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利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課堂導入:山的高度和河水的寬度是不是很難測量?老師有一種“超能力”,可以不通過測量就能知道它們的高度和寬度,同學們是不是也想掌握這種“超能力”呢?學生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能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此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求知心理,因勢利導,為學生講授三角函數(shù)的相關知識。當學生熟練掌握三角函數(shù)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可贊揚學生掌握了“超能力”,以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的心情更加放松,思維更加活躍,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在數(shù)學學習中,學生只有通過反復實踐,才能真正理解知識要點,掌握解題技巧。在圖形知識學習中,畫圖有利于簡化學習內容,降低理解難度。學生通過動手畫圖,可以找到問題解決的關鍵點,進而掌握答題技巧。例如,在教學“平行線的判定”時,在課前,教師可讓學生準備三根小木條和些許小釘。在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踐,將任意兩根木條釘在第三根木條上,釘?shù)姆绞接蓪W生自己決定。教師帶領學生動手實踐,并且總結實踐結果,以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這種教學方式趣味性強,深受學生喜愛,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實踐進行探究,尋找其中的規(guī)律。讓學生分別畫出木條的延長線,并找到延長線的交點,若存在交點,這兩條線就不是平行線;若不存在交點,這兩條線就是平行線。教師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總之,數(shù)學教學不僅要做到教學內容新穎獨特,還要保證學生充分理解教學重點,學習成績得到提高。采用趣味化圖形教學,能夠引導學生理解圖形問題的重點,找到解題關鍵,掌握解題方法。數(shù)學教學與生活有效結合,能改變圖形教學枯燥乏味的弊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腦思考和動手實踐能力。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學習和理解情況,設計趣味化圖形數(shù)學方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房廣云.初中數(shù)學趣味化圖形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21).
[2]任志燕.圖形變換思想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9(11).
[3]繆曉菊.基本圖形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數(shù)學,2018(16).
[4]魏婷婷.初中數(shù)學教材中的圖形教學[J].中學課程資源,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