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俊晶
【摘 要】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民族傳統(tǒng)服飾裝飾紋樣也獨具特色,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少數民族服飾的個性與品格,將貴州苗族傳統(tǒng)服飾裝飾紋樣構成作為研究對象,從苗族傳統(tǒng)服飾基本構成形式入手,分析表現服飾裝飾紋樣形式的語言表達,并就苗族服飾裝飾藝術和價值進行系統(tǒng)剖析。最終目的是深度挖掘貴州苗族傳統(tǒng)服飾裝飾紋樣的藝術魅力,為現代藝術發(fā)展探索新的創(chuàng)作語境。
【關鍵詞】貴州;苗族服飾;裝飾紋樣;構成形式
中圖分類號:J523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9-0150-02
少數民族有其獨有的文化,服飾文化則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筆者曾在2015年前往貴州參加為期三個月的培訓,在這三個月里對苗族服飾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結合自身經驗和現有研究資料,對苗族傳統(tǒng)服飾裝飾紋樣的構成形式展開研究,通過細化分析,全面呈現苗族傳統(tǒng)服飾裝飾的獨有魅力。
一、貴州苗族傳統(tǒng)服飾裝飾紋樣的形式
在貴州苗族傳統(tǒng)服飾以及制作技藝中,施洞苗族有其獨特的魅力,并且形成了一種獨立的款式。清水江“施洞式”是苗族的典型服飾,至今仍然保留著古老的交襟群裝形制和傳統(tǒng)的制衣工藝。該服飾的類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節(jié)日盛裝;另一種是日常裝[1]。以施洞苗族的傳統(tǒng)服飾裝飾為研究對象,重點更突出,裝飾紋樣的構成形式也更具體。結合調查結果,貴州施洞苗族的服飾紋樣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發(fā)現,女上衣的裝飾性紋樣部位、紋樣類型較多。紋樣部位包括肩部、袖部、后領部、前領部、前衣片、后衣片;紋樣類型包括人形紋、動物紋、植物紋、宗教紋、幾何紋。在裝飾的手法方面,通常采用的是刺繡、織錦以及鑄銀三種類型[2]。而男裝方面則較為簡單,紋樣形式主要集中在腰部腰帶上,呈現出重女裝而輕男裝的特點。由此可見,貴州施洞苗族的服飾紋樣有其獨有的特點。
二、貴州苗族傳統(tǒng)服飾裝飾紋樣形式的語言表達
對貴州苗族傳統(tǒng)服飾裝飾紋樣的形式進行調查,發(fā)現傳統(tǒng)服飾裝飾紋樣有它獨有的特點,為了更好地加深認知,從圖形形式、色彩形式和材質與肌理形式等方面進行解析,使得更多想要了解少數民族傳統(tǒng)服飾裝飾紋樣形式的群體加深理解,感知苗族服飾的濃郁意蘊和厚重華麗的美[3]。
(一)圖形形式語言
圖形形式語言方面,從上述的調查當中已經可以看到,包含了人形紋、動物紋、植物紋、宗教紋和幾何紋。每一種紋樣都有它獨特的語言,大致可以將其歸類為自然美、藝術美和社會美。
其一,自然美。自然美強調的是一種以自然為核心的美,屬于一種自然的形態(tài)。表現在服飾裝飾方面,自然美主要是指裝飾方面突出的景物,如花鳥魚蟲、田野山川、日月星辰等,通過不同的裝飾手法使其得以再現到苗族服飾上。在上述的調查當中,動物紋、植物紋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動物方面,包括牛、馬、蛙等,之所以選擇這些動物,主要是它們性情溫和,形象悅目,能夠展現出較強的裝飾性特征。植物方面包括了山花、藤蔓等,將植物紋樣表現在服飾裝飾上,突出自然風光。自然之美在服裝上的呈現,帶來了別樣的魅力。在圍腰、鞋面和綁腿上,都能夠看到自然美的裝飾語言。少數民族服飾裝飾的紋樣構成中,自然美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獨特的視覺符號,突出別樣的美感[4]。
其二,藝術美。服飾裝飾紋樣,目的是展現服裝的美感,突出少數民族傳統(tǒng)服飾文化的內涵。與自然美相同,藝術美是將藝術形象感性呈現,突出表現當地少數民族群眾的思想和創(chuàng)造力。這一點,從服飾裝飾中就可以看到。以施洞苗族女上衣為例,其中裝飾紋樣中的幾何紋就是藝術美的表現形式。幾何形紋樣,形狀、大小、方向、輕重的區(qū)別和組織關系,構建出了均衡、秩序、節(jié)奏、韻律的視覺美感,展現出紋樣語言藝術審美特征。又如,在頭飾的鑄銀工藝方面,突出了勞動人民的創(chuàng)新思想,有著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格特征。藝術美在服飾中的呈現,展現出了民族服飾的獨有風格[5]。
其三,社會美。社會美是社會生活中的美,是生活實踐的直接表現形式,其中包含了人的美、勞動產品的美、勞動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的美等。苗族服飾裝飾紋樣風格獨特,這都是苗族人民生活實踐的結果。在傳統(tǒng)的紋樣形式中,宗教紋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美的表現,是通過服飾裝飾展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是一種社會美的展現和具體反映。
(二)色彩形式語言
色彩能夠帶給人更直接的視覺沖擊力,也是吸引人的第一要素。對貴州苗族傳統(tǒng)服飾裝飾紋樣形式進行研究,離不開對色彩語言的系統(tǒng)剖析。不同的色彩能夠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全面調動人的情緒,讓人產生無限遐想。在色彩形式的語言表現分析中,苗族服飾裝飾紋樣的色彩表現呈現出以下特點。其一,紋樣的色彩表現上,更突出原始色彩的面貌。原始色彩可追溯到少數民族文化的形成初期,保留著傳統(tǒng)的生活習俗和部落形態(tài),色彩本身有著原始性,突出紋樣形式的特色。其二,民族文化特色。服飾文化是少數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不同的紋樣形式在色彩上也凸顯出民族文化特色,染上了自然物象的色彩特征。其三,地域性特點。受到少數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苗族服飾的色彩保留具有原生態(tài)的特征,這也成為苗族服飾色彩具有獨特魅力的關鍵所在[6]。
(三)材質與肌理形式語言
貴州苗族服飾的材質,主要有棉、麻、絲、羽毛和銀等,多種材料的紋理肌理展現出藝術美的特征,成為苗族服飾紋樣的重要語言表現形式。當然,在肌理層面,與地方的紋樣形式相結合,展現出紋樣的三維空間力度,強化了紋樣的視覺和觸覺感知力。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風格,材質和肌理形式語言有著突出的特色。
三、貴州苗族傳統(tǒng)服飾紋樣的裝飾藝術與價值體現
(一)裝飾藝術
貴州苗族傳統(tǒng)服飾裝飾紋樣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具體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技術和藝術的高度統(tǒng)一。貴州苗族傳統(tǒng)服飾裝飾紋樣有著獨特的風格特點,紋樣形式對技術要求較高,但苗族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使得技術和藝術實現了高度的統(tǒng)一。技藝表現形式上,無論是刺繡還是織錦,都具有獨特性,整個過程凸顯出少數民族的文化內涵。其二,不同形式的協調搭配。服飾裝飾的紋樣,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需求下,搭配方式也有所不同,但這并不矛盾,反而能夠突出協調搭配的特點,體現裝飾工藝的完整性。如破線繡、鎖繡、堆繡等多種技藝的融合,絲毫不混亂,凸顯出層次感。其三,歷史底蘊的外在表征。貴州苗族傳統(tǒng)文化底蘊深厚,發(fā)展歷史悠久。服飾文化僅僅是其文化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從苗族服飾裝飾紋樣的形式來看,其中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內涵,寄托了豐富的情感。作為一種歷史底蘊的外在表征,服飾裝飾紋樣的形式多元,凸顯出獨特的美感??傮w來說,貴州苗族傳統(tǒng)服飾紋樣的裝飾藝術特色鮮明。
(二)價值體現
對貴州苗族傳統(tǒng)服飾裝飾紋樣構成形式展開研究,本身有著獨特的價值,具體如下。其一,裝飾紋樣形式的文學表述性。在服飾紋樣的表現形式調查中發(fā)現,其中的內容多是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高度凝練,使得苗族服飾通過紋樣的裝飾,更符合本地區(qū)少數民族群眾的審美特征,也能夠突出民族特色,達到傳承民族文化的目的。其二,紋樣造型中的空間感和立體感。在紋樣形式方面,多以刺繡、織錦或者鑄銀等為主,空間感和層次感被苗族人民拿捏得很好,穿越了時空、穿越了表現界限,能夠將藝術魅力充分呈現出來,打造立體化的服裝紋樣,開辟中國當代藝術創(chuàng)新的方向。其三,通過紋樣圖案展現出的文化象征意義。少數民族服飾裝飾的獨特性,主要是蘊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思想,能夠通過紋樣圖案來達到目的,展現出獨特的文化內涵與特色,為文化的有效傳播提供保障。其四,貴州苗族傳統(tǒng)服飾裝飾紋樣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新時代的服裝設計更突出個性化的特征,且傳統(tǒng)紋樣的設計方法也開始嘗試在現代服飾中展現,獲得了忠實的客戶群體。在本次研究中,詳細闡明了貴州苗族傳統(tǒng)服飾裝飾紋樣的構成特色,為現代服裝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如刺繡工藝,成為現代服裝設計的主要手法之一[7]。
總體來說,貴州苗族傳統(tǒng)服飾裝飾紋樣構成形式的研究,不僅集中在服飾本身,更要體現在深刻的內涵上。本次研究將核心聚焦于此,完成深度分析與挖掘,通過服飾紋樣本身的特點,感受苗族文化的內涵。且能夠通過服飾紋樣形式的研究,為現代服裝設計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探索新方向。
參考文獻:
[1]張智艷.湘西苗族服飾刺繡紋樣“意象”闡釋——基于民藝符號學視域[J].藝海,2019,(08):140-144.
[2]劉冰冰,袁燕.試論苗族服飾設計中的歷史記憶符號[J].貴州民族研究,2019,40(05):79-82.
[3]張春娥,陳建輝,周莉.貴州施洞苗族服飾紋樣的裝飾藝術[J].毛紡科技,2018,46(07):44-48.
[4]劉紅.淺析苗族服飾的歷史文化含義——以屏邊苗族服飾為例[J].大眾文藝,2018,(04):44-45.
[5]譚華.苗族服飾中裝飾紋樣的藝術表達與價值體現[J].美與時代(上),2017,(08):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