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豐蓮
“得作文者得語文”,作文在語文學科中的地位毋庸置疑。正因為如此,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需要教師好好探討研究。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寫作不應和聽、說、讀割裂,相反,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需要“從長計議”,多從聽、說、讀中尋找表達方法,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獲,使作文充滿生機活力與趣味。
一、聆聽傾訴——啟發(fā)思維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聽是啟發(fā)學生寫作思維、豐富認知思維靈感的方法。教師可從培養(yǎng)學生耐心傾聽做起,鼓勵他們從言者的表達意圖中找出與自己共鳴的地方,為豐富寫作思維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生聆聽他人發(fā)言的過程,是自身醞釀寫作思維的“星星之火”。教師不妨多給學生提供主動傾訴的機會,如在題為“媽媽的笑”的寫作指導中,教師運用討論的方式,建議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主動說出自己的理解。很多同學在表達中提出了想法,比如:媽媽對我的很多陋習習以為常,我也對老媽的嘮叨產(chǎn)生了“抗藥性”。上次考試在考場上我沒帶筆和橡皮,老師替我向馬同學借了筆,讓我渡過難關。回到家后,我垂頭喪氣,媽媽卻笑了,那笑容……有的同學深受啟發(fā),紛紛運用欲揚先抑的表現(xiàn)手法打開寫作思維,形成多樣化的表達路徑。
教師多建議學生帶著好奇傾聽,從其他同學的言語中找出自己想要的思維火花,定會有所發(fā)現(xiàn)。教師可建議學生在傾聽中總結歸納表達想法,讓他們在主動了解其他想法時不斷豐富認知。教師以此為契機啟發(fā)學生主動表達,能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整體感知印象。
二、精讀細節(jié)——揣摩寫法
寫作與閱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需要從閱讀中揣摩寫作方法。教師可引導學生精讀,并給予提示和指點,讓學生深入研究作者的表達手法,“為我所用”。
教師以精讀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揣摩寫法,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精讀細節(jié),獲得豐富的認知,如在《少年閏土》的研讀中可采取此法?!吧钏{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學生可以深入體味其中的表達手法,并學習借鑒。有的同學在描寫“公園的清晨”時,運用了“扭著秧歌的大爺大媽、跳著廣場舞的大叔大嬸,還有戴著耳機小跑的青年人……有說有笑”,這便是模仿寫作的結果。很多同學在模仿寫作中能從形似向神似轉(zhuǎn)變,在主動領悟技法中獲得更多的表達運用方法,提高寫作水平。
教師多給學生精讀細節(jié)的機會,讓學生從細微處揣摩寫法,定能有豁然開朗之感。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理解差異,多組織他們相互切磋,在深入揣摩相應的寫法中獲得靈感。
三、發(fā)表意見——激發(fā)靈感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瑢W生在團隊的互動交流中大膽發(fā)表看法,能引起一連串的化學反應。學生在發(fā)表意見時相互溝通,能在不斷的思維碰撞中激發(fā)靈感,形成有價值的表達線索。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引導他們在交流中有針對性地說出想法,有利于其開拓思維。
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表設想和意見,還要進行適當?shù)膯l(fā),幫助學生更好地思考。教師在指導學生發(fā)表意見的時候,應注意如下幾點:1.給學生提供闡述的機會,鍛煉他們的勇氣;2.鼓勵學生大膽說出想法,在交流中集思廣益;3.引導學生深入構思,從素材確定、細節(jié)描述、主題意義等方面發(fā)散思維,并認真總結。
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發(fā)表的意見,集思廣益,組織學生進行二次構思,鼓勵他們大膽表達,不要畏首畏尾。
總而言之,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融入聽、讀、說的教學方法,多給小學生揣摩和嘗試的機會,培養(yǎng)他們做生活的有心人,養(yǎng)成主動寫作的習慣,進而明白“作文就在身邊”的道理。教師多融入聽、讀、說元素,為學生寫作指明方向,便于其在主動實踐中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