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統(tǒng)編版教材五上第五單元是一個習作單元。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 “閱讀簡單的說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把某一事物介紹清楚”??v觀本單元教材編排,教學梯度和訓練點安排適性有度,由讀到寫,從學習方法到借鑒模仿,由淺入深,學以致用,為學生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學習運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提供了便利。
【關(guān)鍵詞】運用;說明方法;介紹事物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8-0047-02
【本文著錄格式】李艷霞.運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介紹事物——統(tǒng)編版教材五上第五單元的教學瑣思[J].課外語文,2020,19(18):47-48.
統(tǒng)編版教材五上第五單元是一個習作單元。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說明文以‘說明白了為成功”。語文要素有兩個:第一是針對閱讀方面提出的要求,“閱讀簡單的說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第二是針對寫作方面提出的要求,“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把某一事物介紹清楚”。
縱觀統(tǒng)編教材的習作單元,教學梯度和訓練點安排適性有度,由讀到寫,從學習方法到借鑒模仿,由淺入深,學以致用。為了方便學生學習,本單元編排了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習作例文。兩篇精讀課文主要讓學生體會說明性文章的不同類型,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感受不同的語言風格。
第一篇精讀課文是《太陽》,語言平實,通俗易懂,具體介紹了太陽的“遠”“熱”“大”三方面特點,講述了太陽和地球及人類的關(guān)系。作者在介紹太陽“遠”“熱”“大”的特點時,運用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課文內(nèi)容顯得豐富多彩,通俗易懂,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這篇課文的閱讀,學生知道了要把事物的特點摘抄清楚,可以運用列數(shù)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課后可以安排運用說明方法進行小練筆,比如介紹一個小湖泊、一個小花園或者學校操場時,可以運用列數(shù)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讓學生明白,在平時習作中,若能恰當選用說明方法,也能夠?qū)懗錾鷦拥恼f明文。第二篇課文是《松鼠》,這篇課文語言活潑,描述生動,作者抓住松鼠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行為特點,運用了列數(shù)字、作比較、打比方的方法,進行了生動傳神的描寫及準確精練的說明。介紹松鼠的長相時,把松鼠當人來寫,就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介紹松鼠尾巴時,先用“帽纓”來寫尾巴形狀,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地描繪了松鼠尾巴的漂亮;“一直翹到頭上”和“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具體表現(xiàn)出了松鼠尾巴的奇特。
《松鼠》課后題讓學生梳理相關(guān)信息,并且關(guān)注說明文不同的表達特點。本篇課文學習結(jié)束后,老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動物方面的小練筆。可以寫自己喜歡的動物,介紹小動物的外形特點、性格特點、活動特點等。比如貓、狗、牛、兔……這些動物都有鼻子、眼睛、耳朵、嘴,也都有四條腿。但他們的長相各不相同,寫話時,可以運用比較的說明方法,比如說牛和馬可以做比較,貓和老虎可以做比較,通過熟悉的事物來認識不熟悉的事物。
課文后面是一個“交流平臺”,對說明文進行了解說,梳理總結(jié)了說明性文章的作用和它在表達上的一些特點:說明性文章能幫助讀者認識事物,獲取知識;運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可以將抽象復雜的事物介紹得通俗易懂;要抓住事物鮮明的特點進行具體說明;說明性文章的語言風格多種多樣;表達時要準確、清楚,有條理。
“初試身手”第一題以電視塔為例,引導學生選擇身邊的事物,有意識地進行觀察或搜集資料,運用多種說明方法,抓住特征介紹事物;第二題讓學生將散文《白鷺》的部分段落改寫成說明性文章,介紹清楚白鷺的外形特征,再與原文做比較,體會說明性文章的特點。
習作例文的教學,應根據(jù)單元習作的需要,把重點放在學習、模仿例文某一點或某方面的寫法上,不宜對字詞、內(nèi)容理解、情感體會等方面做過多要求,避免以精讀或略讀課文的方式來教學。教學時,可以把習作例文安排在習作前,引導學生學習例文中描摩寫作的方法,也可以安排在“初試身手”“習作”的講評中,幫助學生突破習作難點。兩篇“習作例文”提供了介紹事物和介紹制作流程兩種不同的說明性文章。一篇是《鯨》運用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語言精練平實,準確、具體、形象地介紹了鯨的形體、進化過程、種類、生活習性等方面特點。教材中的四處批注分別從用詞準確、運用多種說明方法的好處、分類介紹、形象描寫等角度,指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如何寫說明性文章,并嘗試借鑒和運用。
另一篇是《風向袋的制作》,完整、有條理地介紹了風向袋的作用、制作步驟、辨別風向的方法,重點介紹了制作步驟。文中三處批注指向各不相同,第一處提示學生介紹流程時先介紹準備工作,流程說明要完整,不要有缺漏。第二處提示學生運用序數(shù)詞能更有條理地寫好步驟、流程。第三處提示學生使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課后題引導學生關(guān)注作者怎樣把制作過程介紹清楚。兩篇習作例文通過批注和課后題,引導學生學習如何恰當?shù)厥褂谜f明方法,有條理地表達。
本單元最后安排習作“介紹一種事物”,讓學生“搜集資料、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把某一種事物介紹清楚”,是對本單元學習的綜合運用,旨在讓學生感受到說明性文章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緊密。
單元習作第一部分以表格的形式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以拓寬選材的思路,并提出明確的習作任務。表格的第一欄,提示學生可以從動物、植物、物品、美食以及其他感興趣的內(nèi)容入手。后面有相應的寫作提示。學生習作前仔細觀察物體及資料,想清楚思路。
習作的教學,可以在“初試身手”之前先布置習作任務,讓學生確定習作對象和內(nèi)容,擬寫習作提綱,方便學生提前進行觀察或搜集資料,同時把“初試身手”的練筆和單元習作有效結(jié)合起來。注意以下步驟:
一、確定好習作對象,提前積累習作素材
可以引導學生從興趣、生活等方面入手,進行說明對象的篩選、確立;針對說明對象,有意識地進行觀察活動或搜集相關(guān)資料,為完成習作奠定基礎(chǔ)。讓學生先閱讀并明確單元習作“介紹一種事物”的內(nèi)容與要求,在小組內(nèi)交流寫什么內(nèi)容、怎么寫,再進行全班交流。受生活經(jīng)驗的影響,學生可能存在打不開思路的現(xiàn)象,多選擇常見的動物、植物等作為介紹對象。教師可讓學生結(jié)合教材中的表格,圍繞“如何選擇介紹對象”的問題進行討論。
可能多數(shù)學生會選擇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如菊花、房、汽車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guān)注表格中“恐龍、火星的秘密”這些題目,讓學生明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比較新奇的事物,更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對于表格中的“袋的自述、我的美食地圖、種子的旅行”等內(nèi)容,有些學生會認為不適合寫成說明性文章,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使學生認識到:要能夠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恰當運用說明方法、分段介紹清楚等,就是符合要求的說明性文章,而且這么寫還會讓讀者覺得耳目一新。還有一些學生會對“泡酸菜、涮羊肉”等題目感興趣,可以引導學生從食物的制作過程、食物的吃法等角度來寫。
讓學生明白,習作對象的選擇可以是多角度的,習作的內(nèi)容可以豐富多樣,語言可以平實,也可以寫得生動活潑。確定了習作對象后,就要布置學生進行習作前的準備。教師可以在“初試身手”之前,引導學生根據(jù)本次習作的任務和要求,開始觀察和搜集資料。
二、擬寫習作提綱,做好觀察和資料的篩選
可以引導學生針對所選事物進行交流,說說準備從哪些方面介紹,也可以讓學生列出習作提綱,分段介紹事物的各個方面。如在習作前幫助學生設(shè)計“習作意向單”,交流自己打算介紹什么事物,要擬什么題目,準備從哪些方面介紹,使用什么說明方法,需要進行哪些觀察和搜集哪些相關(guān)資料。組織學生回憶中年級學過的觀察記錄和搜集資料的方法,給學生留出充裕的時間進行觀察和資料搜集??赡軙霈F(xiàn)學生搜集的資料針對性不強、不準確的問題,可讓學生借確定的提綱,對資料做出進一步的篩選、梳理,或者通過書籍等正規(guī)出版物再次查閱相關(guān)資料,確保資料的準確。
三、用好習作例文,嘗試自主習作
教師可在習作前,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習作例文,結(jié)合課后題和批注,在說明方法的恰當運用、語言的準確嚴謹及內(nèi)容結(jié)構(gòu)等方面有所借鑒。也可以在單元習作后,針對學生習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借鑒例文的寫法,幫助學生修改完善習作。對學生習作的指導,如參考《鯨》通過多種說明方法的恰當運用介紹了鯨的相關(guān)特點,《風向袋的制作》按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事物的制作過程。
在教學中應充分關(guān)注習作例文旁邊的批注,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例文中恰當?shù)膬?nèi)容作例子進行教學。如學生的習作如果是介紹恐龍、菊花、燈等事物,可以參考習作例文《鯨》或精讀課文《太陽》,介紹“怎樣泡酸菜、風箏的制作”等流程性說明文,可以參考《風向袋的制作》。最后,讓學生嘗試習作,注意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習作時間,盡量課內(nèi)完成。
四、根據(jù)要求,評改習作并分享交流
學生寫作后,結(jié)合習作要求,師生共同制作習作評價表,明確評價標準。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簡單自評,然后小組之間進行互評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