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宏
摘 要: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把激發(fā)學生課堂學習興趣作為重要目標,圍繞其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教師可開設多媒體課堂,對學生進行視頻教學;制作學案,對學生進行當堂檢測;和學生角色互換,讓學生上臺講課;用問題串提問,讓學生小組討論。
關鍵詞:歷史教學;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8-0108-02
在新課改背景下,各學校都在積極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歷史教學也不例外,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高效率學習知識,學會獨立思考問題。教師還要與時代接軌,把新的教學方式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更加直觀地感受歷史的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本文從以下幾方面探討高中歷史課堂創(chuàng)新性教學策略。
一、開設多媒體課堂,對學生進行視頻教學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開始逐漸應用于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與時代接軌,把新的教學手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在高中歷史教學的課前預習中,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多媒體,將歷史事件和歷史知識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能夠根據課件進行預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或展示教學重難點,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讓學生通過視頻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歷史的魅力,讓學生對歷史學習更有興趣。在課堂教學后,教師可讓學生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復習和鞏固,對不懂的問題進行反復學習,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甲午中日戰(zhàn)爭和八國聯軍侵華”一課時,教師可在上課前根據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截取相關電視劇和電影的片段,制作成教學課件。在課堂教學導入時,教師可用多媒體播放火燒圓明園的影視片段,組織學生觀看。在學生觀看完后,教師引出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剖析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原因、目的和實質,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幫助學生樹立為國家富強、人類和平與進步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二、制作學案,對學生進行當堂檢測
高中歷史的知識點比較多,連貫性也比較強,所以非??简瀸W生對知識網絡的構建能力。在傳統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在課堂上對知識進行講解,使得學生對重難點知識難以理解,更難以記憶。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采用學案教學法,將下節(jié)課要講解的重點內容總結到學案上,讓學生結合學案進行預習。這樣,學生就可以有重點地學習知識。教師也可以在學案最后部分加上課后習題,讓學生通過寫課后練習了解本節(jié)課哪些知識點掌握得比較薄弱,從而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聽講,提高歷史課堂學習效率。例如,“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比較散,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可制作學案,讓學生對《布雷頓森林協議》的簽署進行了解,初步理解《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對世界貿易發(fā)展的作用,從而對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產生初步認識。學生利用學案進行初步學習,并獨立完成學案最后的習題,這樣就會對戰(zhàn)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一定認識,在課堂學習時可以對自己在預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著重聽講,查缺補漏。學案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有積極意義,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預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關注導學案的質量,挖掘導學案的深度,體現導學藝術,創(chuàng)建高效的歷史課堂。
三、教師和學生角色互換,讓學生上臺講課
在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中,一般是教師在臺上講課,學生在臺下聽講,教師和學生很少有溝通,使得課堂互動較少,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多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積極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自己則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幫助學生提高歷史素養(yǎng)。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和學生進行角色互換,讓學生站在講臺上講課,自己和其他同學一起在臺下聽,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應針對學生講解的內容及時給予鼓勵和評講,幫助學生改正講解中的問題。學生通過換位思考,能夠更好地理解歷史教學內容和目的,從而學會自主學習、自主評價以及相互評價。例如,在教學“‘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課時,教師可在課前給學生講解授課方法,讓學生做好講課準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隨機選取幾名學生,讓學生依次到講臺上講課。教師應給予學生鼓勵,也要組織好臺下的學生認真聽講。在學生講解完后,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講課內容做評講,指出學生不足的地方,幫助學生進步。這種師生角色互換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歷史知識。
四、用問題串提問,讓學生小組討論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多對學生進行提問。教師利用問題串教學,就是將“問題”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起點和主旨,不僅關注到自身“導”的過程,而且關注到學生“學”的過程。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前對學生進行問題串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本節(jié)課內容,并在課堂學習中解答疑惑。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利用問題串讓學生交流討論,集思廣益,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一課時,教師在上課前就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問題串提問,如文藝復興的背景以及影響、宗教改革的影響等,讓學生依照課本內容找出相關答案。教師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一起根據問題交流討論,并得出結論。在此期間,教師應時刻關注每個小組的學習情況,并適時給予指導。在學生討論完后,教師對每個小組代表進行提問,通過小組代表學生的回答了解小組學習情況,再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講解。教師對學生進行問題串提問,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高效學習,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而且可以提高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總之,教師要在歷史教學中不斷學習專業(yè)領域知識,給予學生權威講解;要不斷學習名師授課模式,把好的教學方式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要與新興技術接軌,構建現代化高中歷史課堂,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魅力。教師還應注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通過多種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歷史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丁增蘭.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2019(18).
[2]胡春紅.創(chuàng)新性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成才之路,2018(18).
[3]李春霞.建構“四結合”教學模式,發(fā)展歷史核心素養(yǎng)[J].中學課程資源,2019(01).
[4]龍泳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