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力
馬援(公元前14—公元49 年),扶風郡茂陵縣(今陜西興平) 人,是東漢開國英雄。他立志恒久、忠勇無雙、體恤下民、仗義疏財。
馬援少有大志。但“天下反反復復,竊取名字的人多如牛毛”,因此馬援認為:“當今世道,不只君主選擇臣子,臣子也選擇君主?!碑斔J準光武帝劉秀為“真”君主,便合忠君與愛國為一體,矢志不渝跟隨他。劉秀欣賞他的耿直、有膽識,便留他在身邊,幾經(jīng)考驗之后,便委以重任。而馬援也不負眾望,屢立戰(zhàn)功。
馬援有“聚米為山”的故事。當隗囂投奔劉秀之后,又在王元挑唆下想霸占隴西,于是聯(lián)合公孫述作亂,劉秀要討伐他。馬援的策略是先游說其麾下各位將領,從內部瓦解隗囂集團,再發(fā)兵。建武八年(32 年),劉秀親征隗囂,當軍隊行至漆縣境內時,前路不明,勝負未卜,軍心渙散,劉秀猶豫不決。幸好馬援及時趕到,讓部下取米堆成山來做模型分析敵情。劉秀看了大喜道:“敵虜已在我眼中了!”第二天,劉秀果斷前行,與涼州牧竇融以及河西五郡官兵會合,分路進攻隴西,結果隗囂手下13 名大將及其十萬之軍不戰(zhàn)而降。從此,馬援“聚米為山”的故事被傳為古代戰(zhàn)爭史上的佳話。
建武九年(33 年)塞外羌人多次擾邊,并已占領金城一帶。東漢名將來歙上書朝廷:此患“除馬援外,無人能平”。建武十一年(35年),劉秀任命馬援為隴西太守前去克敵。馬援首戰(zhàn)以三千步騎擊敗臨洮先零羌告捷,嚇得守塞的八千羌人望風投降。接著,他和楊武將軍率兵進擊在浩亹占據(jù)要隘的其他羌人部落幾萬人馬。羌人將其家小與輜重聚集起來,在允吾谷阻擋漢軍。馬援率部暗中抄小路襲擊羌人營地,打得羌人慌忙逃入唐翼谷中。馬援追至北山處,遇羌人精兵據(jù)險阻擊。馬援心生一計,先擺開陣勢佯攻,再暗派幾百名騎兵繞到羌人背后,乘夜放火吶喊,使得羌人丟盔卸甲,狼狽逃竄。此戰(zhàn)馬援身先士卒,斬首千余級,獲羌人大量糧谷和財物。馬援不幸小腿受重傷,劉秀派人帶數(shù)千頭牛羊前來慰問,他將之悉數(shù)分給部下。
建武十三年(37 年),武都參狼羌與塞外各部聯(lián)合叛亂,馬援率四千人前往征剿。行至氐道縣時,羌人已先占山頭。馬援因勢利導,命部隊斷絕羌人水源,控制草地。結果羌人因水草乏絕,陷入困境。羌人首領帶領幾十萬戶逃往塞外,剩下的一萬多人也全部投降。從此,隴右安定。
建武十七年(41 年),李廣造反,攻下皖城。朝廷派謁者(監(jiān)軍官名)張宗率數(shù)千人討伐,又被李廣打敗。于是劉秀派虎賁中郎將馬援出戰(zhàn)。馬援帶一萬余兵馬,平定了叛亂。不久,交趾郡的女子徵側、徵貳又舉兵造反,劉秀又任命馬援為伏波將軍前去討伐。馬援千里奔襲,于建武十九年(43 年)正月,斬殺徵側、徵貳,傳捷洛陽。朝廷封馬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馬援犒賞三軍,三軍將士齊呼萬歲。接著,馬援率大小樓船兩千多艘,戰(zhàn)士兩萬多人,清剿徵側余黨都陽等,斬俘五千多人,平定了嶠南。
建武二十四年(48 年),南方武陵蠻人暴動。李嵩、馬成討伐,未能取勝。馬援時年62 歲,請命南征。劉秀不忍戎馬一生的老將軍再冒此風險,未準。馬援卻道:“臣還能披甲上馬?!闭f罷,他飛身上馬,一時須發(fā)飄飄,神采奕奕。劉秀深受感動,準馬援率領中郎將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等人率四萬人遠征武陵。馬援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感念君恩。他曾對老友謁者杜愔說:“我受國家厚恩,年齡緊迫余日已經(jīng)不多,時常以不能死于國事而恐懼,現(xiàn)在獲得出征機會,死了也心甘瞑目?!苯ㄎ涠迥辏?9 年),老將馬援大敗蠻兵,斬俘兩千余人,為追殲逃敵,行至山高水險的下雋壺頭。由于水勢湍急,漢軍船只難以前進,加上天氣酷熱,好多士兵染暑疫身亡。此時馬援也身患重病,但他仍意氣風發(fā),壯心不已。每當敵人登上高山鼓噪示威時,馬援都拖著重病之軀出來觀察瞭望敵情。手下將士深為其精神所感動,不少人熱淚橫流。馬援最終戰(zhàn)死壺頭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