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東陽,張小鶯
新疆農業(yè)大學,新疆烏魯木齊 830052
??谔阋邔儆诩毙?、熱性以及接觸性傳染病的一種,口蹄疫病毒是病原。這一疾病的流行病學特點為流行快、傳播廣、發(fā)病急以及危害大,犢牛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最危險的傳染源就是病牛與潛伏期動物。通常,病毒都存在于病牛的水皰液、尿液、淚液、口涎、糞便以及乳汁中。如今,養(yǎng)牛業(yè)的最大“敵人”就是此病,其已經(jīng)被納入烈性傳染病的范疇。預防口蹄疫的一項重要技術手段就是提高免疫效果。
疫苗因素、人為因素、奶牛因素是影響奶??谔阋叻乐喂ぷ黜樌M行的三大主要因素,當奶牛免疫抗體不合格時,免疫自然也就不會成功。
疫苗抗原含量與能夠激發(fā)的抗體呈正比,取得的免疫效果也十分理想。接種過程中,若抗原含量與機體抗體不足,接種就無法成功;而過多又會引發(fā)嚴重的應激反應,對免疫效果造成影響。和流行毒株以及病毒變異有很大不同,口蹄疫毒株也是導致免疫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若其保存方式不合理,那么免疫效果就會較差。
未將免疫程序嚴格執(zhí)行以及沒有選擇合適的免疫時間也會造成免疫的不成功。而在開展免疫工作之前要嚴格參照說明內容,若注射深度不夠,就會影響到免疫效果??谔阋叩念A防最關注的一點內容就是群體免疫力,如果群體免疫力缺乏較高的密度,則就會引發(fā)新疫情。另外,如果疫苗接種時間不夠也會導致其他疾病的發(fā)生,早在保護之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病毒感染。
奶牛的免疫效果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飼養(yǎng)條件、自身免疫功能等,且也和維生素缺乏有很大關系[1]。部分奶牛之所以未成功免疫,主要是因為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同時使用慶大霉素、鹽霉素等部分激素也會讓免疫失敗,這些藥物在抑制免疫方面具有顯著作用,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免疫效果。霉菌毒素會影響奶牛的免疫系統(tǒng),降低免疫能力,同時讓營養(yǎng)物質被消耗,進而使奶牛無法健康生長,最終讓免疫效果受到影響。
所使用的口蹄疫疫苗一定要經(jīng)過各級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機構的認可,經(jīng)國家批準并由政府指定企業(yè)生產(chǎn),其質量才在保險公司的承保范圍內?,F(xiàn)階段,使用的疫苗包括口蹄疫O 型-亞1 型二價滅活疫苗與A 型口蹄疫滅活疫苗。
2.2.1 疫苗的檢查
在對疫苗予以使用前,第一步要做的便是仔細檢查,檢查的內容包括疫苗的名稱、廠家、批號以及有效期等,同時注意看其說明書、瓶簽內容有無出現(xiàn)不一致的情況,弄清楚劑量、使用方法及有關注意事項。接著必須對疫苗的時間進行檢查,看外包裝有無破損和被污染,瓶口與膠蓋封閉有沒有出現(xiàn)松動的情況,是否有分層或破乳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顏色有無異常。如果有以下情況,則堅決不允許使用,如過期、無批號、瓶蓋松動、顏色異常、有異味等。
2.2.2 疫苗預溫及搖勻
當確認疫苗未有質量問題后,再將奶牛的應免數(shù)量結合起來把相應數(shù)量的疫苗準備好并使用前應做預溫處理,即放置在15 ~25 ℃的室溫中2 d。一旦疫苗溫度過低,則在注射進奶牛體內就會出現(xiàn)非常大的反應,讓疫苗吸收受到影響,具體表現(xiàn)為注射部位有膿包甚至潰爛的情況出現(xiàn)。使用之前需將其充分搖勻,但需注意力度,以免振搖后有非常多的氣泡產(chǎn)生,使用中需保持勻質,將疫苗性能充分發(fā)揮出來。若疫苗已經(jīng)開瓶,則需盡快使用,通常應在4 h 內,剩余的疫苗用高溫將其煮沸,又或是倒入火中燒掉,實施深埋,千萬不能隨意丟放在養(yǎng)殖場內。
2.2.3 消毒
在疫苗啟封前,需先消毒瓶蓋,注射前應消毒注射部位,啟封后疫苗需在2 h 內完成使用,吸出疫苗液不能再次注射到瓶內,防止污染瓶中的疫苗受到污染,將疫苗效果降低,若疫苗未第一時間使用完,則需對其做無害化處理,嚴禁隨意丟棄,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導致疫苗散毒。同時,在接種時,防疫人員也必須要技術熟練,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即必須更換衣服、鞋、帽,并嚴格消毒。
2.2.4 實驗
使用疫苗前可先做小規(guī)模實驗,當確認其安全不會受到影響后,再將免疫注射在大范圍內進行,從而降低疫苗的使用風險,最大程度的減少奶牛的不良反應。
2.2.5 規(guī)范操作規(guī)程和劑量
在注射口蹄疫疫苗時,一定要嚴格參照相關操作規(guī)程,控制劑量。
一般患病牛、瘦弱牛等都不在注射范圍內,等到病?;謴徒】岛笠约盃倥嗄毯突謴驼:笠约澳概.a(chǎn)后,再按照規(guī)程的內容進行補注。懷孕母牛必須接受免疫,為有效減輕免疫副反應,可選擇多點、多次進行免疫;同時盡量安撫奶牛,同陌生人保持一定距離,動作不宜過大,以免粗暴的動作會對奶牛產(chǎn)生刺激,進而發(fā)生機械性流產(chǎn)的情況。
2.2.6 注射方法
如果注射劑量比較大,則分點注射的方式無疑是最佳方式,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牲畜配一個針頭,不與其它的共用。注射口蹄疫疫苗最好單獨進行,且在相同時間段也不允許和其它疫苗免疫。
每一位防疫人員在進行免疫注射前,一定要進行消毒,并更換衣帽鞋等,同時嚴格消毒免疫器具,一般一頭牛使用一個針頭,避免因為人為因素而進一步傳播疾病。奶牛在注射疫苗前,必須仔細調查其健康狀況,病弱與臨產(chǎn)牛均不在注射對象之列,等到機體恢復或是生產(chǎn)后再進行免疫注射。奶牛存在過敏的情況,可選擇小劑量多次接種,并用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等做靜脈補充。
在疫苗接種過程中,應采取一定的保定措施,飼喂時盡量不放牛,把其逐一保定在料槽上方的鐵架上,操作人員在一旁站立,避免因牛的跳躍而受傷[2]。選擇牛頸部上三分之一處注射,注射部分需接受皮膚消毒,動作應做到快、準,防止野蠻注射驚擾到牛,且打飛針的情況也嚴厲禁止,保證注射到肌肉內,一旦發(fā)現(xiàn)有流漏疫苗現(xiàn)象出現(xiàn),應進行補針,保證接種劑量與規(guī)定的劑量相符。若母牛必須接受免疫,則可選擇多次多點免疫的方式,且不得讓其劇烈活動。如果奶牛場內正有其他傳染病發(fā)生,那么就不得進行口蹄疫疫苗注射。除此之外,應將疫苗注射的時間把握好,早春氣候比較寒冷,則注射可選在中午天暖時進行;而晚春氣溫較高,則注射時間可選在清晨或傍晚前,降低奶牛的應激反應。
在根據(jù)疫苗使用說明實施免疫接種后,或許會有和免疫作用無關的意外又或是有害反應發(fā)生,若發(fā)生免疫不良反應,需第一時間展開救治。
2.4.1 一般反應
這一反應是正常反應的一種,常見癥狀包括體溫升高、食欲不佳以及注射部位腫脹等。一般加強飼養(yǎng)管理,并對免疫增強劑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 等予以加喂,則3 d 內反應就會明顯減輕,甚至消失。
2.4.2 過敏反應
受不同品種與個體的影響,一些接種動物或許會有一些過敏反應出現(xiàn),具體表現(xiàn)為呼吸加快、抽搐、肌肉震顫、焦躁不安、鼻腔出血等,部分嚴重的甚至還會出現(xiàn)鼻腔出血、口吐白沫以及休克等情況,如果未及時搶救便會死亡,個別妊娠母畜也會有流產(chǎn)癥狀發(fā)生。這個時候應第一時間注射0.1%鹽酸腎上腺素(30 min 緩解),劑量為1 mL,又或是地塞米松磷酸鈉(5 mg/mL),劑量為1 mL,如果有必要還可再對其進行放血治療,部位選擇耳尖、尾根或蹄頭。
2.4.3 偶合癥
免疫注射時最不能忽略的一個問題便是偶合癥,其分為三種情況,即偶合、誘發(fā)和加重原有疾病[3]。所謂偶合,即被接種動物在接種時正處在某種疾病的潛伏期又或是前驅期,接種后偶合發(fā)病,純屬巧合,也就是不論是否接種,這種疾病的發(fā)生都是必然的。而誘發(fā)則是指被接種動物有疫苗書規(guī)定的接種禁忌存在,接種后被接種動物再次發(fā)生原有疾病又或是生理過程受到影響。加重即被接種動物本來患有慢性疾病,在預防接種后短時間內出現(xiàn)加重或急性復發(fā)的情況。偶合癥和預防接種存在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也就是不接種疫苗,或許就不會有原有疾病的復發(fā)或加重的情況發(fā)生。建議在接種疫苗前,要求畜主將被接種動物的健康狀況如實提供,并對有無接種禁忌等情況進行調查,如果發(fā)生偶合癥,應第一時間采取對癥治療措施。
總之,在對奶??谔阋哌M行防治時,應加強飼養(yǎng)管理,把各項檢疫程序認真落到實處,以有效減少奶牛的應激反應。與此同時,針對區(qū)域之間的合作做進一步加強,切實提高口蹄疫的診斷和診療技術,從而縮小口蹄疫威脅區(qū)域范圍,讓奶牛養(yǎng)殖戶實現(xiàn)經(jīng)濟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