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
“17年前‘非典期間全世界守護‘90后,現(xiàn)在換我們‘90后來守護這個世界?!?/p>
一場猝然而至的疫情,讓一直被當作孩子看待的“90后”“00后”仿佛一夜之間完成了“成人禮”,從被呵護者變成了人們安全和健康的守護者。面對疫情,他們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英勇奮戰(zhàn),用自己的勇敢和擔當,在抗疫戰(zhàn)場上彰顯青春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y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回信中所指出的那樣:“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一句“堪當大任”,既是對抗疫青年的點贊,也是對時代青年的正名,飽含著熱情首肯和深情期許。曾幾何時,在一些人看來,“90后”“00后”這一代孩子是在蜜罐里泡大的。他們沒經(jīng)歷過什么艱辛,沒吃過多少苦頭,“嬌氣”“不靠譜”“佛系”時常成為貼在他們身上的標簽,似乎很難指望他們擔當什么大任,遮擋住什么風雨。
然而,這些偏見和質(zhì)疑卻在一場嚴酷的抗“疫”考驗中消除。在此次疫情防控斗爭中,以“90后”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擔當奉獻,經(jīng)受住了考驗,彰顯了力量。在4.2萬名馳援湖北的醫(y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名是“90后”,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后”甚至“00后”。此外,在社區(qū)、在基層,在科研院所、在邊境口岸,同樣有千千萬萬青年勇敢出列,奮戰(zhàn)在疫情防控的各個戰(zhàn)線、各個關(guān)口、各個崗位。
他們有的剪掉秀發(fā),主動請戰(zhàn);有的收起紅色喜帖,推遲婚期出征,一聲聲“我報名,我參加”不絕于耳,一封封請戰(zhàn)書按滿青春手印。28歲的湖南衡山青年宋英杰主動請纓,連續(xù)十天九夜奮斗在防控一線,終因過度勞累猝然離世;27歲的湖南寧鄉(xiāng)小伙鄭能量,在朋友圈立下“生死狀”,正月初一逆行武漢當志愿者,堅守整整65天,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年僅20歲的湖南隆回護士陳琳琳,得知要選派醫(yī)護人員對口支援湖北黃岡后瞞著父母第一個向醫(yī)院報了名,成為湖南第二批援鄂醫(yī)療隊中年齡最小的成員……在這場疫情大考中,無數(shù)像宋英杰、鄭能量一樣的青年用一次次堅定“逆行”交出了合格答卷,黨和人民也在一次次艱險任務(wù)中檢驗出了當代青年的“成色”。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lǐng)、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這次疫情告訴我們,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征程中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必然要進行一系列偉大斗爭。作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先鋒力量,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肩負重任,也將面臨更多考驗,這就需要廣大青年具備在各種狀態(tài)下都能堪當大任的能力素質(zhì)。雖然在這次大考中,廣大青年交出了合格答卷,但要清醒認識到,這次大考還只是“階段測驗”,將來還可能迎接更多更艱巨復(fù)雜的挑戰(zhàn)和考驗。將個人命運與祖國命運緊緊相聯(lián),到重大斗爭考驗中去經(jīng)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以青春之我建功立業(yè),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絢麗綻放,這才是新時代青年應(yīng)該有的樣子,也是應(yīng)該始終葆有的狀態(tài)。
“欲栽大木拄長天”,一百多年前,著名教育家楊昌濟先生曾立下為國培育棟梁的宏愿。他的學生毛澤東不負期望,最終成長為參天大樹,不但拄起了長天,拯救國家民族于危難,還深刻影響改變了世界。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堪當大任,就應(yīng)當像青年毛澤東一樣立大志、做大事、成大業(yè),敢當大木、敢擔大任,在為人民服務(wù)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斗中砥礪意志品質(zhì)、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lǐng)。
艱辛與磨礪是成長最好的催化劑,相信經(jīng)過抗疫戰(zhàn)火洗禮的新時代青年,只要初心不改、一往無前,定能成為堪當重任的擎天之柱、架海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