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歡
閱讀是顆向日葵的種子,它的生長需要生態(tài)構建。全民閱讀,兒童優(yōu)先,幼兒園里的閱讀教育,不僅要讓幼兒喜歡上閱讀,還要讓幼兒學會圖畫閱讀、聲音閱讀和視頻閱讀,從而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與文字感受。這期間,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向幼兒傳遞閱讀的規(guī)范和方法,幼兒園要為教師構建閱讀教學的環(huán)境場域。
一、改變,營造智慧閱讀“磁力場”
1.與VR相遇,助力課堂教學
在多功能教室引入VR設備,教師定期在VR教室開展教研課,并根據(jù)繪本教學的類型,選擇性開展VR環(huán)境下的教學活動設計與案例探究。如教師開展《一粒種子的旅行》《羽毛》《蜘蛛的日記》等科普類繪本教學時,適當選用VR設備,在教師導讀、幼兒自主閱讀后,強化感知,讓情境化教學場景真實有趣地呈現(xiàn)。幼兒最后在VR環(huán)境下對場景深度加工,形成用文字、語言、圖片都無法傳達的空間感受,從而加深閱讀體驗,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2.與“繪本智能漂流柜”相約,助力自主閱讀
一是變“手動漂流”為“自動漂流”。將傳統(tǒng)的班級圖書漂流活動改成全校圖書漂流活動,教師、幼兒及家長可以通過繪本智能漂流柜自主選擇借閱圖書,輕松實現(xiàn)圖書借還。家長、老師不僅可在現(xiàn)場掃描二維碼借閱,還可以在公眾號上點擊感興趣的繪本書進行預約選擇。圖書的漂流活動不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家長和老師可隨時在園內借閱繪本。
二是變“紙質記錄”為“信息化記錄”。將傳統(tǒng)的圖書漂流記錄改成信息化記錄,教師、家長和幼兒可以在微信平臺上看見許許多多的繪本,所有的借閱記錄、觀看數(shù)量將通過信息化的平臺,因使用者權限的不同而展示出來。
三是變“繪本書”為“繪本書+聽讀書”。3~6歲的幼兒翻閱繪本,大都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或給孩子講述故事,或帶領孩子觀看圖畫。教師應提供給父母相應繪本的導讀,讓父母深入了解繪本的內涵及其所傳導的情感與價值觀。音頻故事的導入,成為親子閱讀的輔助手段,讓孩子可在閱讀過程中,調動眼、耳、手等多個感官及肢體參與閱讀活動。
3.與“區(qū)域閱讀角”相愛,助力閱讀活動
各班級都設立閱讀區(qū),將繪本以圖書漂流的形式在各閱讀區(qū)域中流轉。幼兒可以在區(qū)域活動中自主選擇進入閱讀區(qū)。教師提供多種閱讀材料,或將閱讀內容與區(qū)域活動整合,不斷延伸閱讀主題和區(qū)域活動的內容,引領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對繪本閱讀進行拓展,增進幼兒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
二、融入,建立智慧閱讀“朋友圈”
1.教師繪本“朗讀者”讀起來
將校本教研中的“朗讀者”專題研修加入繪本教學研討。教師選擇適合自己所任教班級的繪本,與全園教師分享,并加入自己的導讀部分。教師分教研組,以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繪本教學為中心,開展課例、沙龍和研討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探究活動。各教研組對研讀的繪本做好分類,以師師共讀的形式,尋找信息技術提升的發(fā)展需求,從淺閱讀走向深閱讀,為教師開展信息技術與繪本教學的融合建立教研平臺。
2.親子閱讀“曉黑板”用起來
親子共讀是教師推進繪本教學的閱讀行為之一。幼兒的閱讀活動需要家長的陪伴,更需要教師的指導。我園課題組成員嘗試用“曉黑板”作為溝通和指導的橋梁,定時發(fā)布幼兒的“每日閱讀”,教師可以將一學期的閱讀任務分解到每天的學習中。打卡成果的展示,一方面給了幼兒自我展示的平臺,另一方面也讓幼兒、家長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教師也可以在“曉黑板”中給予父母細節(jié)的指導和評價。
3.閱讀游戲“主題式”玩起來
創(chuàng)建功能多元、材料豐富并與幼兒發(fā)展相適宜的可選擇的游戲區(qū)域,在活動中,教師有效指導,為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表達、主動發(fā)展提供保障。教師從繪本閱讀切入,鼓勵幼兒大膽運用多種形式表現(xiàn)對繪本的理解。
畫一畫:開展繪畫、自由涂鴉、創(chuàng)意制作繪本等活動,通過開辟幼兒的活動空間(幼兒園、家庭),不斷豐富游戲材料,讓幼兒在感受繪本圖畫中探索發(fā)現(xiàn),并點燃兒童的閱讀熱情,由圖畫閱讀向真正的自主閱讀過渡。
演一演:提供表演的場地,供幼兒自由快樂、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個性化的閱讀游戲、親子互動表演、繪本劇表演等。在幼兒繪本閱讀活動的進程中,將幼兒閱讀延伸活動的作品、成果寫入幼兒成長檔案中。
做一做:繪本在科學教育中能發(fā)揮獨特的作用,然而在理解上卻需要結合動手操作、戶外觀察等活動來實現(xiàn)。如繪本《小老鼠過河》中浮與沉的科學原理,繪本《蜘蛛的日記》《蚯蚓的日記》等,需要帶領幼兒走到戶外,走進自然。
三、深耕,開發(fā)智慧閱讀“模式群”
1.分級閱讀,階梯式分享
通過師師共讀、親子共讀、幼兒共讀等多主題的閱讀群,我們根據(jù)3~6歲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基礎,制訂了幼兒園繪本分級推薦書目,根據(jù)年齡的差異,設置情緒類、科普類、情感體驗類等幾大類,可供家長、幼兒選擇和個性化閱讀。
2.主題教學,多樣性開展
教師要樹立“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充分利用不同的組織形式,組織實施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改變閱讀指導的方式,搭建多元表達的平臺,滲透幼兒游戲精神,以幼兒的視角和幼兒共同閱讀。
一是借助信息技術的多樣性,實施繪本分類教學探究。利用VR、PPT課件、圖像畫面、音樂等調動幼兒參與閱讀的主動性:在教學《鯨魚》《蒼蠅的日記》等科普類繪本時,借助VR體驗教學;在教學《生氣湯》《生氣的亞瑟》等情緒類繪本時,借助圖片、視頻、音樂等多種媒體素材讓幼兒了解情緒,學會如何正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教學科普與習慣養(yǎng)成融合型繪本《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時,利用多媒體和動物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并加入配音,讓幼兒在真實的閱讀場景中了解到動物的“嗯嗯”是不一樣的,感受故事的趣味,同時也養(yǎng)成不能隨地嗯嗯的習慣。
二是借助信息技術的交互性,實施繪本趣味教學探究。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硬件配備的進步,幼兒園對繪本教學的研究逐漸深入開展。如在教學《撓撓小怪物》的過程中,通過幼兒和觸摸一體機的互動,小怪物發(fā)生了奇特的變化,幼兒覺得特別有趣,小動物的身體變化成了生活中的場景,強化了幼兒的認知和對圖形的觀察能力。
三是借助信息技術的網(wǎng)絡性,實施繪本拓展游戲活動。根據(jù)幼兒表演和創(chuàng)意的需要,探索互動型閱讀游戲化課程。把幼兒的閱讀和表達、表現(xiàn)游戲相結合,以繪本閱讀為切入點,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個性化的閱讀游戲、親子互動表演、繪本劇表演等,在幼兒繪本閱讀活動的進程中,將幼兒閱讀延伸活動后的作品、成果布置在幼兒園、班級的各個廊道、墻面及戶外場地上,渲染充滿童趣的書香環(huán)境。
3.跟蹤觀察,個性化指導
教師根據(jù)教學計劃分別開展幼兒課堂跟蹤記錄觀察、幼兒家庭親子閱讀跟蹤記錄觀察,并相應地以信息化的方式實行在線指導。
四、拓展,創(chuàng)設智慧閱讀“信息庫”
1.建設繪本閱讀導讀庫
基于3~6歲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個性化閱讀定制,教師收集并寫下若干繪本精讀詮釋和閱讀指導提問,以設立教師導讀庫的形式,著眼于不同年齡的發(fā)展階段,兼顧概念類、情緒類、科普類、情感體驗類等不同主題,幫助幼兒建立個性化閱讀的計劃,協(xié)助父母引導孩子開展早期閱讀。
2.建設繪本教學微課庫
利用“信息技術與繪本教學的有效融合”課題研究,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拍攝繪本閱讀微課,用微課引導幼兒參與到故事之中,用微課實現(xiàn)年級組教師之間的經(jīng)驗共享,用微課架起親子早期閱讀指導的橋梁,為幼兒學習繪本拓展了渠道。
3.建設繪本共讀資源庫
引入第三方交互性閱讀平臺,教師實現(xiàn)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流通,幼兒實現(xiàn)紙質書與電子書的流通,家長可以獲取教師線上線下的家庭早期閱讀方法指導。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鐵路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