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莉莉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寫作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需要得到師生的共同重視。良好的寫作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途徑實現(xiàn)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然而,當前很多小學生對寫作存在厭煩的心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閱讀量少、詞匯量不足、缺乏對生活的觀察,所以需要教師認真思考相關問題。本文分析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希望有利于實現(xiàn)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 小學語文;寫作能力;培養(yǎng)
寫作教學向來是教師和家長關注的內容,之所以需要對語文寫作教學重視起來,是因為學生可以通過寫作建立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而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還可以豐富自己的情感。此外,創(chuàng)作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也很有幫助,也有利于其在今后的成長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一、激發(fā)興趣,迸發(fā)靈感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虢毯脤懽鳎P鍵在于對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行培養(yǎng)。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寫作的最初階段,所以教師對學生的創(chuàng)作質量要求不能過高。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需要學生做到少出現(xiàn)錯別字,語句通順、敘事完整、思想健康即可。對學生的要求過多可能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厭煩心理。同時,小學生在寫作中經常沒有較好的思路,或者在寫作后教師的評語較為犀利,這同樣不利于學生寫作興趣的提升。因此,教師需要理解學生,并且多鼓勵學生,讓學生感覺到“我能行”。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還要善于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隨時記錄可以寫作的內容,這樣就可以積累寫作素材。加強閱讀也是培養(yǎng)寫作興趣的重要手段,大量的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比如對于文章中出現(xiàn)的精彩語段、名人名言、兒歌、古詩等也要讓學生進行記憶和利用。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人物、景物、事件等進行分類,然后把精彩的語段記錄下來,學生之間也可以定期進行分享,這樣也便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對于學生的作文評價,教師要盡量采用鼓勵的語言,比如“你寫得真棒”“描寫生動,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就會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靈感也會如泉水般涌現(xiàn)出來。
二、認真觀察,關注細節(jié)
很多小學生之所以無從下筆,也和缺乏寫作素材有一定的關系,而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在于很少對生活進行觀察。所以,為了讓學生有寫作的思路,教師可以讓學生多多對生活進行觀察,然后對看見的人物和事物進行分析,想辦法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在小學生的生活中,每天都會發(fā)生不同的事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經常見到的事情進行觀察,比如每天早上父母是如何準備早餐的,下班之后一般都是怎樣的狀態(tài)。再如家里窗臺上的花、魚缸里游動的小魚、地上跑來跑去的小貓小狗等,學生都可以對它們的神態(tài)和變化進行觀察,然后思考是否可以利用比喻或者擬人的手法寫下來。學生走出自己的家,也可以對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們進行觀察,猜一下他們的歡笑背后有哪些美好的事情,而人們的行走匆忙可能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看圖說話。比如在課文中會有精美的插圖,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其中不同的情景以及人物表情、動作等,經常讓學生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比如學習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很多學生都見過青蛙,不過很少有學生見過蝌蚪,這時插圖就可以讓學生知道蝌蚪是幼年的青蛙。
三、合理想象,創(chuàng)意無限
小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經過對事物的觀察可以寫出一篇比較具體的記敘文。不過要想使內容更加豐富,還需要在寫作中融入一些想象。小學生處于愛思考的年紀,教師要讓學生在觀察事物的同時進行合理的想象,比如在低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觀察圖上兩只可愛的小白兔??瓷先バ“淄脗兪峙d奮,教師可以問:“大家猜一猜小白兔看見了什么?”學生可能會說:“應該是看見蘿卜和白菜了,因為可以飽餐一頓所以感到興奮?!边€可能會說:“它們應該是打算去草地玩耍,在你追我趕中感受成長的快樂?!边@些來自小學生的想象都十分合理,在具有寫作的思路和興趣之后,教師就要讓學生著手寫作。例如有一篇中年級的作文題目叫做《二十年后的我》,有的學生想象就十分合理,想到自己開始工作、結婚、生子,想象自己帶著父母和孩子去游玩的場景。這種合理的想象會讓作文質量得到顯著的提升。因此,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然后把所思所想表達出來。
四、有效閱讀,提升素養(yǎng)
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同樣可以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實現(xiàn)二者的結合有利于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很有幫助。很多的小學語文課文都充滿情趣,并且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比如二年級語文下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對于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師需要讓學生深入思考如果在野外迷路該怎么辦。一般學生在外出的時候都是家長帶領,很少會思考自己走失的情況,所以在學習課文后可為學生布置題目為《我是尋路小高手》的作文,讓學生回想自己在外出的某一刻是否找不到地址,這時就會伴隨一些心理描寫。學生就要回憶自己剛走過哪些地方,看到哪些商場或者地標建筑,同時也應該想到自己怎樣向路人問路顯得有禮貌。在寫作時一般會想到“慌張”、“奇怪”等詞匯并進行運用,在學習運用這些精彩詞匯的時候,教師需在批閱時對學生進行鼓勵,以此讓學生逐漸喜歡用文字表達情感的方法。通過閱讀、感悟、實踐,學生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為了解決當前小學生寫作能力不強的問題,廣大語言教育工作者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根據(jù)教學需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培養(yǎng)其寫作興趣、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閱讀能力,進而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賴偉麗.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2016(34):171-171.
[2]劉建霞.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 2016(24).
[3]黃嬋.探析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創(chuàng)新方法[J].新課程·小學,2013(8):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