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全寶, 滕青, 楊志超, 郭永杰, 劉生玉
太原理工大學 礦業(yè)工程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超純鐵精礦作為生產(chǎn)高純鐵粉、金屬化球團、永磁材料的重要原料,已在化工、粉末冶金、環(huán)保和食品保鮮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1]。制備超純磁鐵礦原料以磁鐵礦為主,普通磁鐵礦經(jīng)過磁選、重選及磁-重選等工藝分選后往往因夾帶有脈石礦物,導致鐵品位達不到工業(yè)要求,需要進一步的加工處理,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過浮選法分離磁鐵礦和脈石礦物,以實現(xiàn)磁鐵礦提質的目的[2-5]。
含鐵硅酸鹽礦物與磁鐵礦的物化性質相近,浮選時易機械夾帶進入精礦產(chǎn)品,導致磁鐵礦品質下降,如云母類礦物含鐵氧化物占比較高,捕收劑對其與磁鐵礦的選擇性較差,往往需要借助抑制劑實現(xiàn)浮選分離的目的[6]。其中淀粉因其來源廣、價格低廉、可生物降解等特點,受到了廣泛青睞[7]。張國慶比較了5種淀粉對混合磁選精礦的抑制效果,試驗結果表明所有淀粉對赤鐵礦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糊精對赤鐵礦的抑制效果最好。伍垂志等對天然磁鐵礦和人工磁鐵礦浮選行為進行了研究,當?shù)矸塾昧繛?6 mg/L時就能夠完全抑制人工磁鐵礦[8,9]。隨著礦石的性質越來越復雜,普通淀粉因其流動性差、不易形成穩(wěn)定的懸浮液等特點已不能滿足實際生產(chǎn)要求,對于天然淀粉改性已經(jīng)成為重要的研究方向[10,11]。常見的改性方法有物理改性和化學改性,改性后的產(chǎn)品能夠滿足各行業(yè)的生產(chǎn)要求,如預糊化淀粉、苛化淀粉已在礦井廢水處理、赤鐵礦浮選脫硅、銅鉛硫化礦浮選分離等得到了普遍應用[12-15]。淀粉及衍生物在礦業(yè)中的應用主要是將淀粉糊化制備成溶液作為礦用藥劑使用。目前最為常見的處理方法主要有熱水糊化和氫氧化鈉/鉀苛化,其中對淀粉單獨進行熱水糊化、氫氧化鈉/鉀苛化的處理方式在菱鐵礦、赤鐵礦和石英的浮選分離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對于淀粉進行熱水糊化和氫氧化鈉/鉀共同處理的方式在礦物浮選中應用的較為少見。研究表明經(jīng)熱水糊化和氫氧化鈉/鉀共同處理的淀粉在礦物表面的吸附量更高,礦物表面被大量的淀粉覆蓋后導致礦物表面親水性更強,進而抑制了礦物的上浮,實現(xiàn)浮選分離的目的[16-18]。本文根據(jù)變性淀粉帶電性、分子量大小選擇帶有正電基團的陽離子醚化淀粉、帶有負電基團的羧甲基淀粉鈉和分子量較小的玉米糊精作為抑制劑,對其進行熱水糊化和氫氧化鈉苛化共同處理,研究苛化陽離子醚化淀粉(CCES)、苛化羧甲基淀粉鈉(CCMS)和苛化糊精(CD)與礦物的作用機理。
試驗所用磁鐵礦為湖北大冶磁選精礦產(chǎn)品,金云母為塊狀原礦。采用球磨機將礦物破碎至-0.075 mm,并用0.075 mm和0.038 mm標準篩對其進行篩分,取-0.075+0.038 mm粒級產(chǎn)品作為浮選入料,-0.038 mm粒級的產(chǎn)品供Zeta電位測試、紅外光譜測試使用。磁鐵礦和金云母的X射線衍射圖譜如圖1所示。
圖1磁鐵礦(a)與金云母(b)的XRD圖譜
Fig. 1 XRD patterns of magnetite (a) and phlogopite (b)
圖1所示兩種礦樣主要成分是磁鐵礦和金云母,未見其它礦物衍射峰,表明樣品純度較高,滿足試驗需求。
主要藥劑:十二胺(分子量:185.35 g/mol)、冰醋酸、陽離子醚化淀粉(取代度為0.025-0.03)、玉米糊精(分子量:504.43 g/mol)、羧甲基淀粉(取代度為0.35~0.5)均為分析純。
單礦物和人工混合礦浮選試驗在XFG-變頻掛槽浮選機中進行。浮選槽體積為30 mL,攪拌速度為2 000 r/min,充氣量為0.08 L/min。試驗操作流程為:每次加入3.0 g礦樣于30 mL去離子水中,在室溫(20±2 ℃)下調漿攪拌2 min,加入抑制劑并攪拌1 min,起泡劑、捕收劑每隔2 min依次加入,充氣刮泡3 min,泡沫產(chǎn)品和尾礦產(chǎn)品烘干后稱重,計算回收率[21]。
Zeta電位測試采用JS94H型微電泳儀。稱取-0.038 mm粒級的礦樣3.0 g,制成濃度為1%的礦漿,超聲分散10 min。每次取30 mL礦漿加入浮選槽中,用氫氧化鈉/鹽酸溶液調整礦漿pH,攪拌2 min,加入苛化淀粉,攪拌5 min轉移到燒杯中,靜置吸取上清液用于Zeta電位測試,每個樣至少測試3次,取平均值[23]。
吸附量測試采用苯酚-硫酸法,用721分光光度計測定吸光度,測試波長為490 nm。測試前將3.0 g礦樣和30 mL去離子水加入到浮選槽,加入苛化淀粉,調漿pH為11.5,攪拌5 min,取4.5 mL上清液移入離心管,在3 000 r/min下離心5 min,取2 mL離心液加入顯色劑用于吸光度測試[24]。
紅外光譜測試采用布魯克TENSOR 27紅外光譜儀,礦樣與溴化鉀混合比例為1100,波長范圍為400~4 000 cm-1。在浮選槽內加入3.0 g礦樣和100 mg/L苛化淀粉,調節(jié)pH為11.5,攪拌5 min,抽濾,在55 ℃真空箱中烘干,供測試使用[25]。
3.1.1 捕收劑用量
在pH=6.5條件下考察十二胺濃度對磁鐵礦和金云母可浮性的影響,試驗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隨著十二胺濃度增加,磁鐵礦的回收率升高,當十二胺濃度為80 mg/L時,回收率達到了97.12%,此后隨著捕收劑濃度的繼續(xù)增加,磁鐵礦的回收率保持不變,表明當十二胺濃度為80 mg/L時,其在磁鐵礦表面吸附達到飽和。金云母回收率變化規(guī)律與磁鐵礦相似,當十二胺濃度為100 mg/L時,金云母回收率增加緩慢,表明十二胺在金云母表面的吸附趨近于飽和,隨后保持不變。當?shù)V漿pH=6.5時,十二胺在礦漿主要以RNH3+形式存在,磁鐵礦和金云母表面荷負電,RNH3+與磁鐵礦通過靜電吸附相互作用,與金云母通過靜電吸附、范德華力和氫鍵相互作用,同時吸附于礦物表面的十二胺碳氫鏈尾對水分子產(chǎn)生排斥,使兩種礦物由親水轉變?yōu)槭杷崿F(xiàn)上浮,所以隨著十二胺濃度的增加,磁鐵礦和金云母回收率也隨之增加,當十二胺在兩種礦物表面吸附達到飽和后,礦物回收率基本保持不變。比較相同回收率下捕收劑用量可知磁鐵礦更易達到吸附飽和狀態(tài),如圖2所示回收率為87%時,磁鐵礦所需十二胺用量為66 mg/L,金云母則需100 mg/L;十二胺對磁鐵礦和金云母的吸附能也影響著浮選分離效果,劉安和劉臻分別計算了十二胺與磁鐵礦、云母的作用能,表明十二胺更易與磁鐵礦作用;以上分析表明磁鐵礦更易達到吸附飽和且更易與十二胺相互作用,這給人工混合礦抑制磁鐵礦反浮選金云母帶來了難度[26,27]。綜上分析可知pH為6.5的十二胺水相環(huán)境中,磁鐵礦和金云母都可以上浮,在不加抑制劑的情況下,磁鐵礦和金云母很難實現(xiàn)浮選分離。
圖2十二胺濃度對磁鐵礦、金云母回收率的影響
Fig. 2 Effect of dodecamine concentration on recovery of magnetite and phlogopite
3.1.2 抑制劑用量
在十二胺用量為80 mg/l、pH=6.5的條件下,分別考察苛化淀粉用量對浮選的影響,試驗結果如圖3所示。
圖3CCES(a)、CD(b)和CCMS(c)濃度對磁鐵礦、金云母回收率的影響
Fig. 3 Effect of CCES (a), CD (b) and CCMS (c) concentration on recovery of magnetite and phlogopite
由圖3(a)可知,隨著CCES濃度增加,磁鐵礦回收率由99.11%降至15.37%并保持較小波動,表明CCES能夠有效抑制磁鐵礦上浮。與磁鐵礦相比,金云母的回收率保持在95%以上,表明CCES對其的抑制效果較弱。礦漿pH=6.5時磁鐵礦、金云母荷負電,CCES荷正電且可以通過靜電力吸附于礦物表面并使其親水,進而抑制礦物上浮。可能由于CCES與兩種礦物的作用方式不同,所以十二胺作用下磁鐵礦被抑制,金云母卻能夠上浮。圖3(b)表明隨著CD濃度的增加,兩種礦物回收率保持在95%左右。CD常被用作氧化礦浮選抑制劑,且與礦物之間主要以化學吸附為主,但是圖3(b)所示結果表明隨著CD用量的增加,磁鐵礦和金云母回收率都保持在95%,表明pH=6.5不利于CD與兩種礦物的作用[28]。圖3(c)所示隨著CCMS用量的增加,磁鐵礦、金云母回收率逐漸降低,但降低程度有限,可能由于CCMS在兩種礦物表面的吸附作用較弱。CCMS屬于陰離子型淀粉且荷負電,會排斥與其帶有相同電性的礦物,與此同時CCMS鏈端的含氧極性官能團會與磁鐵礦、金云母礦物表面的定位離子形成氫鍵,所以會有少量的CCMS吸附于礦物表面,隨著CCMS用量的增加,其在兩種礦物表面的吸附越來越多,導致十二胺與其作用減弱,回收率降低[29]。
3.1.3 pH對礦物回收率的影響
在十二胺濃度為80 mg/L、苛化淀粉濃度為50 mg/L的條件下,考察礦漿pH對礦物回收率的影響,試驗結果如圖4所示。
圖4苛化淀粉作用下pH對磁鐵礦(a)和金云母(b)回收率的影響
Fig. 4 Effect of pH on recovery of magnetite (a) and phlogopite (b) under the action of causticized starch
由圖4(a)可知,CD作用下磁鐵礦回收率在礦漿pH=4~10保持在95%以上,表明在該pH區(qū)間CD對磁鐵礦的抑制作用較弱;當?shù)V漿pH<4時磁鐵礦回收率隨pH增加而遞增,pH>10時隨pH增加而遞減,表明CD對磁鐵礦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由礦漿pH決定。CCMS作用下,在pH<4時磁鐵礦的回收率隨著礦漿pH的增加而遞增,當?shù)V漿pH>4時磁鐵礦回收率基本保持不變,表明酸性條下CCMS能夠抑制磁鐵礦的上浮,弱酸及堿性環(huán)境對磁鐵礦的抑制作用不強。與CD和CCMS相比,CCES在pH=4~10時對磁鐵礦抑制作用較強;當pH>10時CCES對磁鐵礦的抑制作用隨著pH的增加而增強。比較三種苛化淀粉對磁鐵礦回收率的影響可知,CCES對磁鐵礦抑制作用受到礦漿pH的影響較小,表明CCES可能與磁鐵礦發(fā)生特性吸附。圖4(b)表明隨著礦漿pH遞增,苛化淀粉作用下金云母回收率由遞增到緩慢波動,再緩慢下降。三種苛化淀粉作用下金云母回收率隨礦漿pH變化規(guī)律相似且彼此相差較小,表明三種苛化淀粉對金云母的選擇性抑制作用較弱,同時十二胺可能與苛化淀粉發(fā)生競爭吸附,且更易吸附于金云母表面。當?shù)V漿pH<4時,金云母表面定位離子主要是H+,會排斥十二胺與其作用,進而使金云母回收率較低;當?shù)V漿pH=4~10時,金云母表面主要荷負電,十二胺主要以RNH3+形式存在于礦漿中,并與金云母通過靜電吸附在一起,此時金云母回收率較高;當?shù)V漿pH>10時,金云母表面雖然荷負電,但此時礦漿中RNH3+含量減少,并出現(xiàn)十二胺分子沉淀,此時十二胺與金云母相互作用減弱,進而導致回收率降低。以上分析表明礦漿pH對金云母的上浮起著重要的作用且主要是對十二胺捕收效果的影響[30]。比較圖4(a)和圖(b)可知當?shù)V漿pH>10時,CCES和CD作用下,磁鐵礦和金云母回收率差異隨著礦漿pH的增加而增大且在pH=12時達到最大,考慮到十二胺在pH>12時主要以分子狀態(tài)存在,所以選擇礦漿pH=11.5作為人工混合礦浮選分離的最佳pH。
圖5為苛化淀粉作用下礦漿pH與Zeta電位的關系。圖5(a)表明,CCES作用下的磁鐵礦Zeta電位升高,等電點右移,負電性減弱,導致十二胺與磁鐵礦表面電性差異降低,對磁鐵礦的捕收作用減弱;同時CCES含帶正電基團,十二胺會與吸附在磁鐵礦表面的CCES產(chǎn)生排斥作用,降低了十二胺與磁鐵礦接觸的機會;由于CCES分子同時含有帶正、負電荷基團,其中帶有正電荷的基團對Zeta電位的變化起主導作用,所以與磁鐵礦在去離子水中Zeta電位變化相比,CCES作用下Zeta電位絕對值更低;隨著pH的增加,CCES分子中帶有負電荷的基團增加,正、負電荷基團此消彼長,磁鐵礦Zeta電位逐漸降低,但降低程度有限,通過比較圖5(a)中pH為4與10磁鐵礦在CCES和去離子作用下Zeta電位差值可證實這一點。CD和CCMS作用下磁鐵礦的Zeta電位降低,等電點左移,負電性增加,進而擴大了十二胺與其表面的電性差異,所以在CD和CCMS作用下,十二胺更易吸附于磁鐵礦表面;由于CCMS屬于大分子淀粉,含有大量帶有負電荷的基團,所以對Zeta電位的降低作用更強。當pH<4時,相同pH下磁鐵礦Zeta電位相差較小,此時礦物表面的電性主要由礦漿中陽離子決定的,如溶液中的H+,苛化淀粉對Zeta電位的影響不占主導作用;當pH>4時隨著pH的增加,礦漿中陽離子的數(shù)量不斷下降,苛化淀粉分子上大量帶負電的基團暴露出來,如-CO-、-COO-等基團,此時苛化淀粉對表面電位的影響逐漸占主導作用,所以隨著pH的增加,CD、CCMS與磁鐵礦表面電位差異擴大,比較磁鐵礦在去離子水、CD、CCMS作用下Zeta電位的變化情況可證實這一點。當pH=2時,磁鐵礦Zeta電位主要由礦漿中H+決定,磁鐵礦表面呈現(xiàn)正電性,所以磁鐵礦會吸附大量的苛化淀粉,阻礙十二胺與磁鐵礦作用,導致磁鐵礦難以上?。浑S著pH的增加,磁鐵礦Zeta電位由正轉為負,且負電性越來越大,十二胺對磁鐵礦的吸附作用也越來越強。當pH>10時,礦漿中帶有負電荷的基團增多,這些基團與十二胺發(fā)生靜電吸附,降低了十二胺在磁鐵礦表面的吸附,所以磁鐵礦回收率下降[31-33]。
圖5磁鐵礦Zeta電位(a)和金云母Zeta電位(b)
Fig. 5 Zeta potential of magnetite (a) and phlogopite (b)
由圖5(b)可知,金云母Zeta電位隨著礦漿pH的增加而降低,金云母表面因含硅氧四面體陰離子而在礦漿中帶負電;同時金云母表面的K+易被水溶液中的H+取代,具有很強的鍵合羥基的能力,故其表面帶有相對恒定的負電荷。帶有正電荷的CCES吸附在金云母表面,使其Zeta電位升高;同時CCES含有大量羥基,與金云母表面H+形成氫鍵,導致金云母表面吸附大量的CCES,以上兩種作用共同使金云母等電點右移,負電性明顯降低。隨著pH的升高,溶液中游離的OH-中和帶正電荷的CCES,導致CCES在金云母表面吸附量減少,對金云母表面電位的影響減弱,比較pH為7和10處Zeta電位絕對值的大小可證明這一點;因此當pH>10時,CCES作用下的Zeta電位降低。比較金云母在去離子水和CD、CCMS作用下的Zeta電位變化可知,當pH<6時,金云母Zeta電位變化較小,金云母表面電位主要由溶液中H+決定,帶有負電荷的CD、CCMS會與游離的H+結合,降低在金云母表面的吸附;當pH>6時,隨著溶液中OH-濃度的升高,金云母表面電位主要由硅氧四面體陰離子決定,同時金云母表面的H+具有極強的鍵合羥基的能力,吸附CD和CCMS,所以金云母Zeta電位降低;由于CD的聚合度要比CCMS低,CCMS帶有更多的負電荷,故CCMS對金云母Zeta電位的降低更明顯。
圖6為苛化淀粉濃度與吸附量的關系曲線。CCES在磁鐵礦表面的吸附量在低濃度時保持增加,當濃度超過30 mg/L后,吸附速率變緩;濃度達到70 mg/L時,吸附量達到最大值,隨后降低。與CD和CCMS相比,CCES與磁鐵礦表面電位差異更大,在磁鐵礦表面吸附較多,且在較低濃度即達到吸附飽和。CD在磁鐵礦表面的吸附量隨著濃度的升高而增加,當濃度超過70 mg/L時,吸附速率變緩;由于CD分子量相比CCES分子量要小很多,達到吸附飽和需要更高濃度,所以當苛化淀粉濃度超過70 mg/L時,磁鐵礦對CD的吸附量高于CCES。CCES、CD在金云母表面的吸附量在較低濃度時保持增加,當苛化淀粉濃度達到70 mg/L時,兩者在金云母表面的吸附達到了最大值;比較CCES、CD在金云母上吸附量大小可知,CCES在金云母表面的吸附量大于CD,由圖5(b)分析結果可知,CCES和金云母帶有相反電荷,電性差異較大,同時金云母表面的H+與羥基可形成氫鍵,有利于CCES的吸附;CD與金云母表面帶有同種電性,其吸附主要依靠氫鍵鍵合,所以CCES在金云母表面吸附量最大。CCMS在磁鐵礦、金云母上的吸附量一直處于很低的水平,可能由于CCMS分子太大,無機械力攪拌作用下很快沉降,實測CCMS殘余量較低。
圖6苛化淀粉濃度與吸附量的關系(pH=11.5)
Fig. 6 Relationship between causticized starch concentration and adsorption amount (pH=11.5)
圖7 (a)為苛化淀粉紅外光譜圖。分析可知1 024 cm-1、1 077 cm-1和1 151 cm-1為葡萄糖苷中C-O-C伸縮振動吸收峰,1 455 cm-1為亞甲基CH2的彎曲振動吸收峰,1 591 cm-1為羧酸根COO-反對稱伸縮振動吸收峰、1 648 cm-1為C=O伸縮振動吸收峰,2 850 cm-1為多糖基中CH2對稱伸縮振動吸收峰,2 920 cm-1為多糖基中CH2反對稱伸縮振動吸收峰,3 427cm-1為多糖基中C-OH的OH伸縮振動吸收峰[34]。圖7 (b)苛化淀粉與磁鐵礦紅外光譜圖。分析可知571 cm-1處的Fe-O振動吸收峰向高頻漂移至574 cm-1,表明磁鐵礦中的Fe-O參與吸附作用,且以化學吸附為主;在1 024 cm-1、1 081 cm-1和1 153 cm-1處發(fā)現(xiàn)了葡萄糖苷中的C-O-C伸縮振動吸收峰,其中1 081 cm-1和1 153 cm-1的峰位是由1 077 cm-1和1 151 cm-1向高頻漂移得到,這表明C-O-C與磁鐵礦發(fā)生了化學作用;在1 455 cm-1發(fā)現(xiàn)了亞甲基CH2的彎曲振動吸收峰,此峰是由多糖基中1 445 cm-1處亞甲基CH2向高頻漂移得到的;CD位于1 591 cm-1的COO-反對稱伸縮峰消失,這表明羧酸根COO-參與吸附作用,與磁鐵礦發(fā)生化學吸附;1 631 cm-1處的吸收峰可能是位于1 648 cm-1處的C=O伸縮振動吸收峰向低頻漂移和H2O中H-O-H彎曲振動吸收峰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多糖基位于2 850 cm-1和2 920 cm-1處的CH2吸收峰屬于弱吸收峰,所以在圖7(b)上并未得到體現(xiàn)。3 428 cm-1和3 465 cm-1處屬于OH伸縮振動吸收峰,此峰的形成可能由于多糖中不同-OH氫鍵締合的結果。結合Zeta電位分析和紅外光譜分析可知,三種苛化淀粉都與磁鐵礦發(fā)生吸附,主要以化學吸附為主,并存在物理吸附和氫鍵吸附[34,35]。
圖7苛化淀粉(a)、磁鐵礦與苛化淀粉(b)和金云母與苛化淀粉紅外譜圖(c)
Fig. 7 FTIR spectra of causticized starch (a), magnetite with causticized starch (b) and phlogopite with causticized starch (c)
圖7 (c)為苛化淀粉與金云母紅外光譜圖。分析可知金云母的吸收峰主要分布在四個區(qū)域:3 443 cm-1附近的OH伸縮振動吸收峰,1 000 cm-1處Si(Al)-O伸縮振動吸收峰,764 cm-1、683 cm-1處Si(Al)-O和Si-O-Si伸縮振動吸收峰,595 cm-1處Si(Al)-O彎曲振動吸收峰[36]。比較四個區(qū)域吸收峰的變化情況可知,未見新峰產(chǎn)生及峰位漂移,所以金云母與苛化淀粉并未發(fā)生化學吸附。其中1 636 cm-1處為水分子振動吸收峰,2 346 cm-1、2 370 cm-1為CO2反對稱伸縮振動峰。對于3 443 cm-1和3 562 cm-1處OH伸縮振動吸收峰的形成可能由于氫鍵締合的結果。結合Zeta電位和紅外光譜可知,三種苛化淀粉與金云母之間的作用方式為靜電吸附和氫鍵締合[37,38]。
基于單礦物浮選試驗結果,選擇在礦漿pH=11.5、捕收劑用量為80 mg/L條件下考察CCES、CD用量對人工混合礦浮選精礦的影響,試驗結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CCES用量對人工混合礦浮選精礦的影響
Table1 Effect of CCES dosage on concentrates of synthetic mixed minerals
CCES dosage/(mg·L-1)Yield/%TFe grade/%TFe recovery/%5022.9872.2932.91 7037.3965.9448.86 9034.9564.5644.71 11030.6168.5641.58
表2CD用量對人工混合礦浮選精礦的影響
Table2 Effect of CD dosage on concentrates of synthetic mixed minerals
CD dosage/(mg·L-1)Yield/%TFe grade/%TFe recovery/%5044.7667.1259.53 7067.1359.9079.68 9041.1268.6355.91 11038.0169.5052.35
表1數(shù)據(jù)表明,隨著CCES濃度的增加,浮選精礦全鐵品位由72.29%下降至64.56%,再上升至69.93%。結合圖3(a)和圖6分析可知,當CCES的濃度為50 mg/L時在磁鐵礦表面的吸附趨于飽和,但在金云母表面的吸附尚未達到飽和狀態(tài),所以此時磁鐵礦被抑制;當濃度達到70 mg/L時,CCES在磁鐵礦和金云母表面的吸附都達到了飽和,十二胺對兩種礦物的捕收作用減弱,導致部分金云母被抑制,此時磁鐵礦的品位降低;當濃度超過90 mg/L時,CCES在兩種礦物表面的吸附量都降低,因為金云母與CCES作用方式為靜電吸附和氫鍵作用,要弱于磁鐵礦與CCES之間的作用,當吸附量降低后,金云母更易上浮,此時精礦品位提高。
表2數(shù)據(jù)表明,隨著CD用量由30 mg/L增加到50 mg/L時,浮選精礦全鐵品位由64.35%升高至67.12%,表明隨著CD濃度的增加,磁鐵礦被抑制;當CD用量達到70 mg/L時,品位降至59.90%,由圖6可知,此時CD在金云母表面的吸附量達到最大值,十二胺對其作用減弱,導致全鐵品位下降。當CD用量超過70 mg/L時,其在金云母表面的吸附量降低,但在磁鐵礦表面的吸附量仍未達到飽和,所以隨著濃度的增加人工混合礦浮選精礦品位升高。比較表1和表2可知,當苛化淀粉<70 mg/L時,CCES作用下浮選精礦全鐵品位更高,但回收率較低,表明CCES對磁鐵礦的選擇性抑制作用較強,對金云母較弱;當苛化淀粉>70 mg/L時,CD作用下浮選精礦全鐵品位和回收率都較高,表明CD對磁鐵礦的抑制效果由其用量決定。綜合考慮藥劑用量及對精礦品位的要求可知,CCES作用效果更優(yōu)于CD。
(1) 自然條件下,磁鐵礦和金云母的Zeta電位相近,十二胺對兩種礦物均有良好的捕收作用,不添加抑制劑難以實現(xiàn)兩種礦物的浮選分離。
(2) CCES在酸性和堿性條件下都能夠抑制磁鐵礦的上浮,在礦漿pH=12附近取得最佳的抑制效果;CD在pH<4和pH>10處能夠抑制磁鐵礦的上??;CCMS在pH<4對磁鐵礦的上浮有一定抑制作用,三種苛化淀粉對金云母的抑制作用較弱。
(3) CCES、CD和CCMS都能夠吸附在磁鐵礦和金云母表面上,在磁鐵礦表面主要以化學吸附為主,同時存在靜電吸附和氫鍵作用,而在金云母表面依靠靜電和氫鍵作用吸附。
(4) 人工混合礦浮選試驗結果表明:根據(jù)藥劑用量和對精礦全鐵品位的要求,三種苛化淀粉的作用效果強弱順序為:CCES>CD>C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