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志勤
摘 要:語文思維在高中階段學習尤其重要,只有樹立正確的思維觀念,學習效率才能提升。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向,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整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幫助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思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提升語文綜合能力。同時,教師還需抓準學生的注意點,構建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鍛煉學生,強化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文思維;教學策略
思維主要是對語言的觀察分析,而語文思維則是融合了學科知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高中教學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習能力,擴展知識儲備,深化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思維結構。目前,由于高考的影響,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思想層面存在一定的負擔。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導入豐富的課程知識,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問題,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全面提升思維能力。
一、語文思維分析
語文思維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將所掌握的知識融入自身思維模式當中,間接性轉化。高中階段的學生思想觀念趨向成熟,語文思維的鍛煉與培養(yǎng)影響著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但是由于語文思維具有綜合性的特征,教師要明確教學方向,根據高中生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思維教學模式。與此同時,語文思維還具有多樣性特點,以下會詳細分析論述。(1)廣闊性,高中語文教學具有復雜化特性,學生在閱讀文章中需保持自己的見解,不能受教師的干擾,應綜合各方面因素,統一思想,逐步增強語文思維。(2)交流互動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分析某些語文知識,在師生交互狀態(tài)下,學生思維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認知視野也會擴大。(3)語文課程的語言情境都是優(yōu)美和諧的,教師需正確引領,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思想,升華學生的思維認知。
二、完善語文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高中語文學習需要長期的積累,自主探究分析領悟,形成特有的知識與思維結構。而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能夠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框架,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分析能力,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但是,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高中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處于松弛狀態(tài),思維培訓沒有得到推進,學生無法掌握學習的技巧,導致語文學習能力低,影響了理解與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加之,受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教師仍然采取機械灌輸式教學,沒有考慮學生的需求,無法真正調動起學生的語言思維,教學成效低。所以,考慮到學生語言思維認識不足的情況,教師需制訂系統的思維培養(yǎng)計劃表,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逐步提升語文學習能力,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語文《再別康橋》時,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教學手段,刺激學生語文思維的初步形成,并對學生展開針對性指導,增強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安排班級學生分組朗誦課文,體會其中的時代背景。之后,題設相應的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分析“整篇詩歌的風格是怎么樣的?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從哪些語段中發(fā)現的?”在一串接一串的提問下,學生會積極思考分析,表述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從而形成個性化的語文思維結構,高效化吸收課程重難點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需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如在教學《鴻門宴》課文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法,為學生播放相應的電影片段,讓學生了解課文的背景“楚漢相爭”。接下來,教師可以繪制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課文內容,如造成項羽悲劇的性格原因、劉邦稱王的實質。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進行課堂情境對話,促使學生深入了解,培養(yǎng)自主探究思維。
三、根據學生特性,制訂系統的教學計劃
高中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是教師的重要任務,在現代化教學背景下,教師要詳細設計與規(guī)劃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興趣點來安排課程教學。語文思維包括理解分析、概括綜合等能力,基于新課程要求,教師需有針對性地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教師要開展多種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科思維,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思維技巧。高中語文教學具有高度的靈活性,教師要有意圖地引領學生學習,實現最大化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語文《祝?!窌r,教師可以先展示相應的圖片,讓學生認識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之后,布置課堂練習作業(yè),讓學生概括每段的大意,在旁邊標注個人看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又如,在學習《小狗包弟》時,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教學,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如“分析文章主旨,分析人物對象,總結文章思想主題”。在任務的指引下,學生會大膽地思考,找尋不同的解答思路,在討論和交流中匯總分析,鍛煉思維能力。課后,教師還可以搜集一些文學名著,鼓勵學生拓展閱讀,教師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思維結構,提升綜合素質。
總之,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占據著主導地位,單一化教學形式與理念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思維的發(fā)展。并且,在應試教育制度下,大部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都是強硬記憶,沒有深入地思考分析,不能靈活運用,導致學習效率差。所以,教師需改變傳統教學形式,開展專門的思維訓練課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逐步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強化各方面能力,為日后學習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皎.探究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J].課外語文,2020(10):60-61.
[2]蔣穎香.高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探析[J].學苑教育,2020(13).
[3]白小潔.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J].高考,2020(13).
編輯 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