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幼兒美術創(chuàng)新能力是孩子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這種把握與他們的發(fā)展水平直接聯(lián)系在一起,與他們的整體智慧發(fā)展相一致。對于幼兒來講美術創(chuàng)新既是學習,也是一種思維創(chuàng)造的實踐活動。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玩為主,故而本班在特色活動上選擇了拓印畫活動,幼兒以玩色為主。拓印活動開放了幼兒的雙手,幼兒可通過使用各種材料來印畫,充分了解并體驗多種多樣的拓印工具的外形及名稱,感受拓印畫的多樣性與藝術美,體驗拓印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但是,在選擇材料時,到底要注意什么,才可以讓印畫活動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在材料的提供方面,教師要如何把握才能更好的促進幼兒利用材料來獲取美術活動中的各項能力,從而達到把握世界。
關鍵詞:幼兒;印畫;創(chuàng)造
印畫活動,是讓幼兒利用手指或者借助瓶蓋、蔬菜、紙團、玩具和樹葉等簡單工具材料,在畫紙上進行印畫創(chuàng)作。在印畫的基礎上還可以自由創(chuàng)作添畫裝飾。幼兒印畫是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的一種新的形式,它能夠幫助孩子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去構建和描繪心中的作品,能夠更好地表達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和內心想法,因此,印畫活動對于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及想象力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多維度的設計開發(fā)印畫材料,發(fā)揮材料的多功能性。
材料是幼兒美術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所以在印畫過程中,材料是必備的。因此,我們在設計材料的時候要多維角度,使材料物盡所能,使其作用得到多功能的發(fā)揮,多角度地完成教學要求。
首先,預設材料應考慮到與相應主題活動整合在一起,在統(tǒng)一的主題背景下創(chuàng)設、提供相關的可操作材料,使其在使用過程中,發(fā)揮作用,促進幼兒對主題目標的認識和鞏固。如小班上學期開展的主題“親親小白兔”中,我們設計了一個“小兔花衣裳”的拓印活動,在設計時我們將“認識小兔”的目標與“毛茸茸的小兔”進行整合。通過創(chuàng)作幼兒既認識了小兔的基本輪廓特征,又對小兔子毛茸茸的感覺產生了關愛之情。起到了既鞏固本主題知識又激發(fā)了幼兒對認識了解小兔產生濃厚的興趣,同事也擴大了材料的多功能性。
其次,應從生活中取材,使得幼兒貼近生活,從而愛上生活,愛上創(chuàng)作。如選取蔬菜、落葉、玩具、石頭等進行創(chuàng)作,感知用這些常見的物品來創(chuàng)作美的美好體驗,從而獲取成功感。如用藕進行印畫,幼兒體驗到拓印小花、荷花、瓢蟲和各種顏色蓮藕拓印的樂趣,感受生活事物的運用給自己生活帶來的快樂,激發(fā)創(chuàng)作后的成就感。
再者,要在選材中突顯出層次性。因為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這些個體之間難免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差異,印畫特色活動是允許幼兒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學習、探索。所以,我們在投放材料時,要深入了解孩子們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喜歡什么,準備做什么,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針對同一學習內容,在同一活動中投放不同層次的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方式去學習、探索和發(fā)展。如在運用花朵拓印時能力較好的幼兒就可以選擇廢舊材料進行操作拓印,也可自己改變拓印工具的樣式進行操作,而能力較弱的幼兒可選擇已選購的拓印工具進行拓印創(chuàng)作。
二、趣味性的提供投放印畫材料,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
首先,小班孩子對外界物品的專注力很短,所以材料是否具備一定的趣味性是孩子開展印畫活動持續(xù)時間的關鍵因素之一。要想一直選取有趣的、新鮮的材料是有難度的,所以教師是否可以在以往的材料上做文章,在幼兒創(chuàng)作后,利用展示的輔助材料來突顯作品的藝術美。
其次,在實際操作中幼兒用手指印畫,教師可提供紙芯,讓幼兒在上面印畫,最后將其布置成一件立體成品展示出來,以此來激發(fā)幼兒想獲得成功的意愿。而單一在畫紙上進行印畫,幼兒的興趣也會逐漸消融,我們在不同材料上進行思考和翻新,如在餐巾紙上印畫,餐巾紙的吸收性使幼兒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有趣,印出來的顏色相互疊加讓整一張紙巾略顯韻味,肯定大贊這幅作品的色彩感讓人有沖擊,展示在作品欄上幼兒特別有成就感。
再者,可以利用拓印的工作,進行成品的加工和裝飾,讓畫面豐滿生動,例如小朋友印畫完成小雞,引導幼兒可在空白處或者邊框上選擇拓印滾筒進行圖畫的修飾,讓畫面更具有自我風格和生趣,更加富有了創(chuàng)作的靈感。其實在生活中的材料也是幼兒比較喜歡挑選的,例如瓶蓋、花瓣、樹葉、小瓶子等等,都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教師可以輔助性地提醒幼兒你想把這些材料拓印出什么?讓幼兒有一個創(chuàng)作目標??隙ㄓ變旱南敕?,讓其創(chuàng)作時更有動力和大膽想象時的堅實后盾。
適時宜的調整印畫材料,推進幼兒美術能力的發(fā)展。
無論多么有趣的、可操作的材料,如果總是一成不變,也會失去其原有的魅力。當幼兒對原先投放的材料興趣減弱時,應該及時進行補充、調整,根據幼兒新的興趣和需要,改進和摒棄不適合的材料,開發(fā)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針對性,更符合幼兒的發(fā)展水平。
首先、在實際操作中應當在工具上進行改變例如最容易收集到的樹葉,我們在利用樹葉經脈進行紋理地拓印,在使用很長時間之后幼兒覺得枯燥,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在樹葉上做文章,可以剪各種樹葉形狀進行拼接拓印,讓之前初淺的拓印畫基礎上,不斷開拓引導讓拓印充滿趣味創(chuàng)新。
其次,在拓印工具改變過程中,幼兒自主思考自己所需的拓印材料,在剪、撕、貼、圖、扭等操作中,幼兒利用手部的運動去努力創(chuàng)造自己的想要的拓印作品,在拓印過程中學不斷思考印畫材料給到自己作品的特效,不要過多限制幼兒的印畫作品。在創(chuàng)作之余感受材料帶給自己不同的感官刺激,推進幼兒美術能力的提升。
用心靈去感受美,建立對創(chuàng)作的自信
內心的堅定和豐盈是展現(xiàn)良好自我的基石,在創(chuàng)作中也是如此,樂于去創(chuàng)新和感受身邊事物的美好,讓生活變得生動有趣,做每件事都有足夠的自信,陽光般的期待每一天的開始。
首先,我們要引導家長,多去認同孩子創(chuàng)作的作品,發(fā)現(xiàn)孩子在收集材料的有趣行為,感受大自然的奇特和美妙,去尋找創(chuàng)作的靈感,家長要積極陪同幼兒去探索世界,不要嫌棄太臟,回來之后是可以把小手洗干凈的。在不斷主動尋找和收集中建立了作畫的積極性同時在接觸各種物體之后也增加了觸覺感受。
其次,老師的引導和贊同也是很重要,幫助幼兒建立價值感,感受自己作畫的獨一無二,在創(chuàng)作印畫中的點滴進步都需要肯定與認同。也可用展示的方式記錄孩子每一幅作品。在每個孩子有不同想法和不同創(chuàng)作風格的氛圍營造下,幼兒一定會越來越多的“各有所思”,在不斷創(chuàng)新中,提升自我的審美,感受同伴之間的不同創(chuàng)作作品的美感。
《指南》指出:“讓幼兒喜歡進行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xiàn)?!薄毒V要》中也指出“每個幼兒都有熱愛美好事物的天性和學習藝術的潛能。”而在多維度的設計開發(fā)印畫材料,趣味性的提供投放印畫材料,適時宜的調整印畫材料中,我們不斷營造適宜性的、趣味性的、層次遞進性的、多角度選材等,在這過程中,小班幼兒更能感受到印畫過程中盡情揮灑的樂趣,在自我選擇材料和創(chuàng)新印畫中建立自信心,掌握多種手部力量的鍛煉,全身心投入培養(yǎng)了幼兒專注力。多角度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的興趣,感受自然事物的神奇,更能體會到身邊物品的可塑性,帶給自己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參考文獻:
[1]李季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版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