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燕
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副牙齒:乳牙和恒牙。乳牙是我們的第一副牙齒,到6歲左右,小朋友開始換牙了,替換的恒牙將會陪伴我們一生?,F(xiàn)在,我們就來聊聊乳牙萌出和恒牙替換的那些事吧!
劉這段時間都在為孩子們的牙齒發(fā)愁,大寶正在換牙,長出來的牙齒又黃又歪,二寶快8個月了,乳牙完全沒有冒頭的跡象,她盤算著哪天帶上兩個孩子一起去看兒童牙科,兩個孩子的出牙、換牙問題,她有好多問題要問醫(yī)生。
Q 超過半歲乳牙還沒出來,正常嗎?
A 很正常!
寶寶大約從6個月開始長牙,但這只是人群的平均年齡,每個寶寶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寶寶出牙的時間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性。有的寶寶出牙時間早,4個月左右牙齒就開始萌出了。有的寶寶出牙時間晚,快1歲才開始出牙,這都是正常現(xiàn)象。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1歲以后還沒有長出第一顆乳牙,或者剛出生不久就長牙了,家長要帶寶寶到醫(yī)院就診,由醫(yī)生來判斷是否正常。
Q 寶寶要出牙時有哪些常見跡象?
A 口水多、愛啃咬
寶寶要出牙時,常見的一個出牙跡象就是口水增多,因為牙齒在萌出的過程中會刺激唾液的分泌,所以,寶寶要出牙時,口水會流得下巴上經(jīng)常是濕的,這段時間要勤給寶寶擦口水,如果不及時擦干,寶寶下巴的皮膚可能會發(fā)紅、起疹子。
在牙齒萌出的過程中,有的寶寶會感覺牙齦不舒服,為了緩解牙齒萌出過程的不適,寶寶出牙前有愛啃咬的表現(xiàn),比如啃自己的手、玩具或者媽媽的乳頭。
當牙齒穿破牙齦纖維時,可能會形成萌出性的血腫,這種情況不用擔心,因為隨著牙齒的萌出,血腫會逐漸消退。另外,在牙齒萌出過程中,如果口腔衛(wèi)生差,會在牙面上堆積軟垢和食物殘渣,導致牙齦發(fā)炎、出血。所以,家長要每天用紗布給寶寶清理口腔,一方面可以避免炎癥的發(fā)生,另一方面還可以按摩牙齦,幫助寶寶的牙齒萌出。
Q 寶寶剛出生就長了一顆牙,要不要拔掉?
A 如果松動需要拔除
胎兒一出生就有牙齒萌出,在醫(yī)學上叫作誕生牙。寶寶在新生兒期(出生后至滿28天)長出的牙齒,稱為新生牙。
早期乳牙如果極度松動,有脫落并導致誤吸的風險,通常醫(yī)生會建議拔除。如果松動不嚴重,可先觀察,但哺乳時,寶寶的舌系帶及舌腹部與下前牙反復摩擦,容易導致創(chuàng)傷性潰瘍,出現(xiàn)這種情況,可改用湯匙喂奶,潰瘍處涂抹抗感染、促愈合的藥物。如果潰瘍難以治療,嚴重影響進食,有導致寶寶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的跡象,則建議拔除。
不管是誕生牙還是新生牙,都建議家長盡快帶寶寶到醫(yī)院就診,由醫(yī)生來判斷是否拔除。
Q 一顆一顆地出牙是不是不正常?
A 是自然現(xiàn)象
牙齒的萌出要遵循時間的先后順序,不同的牙齒萌出時間存在差異。大致的規(guī)律是同種類型的牙齒,下頜的牙早于上頜的牙、前牙早于后牙萌出。一般最早萌出的是下頜前牙,然后陸陸續(xù)續(xù)長出上頜前牙、上頜和下頜的尖牙和槽牙(學名為磨牙),2歲半左右,孩子的20顆乳牙全部出齊。
每種類型牙齒萌出的時間間隔大概在6個月,所以牙齒萌出不是一鼓作氣,如雨后春筍般一下全從口腔萌出,而是萌萌停停。寶寶長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第一顆牙萌出開始,這個過程差不多得維持兩年左右。所以牙齒一顆一顆地萌出不用擔憂,這是一個自然現(xiàn)象,耐心等待就好。
Q 孩子從什么時候開始換牙?幾歲才能完成換牙?
A 6歲左右開始換牙,12歲左右完成
孩子多從6歲左右開始換牙,有的孩子換牙早,不到5歲就換牙,也屬正常,這個過程要一直持續(xù)到12歲左右,可見,孩子換牙是一個比乳牙萌出更為漫長的過程,幾乎持續(xù)了整個小學階段。
最早替換的也是最早萌出的下頜前牙,在孩子5歲半至6歲左右替換。7歲左右上頜中切牙(俗稱大門牙)開始替換。緊接著7~8歲,上頜側切牙開始替換萌出。最后才是后面的乳磨牙(俗稱槽牙)和尖牙的替換,集中在10~12歲。從這個換牙時間順序可以看出,孩子在8~9歲可能會經(jīng)歷一段牙齒替換的靜止期,沒有乳牙的脫落,也沒有恒牙的萌出,家長不用著急,靜靜等待觀察即可。
Q 新長出來的牙齒像鋸齒一樣正常嗎?
A 這是正常現(xiàn)象
在牙齒的發(fā)育過程中,牙齒是由多個發(fā)育葉慢慢融合的,因此在前牙發(fā)育葉交會融合的區(qū)域會出現(xiàn)鋸齒狀的發(fā)育結節(jié),這是牙齒的正常解剖形態(tài)。隨著孩子每日進食咀嚼,牙齒會逐漸被磨耗,牙齒的鋸齒狀結構最終會被慢慢磨平,直至消失。因此,在成年以后,幾乎就看不到鋸齒狀的牙齒了。
Q 換牙時出現(xiàn)雙排牙需要拔牙嗎?
A 乳牙未松動需要拔除
有的孩子下頜的前牙還沒掉,里面的牙齒已經(jīng)冒頭,這就是雙排牙。正常替牙過程是恒牙開始從頜骨內(nèi)向牙齦方向移動,壓迫乳牙牙根,使乳牙牙根逐漸被吸收至全部消失,沒有根的乳牙就會自行脫落,恒牙自然萌出。如果恒牙萌出后對應的乳牙還不掉,且也不怎么松動,醫(yī)學上稱為乳牙滯留,常需要拔除,以便給萌出的恒牙騰出足夠的空間,新恒牙才能逐漸歸位、排齊。所以,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雙排牙,要盡快帶孩子到醫(yī)院就診。
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雙排牙?原因有兩點:一是孩子的飲食結構過于精細,缺乏足夠的咀嚼刺激,二是孩子在換牙初期牙齒松動時不敢碰這顆牙,因而造成乳牙牙根不能及時被吸收,遲遲不脫落,出現(xiàn)了雙排牙。這種后天因素造成的雙排牙是可以預防糾正的,方法很簡單,家長給孩子的飲食不要過于精細,不要將食物燉得過爛,要讓孩子有吃較硬的食物的機會,比如排骨自己啃,蘋果、梨等水果也不用都切成小塊,而是讓孩子拿著整個的水果直接啃著吃。這樣做可以促進乳牙牙根的吸收,促成其自然脫落。
俗話說,用進廢退,牙齒不經(jīng)常咀嚼硬食物,頜骨就得不到鍛煉,不僅會導致雙排牙的出現(xiàn),還會造成后期牙齒的萌出間隙不足,導致牙齒排列不齊。
Q 為什么替換的恒牙沒有乳牙白?
A 恒牙的透光率比乳牙高
孩子剛換的恒牙顏色發(fā)黃,不像乳牙那么白,其實是正?,F(xiàn)象,原因要從牙冠的結構開始說起。牙冠的硬組織分為兩部分:內(nèi)核的部分是淡黃色的牙本質(zhì),稍軟些,內(nèi)有微管樣結構(學名牙本質(zhì)小管)與牙髓(俗稱牙神經(jīng))相通;表面部分是堅硬的釉質(zhì)。相對于乳牙而言,恒牙的釉質(zhì)礦化比較好,晶體排列整齊有序,透光率高,從外面能透出內(nèi)層牙本質(zhì)的黃色,所以新長出的恒牙看著顯得比乳牙黃,但應更有光澤,而乳牙的釉質(zhì)礦化程度相對較差,透光率也較差,牙本質(zhì)的淡黃色被遮擋住了,所以就顯得白一些。
Q 新牙長出來歪七扭八的,需要矯正嗎?
A 一般不需要
孩子的大門牙萌出時,牙根受到旁邊側切牙的擠壓,會向近中傾斜,牙冠則向遠中傾斜,導致牙縫較大。側切牙萌出時,同樣會受到尖牙牙胚的擠壓而傾斜不齊,這都是正?,F(xiàn)象,不需要矯正,待尖牙萌出后,這些間隙會自行消失,牙齒會自動排齊。
在下門牙萌出時,由于新長出的恒牙比乳牙大,萌出的間隙可能不夠,會有里出外進的情況發(fā)生,隨著后面槽牙(即乳磨牙)的替換,新長出的恒牙比乳磨牙小,會給前面的門牙富余一些空間,牙齒也有一個自動排齊的過程。
剛萌出的大門牙比乳牙大得多,與相鄰的乳牙、牙弓不協(xié)調(diào),而且這個階段孩子的臉形還沒有長開,顯得臉小、牙齒大,被稱為“丑小鴨”階段,家長無須著急,這多是暫時現(xiàn)象,因為長在口腔中的牙齒大小是不變的,但是孩子的面部和全身還在發(fā)育,慢慢地,大門牙就會看著與孩子的整體協(xié)調(diào)起來。當然,如果兩顆大門牙之間間隙過大,牙齒位置異常明顯,需要帶孩子到醫(yī)院就診,由醫(yī)生檢查判斷是否存在非生理性因素(如多生牙),并做出相應處理。
Q 六齡齒什么時候替換?
A 六齡齒沒有替換乳牙,終生不換。
六齡齒(學名為第一恒磨牙)是指6歲左右在孩子“最后一顆乳槽牙”(學名為第二乳磨牙)后部萌出的新槽牙。
六齡齒是人的“咬合中心”,所以非常重要。作為恒牙,它萌出得早,又是在孩子口腔后部悄悄地長出來的,很多時候家長并未發(fā)現(xiàn)六齡齒已經(jīng)長出,還以為是乳牙,如果口腔清潔不到位,往往會造成六齡齒嚴重齲壞,影響孩子的咀嚼和牙齒的排列,因此,應該養(yǎng)成每半年定期帶孩子進行口腔檢查的良好習慣,并采取窩溝封閉等預防措施,預防六齡齒齲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