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寫作有助于學生表達情感,是鍛煉他們語言組織能力、遣詞造句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現(xiàn)在,學生普遍存在畏難心理,寫作時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教師也沒有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所以,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探討小學寫作教學策略很有必要。
一、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素材來自日常積累
1.做生活的有心人,素材就在身邊
素材不能從天而降,需要日積月累。教師要引導學生成為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素材就在身邊。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學生通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看到題目后,腦子空空如也,不知道從什么角度著手寫作。這反映了學生平時素材積累不夠,所以要有意識在腦中建立素材庫,將平時的所見、所聞、所感都記錄在素材庫中。寫作時,才能游刃有余。
比如,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要求教師選一幅秋天的圖片,先向?qū)W生介紹圖片的內(nèi)容,然后寫成作文,要用上平時積累的素材。遇到這樣的題目,那些留意觀察生活的學生比較有優(yōu)勢,平時觀察到的畫面會浮現(xiàn)在腦海中,只需要將腦海中的信息一一記錄下來就可以了。
2.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
寫作需要大量的素材,由于小學生的經(jīng)歷有限,一手資料不夠豐富,所以需要二手資料的積累。所謂二手資料,就是大量閱讀,從別人的經(jīng)驗中獲得靈感。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在教學中加入拓展閱讀的內(nèi)容??梢越M建班級閱讀角,利用班費購置書籍,還可以動員學生把自己的讀物拿到閱讀角分享。另外,作文課上,可以讓學生把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優(yōu)秀文章等和大家一起分享,拓寬視野。還可以采用辦主題黑板報的形式,圖文結(jié)合,生動有趣,將優(yōu)秀的課外素材展示出來。
二、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寫作技巧
“我有興趣寫作文”和“老師讓我寫作文”,是完全不一樣的寫作狀態(tài)。第一種積極主動,是學生自發(fā)自愿的;第二種則是教師要求的,帶有強制性。在兩種不同的動機下寫出來的文章,質(zhì)量也不一樣。所以,教師要注重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打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在“玩?!敝姓莆諏懽饕I(lǐng),讓他們愿意寫作,進而愛上寫作。
比如,教學《爬山虎的腳》時,不僅要把它當成一篇課文,還可以把它當作寫作范文。有條件的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到校園中觀察植物,然后結(jié)合課文的描寫練習模仿。如果沒有實地教學的條件,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視頻,豐富教學內(nèi)容。課后,可以選擇一種植物,讓學生細致觀察,模仿范文中的描寫方法。
三、多寫多練,擺脫“流水賬”式寫作
要想寫好作文,需要長期地練習,出口成章都是多寫多練的結(jié)果。然而,低效或無效的多寫多練沒有任何意義,要擺脫“流水賬”式寫作,就要創(chuàng)新。教師在寫作訓練中,要加入創(chuàng)意訓練的內(nèi)容。學生動筆前,要有清晰的寫作思路,形成完整的表達框架,打好“腹稿”。
比如,魯迅寫閏土的臉時,用了“紫色的圓臉”一詞。這個“紫色”,就是創(chuàng)新的描述。寫人的臉色,“白色”“黃色”“紅潤”等詞語比較常見,所以一說到“紫色”的臉,很容易讓人想到魯迅筆下的閏土。教師可以運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人,重點描寫一個特點。比如,某個同學喜歡幫助別人,大眾化的描寫是“雷鋒精神”“俠客精神”等。而比較有創(chuàng)意的寫法,可以適當用一些修辭,比如“快樂就像一艘船,而劃船的漿就是幫助別人”。教師要積極指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鼓勵他們勇敢地將想法表達出來,并記錄下來。天長日久,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總而言之,寫作能力的提升不能立竿見影,需要教師和學生長期努力。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其次,教師要結(jié)合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最后,教師需要按照教學計劃,按部就班地指導學生訓練,達到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