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鵬
(甘肅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甘肅 蘭州 730000)
近年來國內地質災害發(fā)生次數頻繁,且具有一定的不可預測性,地質災害的種類有很多種,主要包括山體坍塌、泥石流、地裂等,對人類社會文明進步造成威脅的同時,對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造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這種現象帶來的作用是十分惡劣的[1]。為了改善地下災害現狀,有關部門實施了一系列的災害治理工程,在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主要由于災害的形成原因較復雜,部分地質環(huán)境較惡劣,相關工作人員無法直接的獲取地質數據信息,為治理工程的后續(xù)施工提供了挑戰(zhàn)。此外,受到工程質量的約束,在治理工程實際實施中,對質量控制因素的把控嚴密性較低,專業(yè)技術應用能力較差,治理工作分工不明確,導致工程的開展一直受到多方的抑制,不可避免的在后期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影響實際的施工質量。以此證明開展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職工質量控制的相關研究是具有十分現實意義的,可有效的提升施工效率,提高工程質量,為工程的可持續(xù)開展提供數據支撐。
為了完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深入探究地質災害工程中的質量控制因素,下述將從3個方面,開展工程施工質量控制內容的詳細研究[2]。其一,認真核算施工設計圖紙與工程施工質量,施工圖紙是工程順利開展的關鍵,也是提高施工質量的靈魂,在施工質量控制中,結合地質調查區(qū)域災害發(fā)生現狀,搭建空間三維坐標軸,整合地質環(huán)境現狀,合理安排有關工作人員在施工中的工作,設計規(guī)范的質量控制目標,為工程的開展打下基礎,以此達到工程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根據工程實際需要,選擇與工程開展匹配的現場施工設備,定期進行設備的養(yǎng)護工作。施工質量控制與設備的規(guī)范化使用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必然聯系,以此在施工設備選擇中應從多個角度考慮,包括設備的綜合使用性能、單位時間內設備的工作效率、設備后期維修成本等。整合設備在工程中的應用方式,調整工程開展方向。其三,對施工材料的質量控制,為了提高工程的質量,應選擇合理的施工材料供應商,以提高工程各行材料質量的方式,控制整體工程質量控制,以此實現對地質災害質量工程施工質量控制內容的研究。
圖1 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流程
要求項目施工部門嚴格遵循施工中“安全施工”原則,以重建災害區(qū)域為工程實施的最終目的,針對傳統(tǒng)工程施工質量控制中存在的缺陷,設計規(guī)范化的施工質量控制流程。如圖1所示。
如上述圖1所示,在工程質量控制過程中,由工程承包單位向乙方分享早期工程質量驗收合格經驗,調派專業(yè)的工程監(jiān)管部門對現場施工進行質量評定,將總項目工程劃分成多個項目分工程,經檢驗合格的驗收部門向上遞交治理工程驗收單,實行分級負責政策,堅持標準化施工,同步實施內外部共同質量驗收。
同時審核現場施工質量與質量保證相關資料,堅決整改隱患資料,杜絕野蠻施工。增設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質量控制項目小組,成立質量監(jiān)管部門,由手持監(jiān)理證等專業(yè)人員擔任小組組長,設立質量部門負責工程質量驗收監(jiān)查和有關日常工作。工程施工現場按施工人員的2%~4%配置專職質量監(jiān)管管理人員,項目部設專職工程設計師,共同按照施工標準建立高質量施工保障體系,執(zhí)行工程質量控制管理工作。保證工程中所有參與人員熟知并掌握工程的質量控制要點,以總工程中分項技術交底為質量控制依據,定期開展分項技術培訓。
整合治理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設定不同的質量考核目標與內容,依照考核結果,對質量目標完成好的部門、班組、人員進行現金獎勵;對未完成質量目標控制的人員給予調離崗位懲罰。通過小組施工中獲取的資料信息,對工程整體進行評估,從而判斷和控制工程施工質量。加大對施工機械維修、保養(yǎng)、管理的力度,保障設備基礎性能參數的基礎上,避免因設備因素影響工程質量。
地質災害問題不僅會對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失,同時還會進一步威脅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本文通過對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質量控制內容和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得出必須加強對地質災害治理的意識,進行詳細的調查和分析,并結合先進的技術手段,最大程度上縮小地質災害發(fā)生的可能。
同時,由于工程施工難度較高,技術較為復雜,因此其質量也會受到較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施工前應當合理對事前預防以及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規(guī)劃,在整體施工過程中應當時刻將質量控制作為其核心,在錨固施工、擋墻施工、排水施工等多種工程施工中提高治理工程施工的質量,從而打造出質量更高、安全性更強的工程建設,確保人民及國家的利益不受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