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泉風,竇素蓮
(1.山東省青島市膠州第六中學,山東 青島 266300;2.山東省膠州市里岔鎮(zhèn)衛(wèi)生院,山東 青島 266324)
水痘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原發(fā)感染為水小兒常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高度傳染性,表現(xiàn)為分批出現(xiàn)的皮膚黏膜斑疹、丘疹、皰疹。數(shù)據(jù)顯示,5~9歲兒童是水痘發(fā)生的高危人群[1]。水痘傳染性極強,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直接接觸水痘皰疹液或其污染的用具也可傳播。針對水痘患者,積極有效的治療可改善臨床癥狀。但是,由于部分患兒不配合,開展相應的護理也十分重要?,F(xiàn)具體報道如下。
將符合本次納入標準的共49 例患兒作為此次研究對象,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進行病例的收集以及相應的實驗開展,使用電腦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24 例,人員組成:男18 例,女6例,年齡5~29歲,平均(12.03±0.41)歲。觀察組25例,人員組成:男14例,女11例,年齡6~27歲,平均(11.86±0.39)歲。兩組數(shù)據(jù)可公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已得到倫理委員會批準。
(1)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確診為水痘,符合水痘診斷標準;②依從性良好。
(2)排除標準:①預期生存期小于3個月的嚴重疾病患兒;②患兒監(jiān)護人退出此次研究;③患兒、家屬依從性極差。
所有患者均積極接受對癥治療,包括抗病毒藥物(病毒唑、阿昔洛韋)、甲氰咪胍,對于瘙癢劇烈者臨時加服抗組胺藥(如撲爾敏片、賽庚定片)。
針對篩選進入對照組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包括用藥護理、生活護理、常規(guī)健康宣教等。
針對進入觀察組的患者,采用護理干預模式:(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要考慮到大部分兒童都會害怕接受打針,面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可以先通過播放動畫片、兒歌等方式轉移兒童注意力,在開展相應治療操作的過程中與患兒耐心溝通,同時要求患兒家長做好相應的配合工作,通過擁抱患兒等方式緩解其情緒。(2)對癥護理:對于出現(xiàn)的水痘,不能抓破,洗澡過程中只能簡單沖涼,再按照醫(yī)囑使用外用藥物。為避免患者抓破痘疹,進而導致化膿感染,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及時修剪指甲,保持手部清潔。
采用醫(yī)院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兒家長滿意度,整個問卷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越滿意,總分100分,分為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60~89分)及不滿意(<60分),總滿意度=(滿意例數(shù)+非常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將本次研究收集到的49例水痘兒童的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在完成對數(shù)據(jù)的錄入后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分析,根據(jù)資料性質和分布,選擇均數(shù)、率、構成比等指標進行統(tǒng)計描述。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92.0%(23/25)高于對照組79.17%(19/24),兩組有明顯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針對水痘患者開展積極有效的護理工作能夠有效安撫患者不良情緒狀態(tài),這種心理護理工作特別是對于水痘患兒而言,有重要幫助。通過心理護理讓患兒安靜接受治療,有利于臨床癥狀的快速消退[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92.0%(23/25)高于對照組79.17%(19/2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針對水痘的預防,由于水痘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接觸者幾乎均可患病,因此對于水痘患者應該盡可能在家進行隔離治療。另外還需要切斷傳播途徑,患兒所在區(qū)域需要注意通風和換氣,不宜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區(qū)域[3]。對于易感人群需要積極采取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針對容易發(fā)生水痘的患兒需要積極采取主動免疫的方式[4]。針對免疫缺陷、免疫力低的人群需要采用被動免疫的方式,從多個方面積極開展水痘的預防工作。
綜上所述,針對水痘疾病患者開展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提高護理滿意度,通過積極開展預防措施有效減少水痘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