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淳
(如皋市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江蘇 南通 226500)
膀胱癌是指發(fā)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惡性腫瘤,常表現(xiàn)為血尿、排尿困難等癥狀,膀胱癌不僅影響泌尿系統(tǒng)功能,且該疾病極易轉移和復發(fā),嚴重危及患者生命[1]。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是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但術后疾病復發(fā)率較高,因此,術后多采用膀胱灌注化療方式預防復發(fā)。但膀胱癌患者年齡偏大,身體各器官功能較弱,手術耐受性較差,加之管道介入與膀胱沖洗等,導致患者產生自理缺陷,心理狀態(tài)變差,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2-3]。本研究將Orem自護理論應用于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膀胱灌注患者中,旨在觀察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的膀胱癌患者62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1例。觀察組男26例,女5例;年齡40~75歲,平均(56.12±2.54)歲;腫瘤直徑4~31 mm,平均(11.12±2.86)mm;對照組男27例,女4例;年齡41~79歲,平均年(57.34±1.98)歲;腫瘤直徑5~36 mm,平均(12.34±2.16)mm。納入標準:經膀胱鏡檢查確診為膀胱癌患者,均采用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術后均進行膀胱灌注化療;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排除標準:存在精神病史;藥物依賴嚴重患者;膀胱內出血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等,協(xié)助患者置管并注藥,化療結束后幫助患者變換體位,指導患者飲食、運動等。觀察組給予Orem自護理論護理,具體措施如下,首先使用Orem自護理論對患者身心狀態(tài)進行評估,包括飲食與營養(yǎng)、健康知識、心理需求等方面。并根據評估結果給予患者完全護理、部分護理與支持教育護理相關護理措施。(1)完全補償系統(tǒng):患者由于管道介入和膀胱持續(xù)沖洗、體位的要求及限制,因此失去所有自理能力,護理人員應對患者提供所有自理需求。①使用2500 mL生理鹽水對患者手術部位持續(xù)沖洗,并指導患者及家屬調節(jié)沖洗速度,尿色變深時,將沖洗速度調快,色淺時則調慢。確保引流管固定良好、通暢,注意觀察沖洗液的性質及顏色。②使用0.1%苯扎溴銨棉簽對留置尿管進行消毒,每日兩次;引流袋應放置于恥骨聯(lián)合下方,預防尿液反流引起感染,每日及時更換引流袋,妥善固定引流管并標注日期。(2)部分補償系統(tǒng):患者病情穩(wěn)定,但由于膀胱沖洗限制等,導致其自理能力不足,護理人員給予部分補償系統(tǒng)。①引導患者參與制定護理計劃,同時幫助患者完成就餐、翻身等簡單日常活動。②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等引發(fā)的膀胱痙攣疼痛,易造成患者內心煩躁不安,及時安慰患者,并向其解釋疼痛原因,提高患者對抗疾病信心。③給予患者適當的飲食護理,術后24 h內進食流食,避免豆?jié){等易產氣食物,逐漸進食半流食、普食等。(3)輔助支持教育系統(tǒng):患者不僅可自我完成下床、刷牙、沖洗等日常生活動作,也可在護理人員口頭指導情況下完成沖洗、消毒等治療性自理動作,即患者已恢復大部分自理能力。對患者展開針對性疾病健康教育與心理疏導,減輕其心理壓力,幫助患者建立自我疾病認知體系,以增強其自理能力;提醒患者注意休息,適當運動,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生活質量。
生活質量:使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回訪出院3個月的患者,該調查問卷包括患者目前的心理狀態(tài)、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四個方面,本研究采用維度計分,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越好。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生活質量對比,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s,分)
表1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s,分)
組別 例 心理狀態(tài) 物質生活 軀體功能 社會功能觀察組 31 79.34±11.14 83.27±12.14 80.49±12.52 81.54±12.44對照組 31 60.21±12.48 62.11±11.23 62.34±11.88 61.44±10.81 t 6.367 7.124 5.855 6.791 P 0.019 0.000 0.011 0.000
術后膀胱灌注化療方式可有效預防疾病復發(fā),但易引起焦慮、緊張、抑郁等負性情緒[4]。主要受患者對膀胱灌注認知不足、家庭環(huán)境、文化背景等多種因素影響,加之化療過程較為漫長,患者經濟壓力較大,且化療方式實施期間易產生并發(fā)癥,對患者的心理與生理均產生較大的影響,故術后給予患者科學的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
Orem自護理論強調以患者為中心,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護理人員通過多方面指導患者,達到提高患者自護能力及自理能力的效果[5]。本研究中,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Orem自護理論應用于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膀胱灌注患者中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使用Orem自護理論對患者病情評估而得出的患者自理缺陷,使用該理論中所制定的3種補償系統(tǒng),在實施護理措施過程中交叉使用、相互貫穿,及時給予患者幫助、鼓勵與指導。從術后初期至后期患者全程參與護理實施,如術后功能鍛煉、飲食指導、疼痛護理等多方面護理,幫助患者學習并提高自我護理能力,促進術后身體恢復,改善生活質量。部分補償系統(tǒng)與支持教育系統(tǒng)的實施,加強護患交流,使護理人員能夠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滿足其各階段治療及護理需求,進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Orem自護理論可有效應用于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后膀胱灌注患者中,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負性情緒,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