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清
(新疆克州阿克陶縣人民醫(yī)院,新疆 克孜勒蘇 845550)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月間到我院就診的88例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護理方案的不同將88例患者分為個性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4例。88例患者均經CT確診為腦出血患者,且均能在個人能力下完成量表。其中個性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52~78歲,平均(66.37±4.28)歲。對照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51~77歲,平均(66.53±4.45)歲。分析個性組和對照組年齡、性別等資料,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在院期間由負責護士對患者提供專科護理,出院后安排病區(qū)助理通過電話或統(tǒng)一隨訪等方式對患者進行隨訪。個性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給予個性化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具體為:①采用SF-36健康調查量表對患者入院前出院后的生活質量情況,進行收集并建立個性化檔案,成立檔案管理小組;②健康宣講:通過定期舉辦講座和現(xiàn)場發(fā)放宣傳手冊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屬系統(tǒng)講解該病相關知識、用藥指導、護理要點以及相關注意事項,講座內容均記錄在患者個人檔案中;③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要和患者做到經常性交流,并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運用心理醫(yī)學知識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況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并告知患者負面情緒對治療效果的影響和配合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期間護理人員要做到耐心傾聽,增強患者的護理依從性;④康復鍛煉: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康復訓練方案,責任護士在交接班時要對患者肢體恢復狀況進行評估,并記錄在患者個人檔案中;⑤延伸護理:患者出院半年以內,病區(qū)助理要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隨訪內容包括患者的肢體恢復情況、用藥情況、心理狀況、睡眠質量等,隨訪時間具體為:前一個月每周進行一次,隨后兩個月每半月進行一次,最后三個月,每月進行一次。
比較個性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效果。采用SF-36健康調查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認知功能情況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護理效果以及認知功能越好。
采用SPSS 23.0軟件對患者護理效果等各項指標進行統(tǒng)計,社會功能及情感職能等指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如表1所示,護理后,個性組的SF-36健康調查量表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效果及認知功能情況得到明顯的提高,在統(tǒng)計學上差異有意義(P均<0.05)。
表1 個性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效果情況的比較(±s)
表1 個性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效果情況的比較(±s)
?
腦出血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該病主要病因與高血壓、糖尿病、血管老化等因素有關,擁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1],患者易在情緒激動時發(fā)病,若不接受及時的治療,將會對患者的運動、認知等情況造成不可恢復性的損傷,嚴重者甚至失去生命。
相關研究表明[2],個性化護理通過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并建立個性化檔案,成立檔案管理小組,通過健康宣講、心理干預、康復鍛煉以及延伸護理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干預和治療,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認知功能得到明顯的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個性組患者護理效果及認知功能情況相對于對照組而言得到明顯的提高,在統(tǒng)計學上差異有意義(P均<0.05)。該結果與上述文獻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腦出血患者應用個性化護理進行干預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護理效果和認知功能,具有較好的干預效果,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