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 王曉瑋
摘 要:一個城市的商業(yè)空間往往是這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縮影。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中華民族的自信心不斷增強,突出展現華夏文明已經是商家吸引顧客的重要方式。漢字藝術由于具有多元化的表現形式,成為應用設計的熱門素材,漢字藝術在城市商業(yè)空間設計中的應用也成為現代設計師主流創(chuàng)意方式和表現手法。城市建設部門和廣大設計工作者應深入探索漢字藝術的美學價值,為國人呈現更加精彩的城市商業(yè)空間。
關鍵詞:漢字藝術;城市商業(yè)空間;設計
漢字是世界范圍內持續(xù)使用時間最長,也是迄今為止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從古至今,漢字作為一種交流符號、一項藝術元素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歲月的變遷,漢字書寫逐漸形成了特定的形制,產生篆書、隸書、行書、草書等漢字字體,以獨一無二的美妙書法藝術令人贊嘆,這門獨特的藝術也為現代城市商業(yè)空間設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一、漢字藝術的起源與發(fā)展
漢字形成以前,我們的祖先將各種實物以圖案的形式描繪下來,比如山川、日月、江河等,即為部落約定俗成的形象符號。到了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末期,出現了以甲骨文為主的文字。西周中后期,漢字開始演變?yōu)榇笞搅藮|周末年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了便于交流又逐漸演化為小篆。到漢代,隸書書寫逐漸成熟,此時的漢字已經不僅是記錄的工具,還成為了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經由歷代書法大家的演繹,璀璨的漢字書法藝術形成了。
漢字藝術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形式,在現代不僅是一種交流工具,更是中華民族文化象征的重要載體。可以說,漢字在不斷演變的過程中見證并傳承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特性。玄牝之門,衍生萬物,這正是漢字對于中華民族自身的影響。對于現代藝術設計來說,從漢字中獲得靈感,既是對傳統(tǒng)文化返璞歸真式的探尋,也符合當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宏愿。漢字經過六千多年的傳承,在形體上從圖形逐漸轉變?yōu)榭蚣芄P畫,從象形變?yōu)橄笳鳎Э磁c圖案區(qū)別甚大,但仔細品味之后,在每一個漢字中仍然能找到其內在的聯系,比如日、月、山、水等漢字,一眼望去,腦海中仿佛能夠浮現出圖字相生的場景。漢字雖然從復雜變?yōu)楹唵?,遵循了造字原則中表形表意到形聲的轉變過程,但其內在精髓依然得到了完整的保留。
二、漢字藝術應用于城市商業(yè)空間設計的發(fā)展歷程
除我國港臺等地仍然保留繁體字的使用外,現代漢字通常指簡化后的正楷字形。通過流傳的書法藝術品可以看到,自隸書出現之后,行書、草書等多種字體仿佛為漢字注入了靈魂,或酣暢渾厚,或龍飛鳳舞,亦或怒浪奔騰的表現形式讓觀者為之驚嘆。在現代城市商業(yè)空間設計中,漢字的一筆一畫均可以進行延伸加工,滿足商業(yè)空間的不同設計需求。目前,漢字藝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我國各種商業(yè)空間設計并展現各自的文化品味與特征。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一些商家和城市建設者為了走出國門,與世界接軌,在LOGO設計上將品牌的漢語拼音首字母組合或幾何疊加作為設計方式。而時至今日,中國已經逐步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越來越自信的中國人希望在商業(yè)元素中看到更多基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標識,這為漢字藝術覆蓋商業(yè)空間設計提供了生存土壤。
在商業(yè)元素濃厚的街區(qū)、廣場,放眼望去,以漢字為創(chuàng)意切入點的標識多種多樣,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將漢字變換成圖案。根據需求的不同,有些設計選取漢字的“原本面貌”,比如魚貨市場中,將“魚”字進行分解,中間結構的“田”字經過藝術加工后,仿佛真的成為了活體魚身上的鱗片,配以卡通魚形象醒目可愛的面孔以吸引消費者視線,有效提升其駐足時間和購買欲望。而有些商家、社會組織為了凸顯其要宣揚的文化內涵,針對一些特定的漢字進行圖形化處理,經過藝術加工不僅在很大的范圍保留原來的寓意,還賦予其更深的內涵,使主題內容更加飽滿豐富。
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志、吉祥物設計和即將到來的2022年冬奧會會徽設計,是我國的漢字藝術在城市宣傳中具有代表性的設計案例。其中,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吉祥物命名時,將“北京歡迎你”五個字進行拆分,運用漢字藝術獨有的疊字,通過五個活潑可愛、充滿活力的“萌物”向世界展現了中華文化,而北京奧運會會標以漢字“京”作為藝術加工的原材料,讓觀者腦海中浮現人們舞動的姿態(tài),極為形象地表達出作為主辦地的北京熱情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的情感。而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會徽設計(圖1)將“冬”字進行美化,通過筆畫的拉伸和再創(chuàng)作,使“冬”字成為了漫步于冰雪之上的精靈,在整體冰藍基礎上,于筆畫末端配以奧運五環(huán)的相關顏色,使之更加靈動優(yōu)雅,再現了冰雪舞者從容、灑脫的美麗身姿[1]。由此可見,漢字能進行完美的藝術加工。在現代城市商業(yè)競爭中,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很多時候,通過剎那的感受牢牢抓住消費者的內心,有利于刺激消費,提升經濟效益。
三、漢字藝術在城市商業(yè)空間設計中的創(chuàng)意手法
(一)變換筆畫進行漢字設計
書法作為漢字藝術表現形式,為漢字書寫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創(chuàng)意源泉。通常情況下,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時,需要遵循嚴謹的書寫規(guī)范與創(chuàng)作原理。在現代城市商業(yè)空間設計時,需要根據商家的需求以及大眾的審美習慣進行字體導入設計。如萬達廣場等商業(yè)綜合體在進行設計時,符合書法藝術所追求的行云流水與間架結構。萬達廣場為代表的商業(yè)綜合體,每天接待的消費者數量眾多,因此在商場的兩端設置上下電梯和電影院、KTV、肯德基及麥當勞等連鎖餐飲店這樣能夠容納多數顧客的場所。在每一層布置相似的商業(yè)區(qū)域,比如:一層為珠寶、飾品,二層為家居用品,三層為男女服飾,四層為運動品牌,五層餐飲休閑。這樣的空間設計不僅使商業(yè)空間布置緊湊流暢,還令其商業(yè)氛圍更加濃厚,消費者置身其中,自在而愉悅,從而達到刺激消費的目的[2]。從整體空間角度看,此類商業(yè)綜合體也符合“橫細豎粗”的漢字藝術美感??梢?,書法藝術中的很多原理,超越了時空的界限,與現代城市商業(yè)空間設計理念產生了美妙的化學反應。
(二)裝飾特定的筆畫進行漢字設計
很多設計師進行充分的思考后,認為在漢字圖形化的過程中,與其將漢字整體還原為圖形,倒不如對特定的漢字筆畫進行裝飾,此舉能夠使設計更加貼合品牌或企業(yè)想要表達的文化內涵。具體的設計方式如下:第一,通過對特定的筆畫增加裝飾線,使形象變得生動。如很多線型裝飾燈銷售商家,在門店進行宣傳時,沒有進行傳統(tǒng)意義上的講解,而是選擇了很多帶有“口”字部首的漢字,通過廣告設計公司將之進行藝術加工并放大之后,將線型裝飾燈圍繞“口”字鋪設,通過不同色彩的燈光變換,使有需要的消費者自行選擇。很多街邊的小吃店,通過此種裝飾燈,不僅能夠調和店面燈光色彩,還能夠使主打產品在遠距離即可被清晰看到,從而起到宣傳作用。第二,對一些文字筆畫進行夾花等裝飾加工。此種設計手法包含的范圍非常廣泛,如本體裝飾、背景裝飾、電線裝飾、重疊裝飾、圖案填充等。其中重疊裝飾最具代表性,在中國民間傳統(tǒng)工藝中,利用重疊裝飾設計服飾、布料印染的做法非常普遍,而將漢字進行藝術變形之后,對其中的一些筆畫也進行夾花裝飾,重疊體現,能夠強有力地突出視覺效果。
(三)運用民俗藝術表現方法進行漢字設計
共生圖形是我國民間吉祥圖案表達的重要技法,也多用于共用漢字筆畫的設計中,其原理即:將兩個及以上文字的筆畫進行延伸并巧妙結合,使詞語整體形成一個復合文字或者圖案,構成新穎且具美感的標志。共用筆畫的藝術加工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的祖先早已將之應用于民俗藝術的創(chuàng)作中,如在民間窗花剪紙、年畫、吉祥圖案繪制、民俗服裝設計等創(chuàng)作中都有巧妙使用,寄托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此種方式字體設計和圖案中共生造型一樣,將已知文字重新組合,產生新的視覺效果,滿足祈福納祥的心理需求。在中國傳統(tǒng)民俗藝術中,“黃金萬兩”、“招財進寶”(圖2)等文字圖案多見于酒肆商鋪,不僅表達了人們對富裕生活的向往,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對民族興旺的祈愿。近年來在逢年過節(jié)等較為喜慶的日子,城市商業(yè)空間在進行產品宣傳時,經常采用這種傳統(tǒng)而又喜聞樂見的設計形式,在店面招貼、產品外包裝上進行漢字連體設計,表達對消費者的美好祝福,在“討口彩”的同時滿足了人們趨吉避兇的心理,從宏觀角度傳達了祥和安康、國泰民安的大勢[3]。
(四)突出局部進行漢字設計
對漢字的局部進行藝術加工的方式與通過筆畫設計具有相似之處,即突出漢字中重要位置的特征。但在使用時要注意,局部突出應該把握尺度,一旦將偏旁部首或是特定筆畫過度加工,會影響辨識,反而不容易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現代社會,各類物資供應數量大幅度提升,為了占領市場,很多商家來到遠離城市的區(qū)域,探索原生態(tài)或人工干預程度較低的食材培育并供應給具有較高需求的城市消費者。在很多城市的商業(yè)空間進行宣傳時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首先,商家打出宣傳廣告,說明自己售賣的農業(yè)產品高度模擬野生環(huán)境,比如跑山黑豬肉等。其次,在攤位正中央上方設置顯示器,播放放養(yǎng)黑豬的生長軌跡,其中人工干預因素非常少。最后,展示作為重頭戲的漢字藝術局部性突出標語設計:山中有田地,繞田有魚塘。將標語中的“山”“田”字突出顯示,讓消費者重點看到“山”“田”,聯想出理想的山野田間能夠生產出高質量無污染的食材,結合顯示器播放的視頻,受到多重感官刺激,從而極大地提升對商家的好感,并在后續(xù)達成交易。
四、漢字藝術在城市商業(yè)空間設計中遵循的原則
(一)漢字藝術設計必須滿足時代需求
20世紀知名的平面設計師米爾頓·格拉瑟說過:“標志是通向品牌的入口?!睂τ诂F代城市商業(yè)空間設計來說,設計出精美且符合時代需求的商業(yè)海報不僅能夠獲得消費者的認可,還應該具備傳承文化的特性,而利用漢字藝術能夠完全實現這一需求。首先,漢字的演變是獨一無二的,世界現存的其他文字幾乎都無法與之媲美。漢字經歷了從象形到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再到現代漢字的確立的全過程,能夠根據不同的商業(yè)空間需求進行形式的設計調整,并根據具體的表現形式無縫對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大陸推行漢字簡化,使得中文的學習與閱讀更為便捷。隨著中國經濟的國際化發(fā)展,更多的設計師開始注重漢字的簡繁轉換,因此大陸居民與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接觸時,便能夠無障礙交流。今天,漢字藝術應用于商業(yè)空間設計時,一些看似轉變過的因素其實恰恰是血脈親情聯系的證明。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歷史時期,在強調民族大團結的時代,我國的文化傳播工作者、設計師應該積極開動思維,利用漢字藝術,設計出更多符合當前時代發(fā)展大勢的文字設計作品,利用漢字簡繁轉換中引發(fā)的時代感,以商業(yè)活動為契機,開拓出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二)漢字藝術設計必須彰顯民族文化
沒有哪個國家的文字可以像中國漢字那樣應用傳承五千載,漢字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它對于彰顯中華民族自信心、表達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漢字由于如此貼近人們的生活,而具備了深厚的社會積淀和文化內涵。通過漢字藝術進行現代城市商業(yè)空間設計時,絕不能遺失其根植于我們民族骨髓中的文化性,而要將之與當代的價值觀、審美觀、科學發(fā)展觀完美融合,從而發(fā)展我們民族傳統(tǒng)中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漢字藝術文化。如今,更多的國人開始追尋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諸如書法藝術、水墨畫作、古老的琴曲等都離不開漢字藝術,都體現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中國古琴曲譜采用獨特的記錄方式,與西方的五線譜不同,將勾弦、張弦、拉弦等指法動作通過漢字中的一些部首進行記錄,如“癶”的釋義為左手小指勾一弦,右手無名指撫兩弦;“夕”的釋義為左手食指挑一弦,左手小指勾一弦[4]。不得不感慨中國古人的智慧,將中國古代樂器演奏的一個音段中的彈奏指法,通過漢字的偏旁部首進行模擬,之后組合到一起,形成一個難以辨識但分解之后卻能產生震撼的結合性符號,這只有漢字表現形式能夠做到,由此產生的美感也只有通過漢字藝術才能實現。在現代城市商業(yè)空間設計時,需要此類復古卻能體現漢字藝術的元素,從而使國人在消費的同時還能了解更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三)漢字藝術設計必須符合大眾審美
城市商業(yè)空間建設的核心問題在于吸引消費者的目光,讓設計作品符合大眾審美是其重要的前提和依據。在時代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人們的審美需求也逐漸融入新的元素,這個轉變是潛移默化的,且要不斷積累才能形成。因此漢字藝術設計應該結合大眾審美做出一些具備積極主動、符合普世價值觀的方案。比如對兒童玩具的設計,一些讓兒童通過騎行方式進行娛樂的設施,完全可以與漢字藝術進行結合:漢字中的走之旁“辶”,與很多騎行玩具大體類似,因此可以對左半部分立體結構進行拓寬,增加兒童倚靠面積;右半部分適當加高,做好對兒童的保護。商家在進行宣傳時,可以與家長探討,將兒童識字的過程與游戲娛樂結合在一起,家長在孩子游戲的同時從旁指導孩子認字,正好形象生動地還原了文字從圖形轉化而來的過程。此類通過漢字藝術進行的設計,不僅符合大眾的審美,還能夠迎合教育為本的價值觀,從而促使城市商業(yè)及文化空間設計得到良好的發(fā)展[5]。
五、結語
漢字的發(fā)展經歷了多個時期,從遠古象形符號開始,逐漸簡化,到今天的簡體漢字,但其內在的文化精髓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少,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當人們看到漢字,能夠直觀地通過這些經過設計加工的文字迅速“腦補”出由字到實物的轉化過程,由此產生的藝術美感正廣泛應用于城市商業(yè)空間設計中。在中華民族文化偉大復興進程中,將漢字藝術置于中國商業(yè)發(fā)展的大潮之中,符合文化傳承的初衷以及我國人民在新時代的價值需求。
參考文獻:
[1]施俊,金鑫.漢字藝術的審美性與現代設計教學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45):223-224.
[2]黃瑞.漢字藝術在室內軟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9(8):24-26,36.
[3]邵敏.漢字形態(tài)在藝術設計中的表現手法研究[J].漢字文化,2019(2):1-2,8.
[4]彭偉哲.生蓄有本 境由心生:谷云瑞的水墨漢字藝術[J].美術大觀,2018(5):38-47.
[5]蔡偉.漢字美學與現代藝術的文化表現[J].文學教育(下),2018(3):18-19.
作者簡介:
黃瑞,碩士,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傳媒與設計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室內設計、建筑裝飾設計。
王曉瑋,碩士,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傳媒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藝術設計、民俗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