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志華,趙永華,張 麗,霍俊杰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53)
2019新型冠狀病毒是引起2019冠狀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病原體,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廣,主要傳播途徑為呼吸道飛沫傳播、接觸傳播、氣溶膠等人群普遍感染流行特點,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乏力,呼吸道癥狀以干咳為主,并逐漸形成呼吸困難、嚴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等。目前主要通過對痰液、咽拭子、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標本進行熒光實時定量RT-PCR(r RT-PCR)檢測確診,但核酸檢測存在耗時、假陰性等問題,不能觀察病情進展。本文回顧分析42例確診的COVID-19患者,比較白細胞(WBC)、淋巴細胞、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的陽性率?,F(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20年1月22日至2月22太原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收治的42例確診的COVID-19患者,其中重癥及危重癥12例,輕型和普通型30例;男27例,女15例;年齡13~86歲,重癥及危重癥年齡中位數(shù)64歲,輕型和普通型年齡中位數(shù)41歲。
1.2 納入標準 ①輕型:臨床癥狀輕微,影像學未見肺炎表現(xiàn)。②普通型:具有發(fā)熱、呼吸道等癥狀,影像學可見肺炎表現(xiàn)。③重型: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條。A.出現(xiàn)氣促,呼吸頻率(RR)≥30次/分;B.靜息狀態(tài)下,指氧飽和度≤93%;C.動脈血氧分壓(PaO2)/吸氧濃度(FiO2)≤300 mm Hg(1 mm Hg=0.133 k Pa)。肺部影像學顯示24~48 h內(nèi)病灶明顯進展>50%者按重型管理。兒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條:A.出現(xiàn)氣促[<2月齡,RR≥60次/分;2~12月齡,RR≥50次/分;1~5月齡,RR≥40次/分;>5月齡,RR≥30次/分],除外發(fā)熱和哭鬧的影響;B.靜息狀態(tài)下,指氧飽和度≤92%;C.輔助呼吸(呻吟、鼻翼翕動、三凹征),發(fā)紺,間歇性呼吸暫停;D.出現(xiàn)嗜睡、驚厥;E.據(jù)食或喂養(yǎng)困難,有脫水征。④危重癥: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A.出現(xiàn)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B.出現(xiàn)休克;C.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監(jiān)護治療[1]。
1.3 儀器和試劑 二級生物安全柜(海爾),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中佳SC5468小型低速離心機,安徽中科中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邁瑞B(yǎng)C6900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血細胞檢測試劑,CRP檢測試劑,為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中元免疫定量分析儀Q7,降鈣素原檢測試劑盒,為重慶中元生物有限公司生產(chǎn)。
2.1 消毒 在指定地點接受由護士/專人運送的標本并消毒。消毒方法:將中佳SC5468小型低速離心機、中元免疫定量分析儀Q7和所有標本放入生物安全柜,用5 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生化管放入離心機離心,同時打開安全柜紫外線,照射30 min,30 min后取出生化管,生物安全柜開蓋,紫外線照射10 min。
2.2 檢測指標 ①血常規(guī)及CRP:取紫管,采用邁瑞B(yǎng)C6900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檢測。WBC正常值為(3.5~9.5)×109/L,大于9.5×109/L或小于3.5×109/L為陽性;淋巴細胞絕對值正常值為(1.1~3.2)×109/L,小于1.1×109/L為陽性;CRP(乳膠免疫比濁法)>4 mg/L為陽性。②降鈣素原:取70μL血清加入檢測試劑卡,再放入中元免疫定量分析儀Q7(免疫層析法),孵化檢測15 min,>0.5 ng/mL為陽性。
2.3 質(zhì)量控制 檢測者每年均參加山西省室間質(zhì)量評價且被評定為優(yōu)秀;每個實驗步驟均按操作說明進行;每日檢查儀器,先預熱,后質(zhì)控,質(zhì)控后進行實驗。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重癥及危重癥患者WBC陽性率為66.7%,淋巴細胞陽性率為83.3%,CRP陽性率為100.0%,PCT陽性率為44.4%;輕型及普通型患者上述指標陽性率分別為20.0%、43.3%、80.0%、0.0%。輕型及普通型患者4項指標符合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文件[1],CRP與重癥及危重癥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重癥及危重癥患者的CRP中位數(shù)為76.89(30~151)mg/L遠大于輕型及普通型患者的14.1(0.01~119.92)mg/L。兩組患者其余3項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重癥及危重癥與輕型和普通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炎性因子檢測情況比較(例)
本研究分析42例確診的COVID-19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旨在為早期判斷COVID-19患者重癥化提供參考依據(jù)。輕型轉(zhuǎn)為重型僅需幾天,若早期提供快速準確的實驗室依據(jù),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如及時應用激素、增強免疫的藥物,給予氧療等,可有效降低COVID-19患者重癥發(fā)生率、死亡率。
COVID-19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易發(fā)生重癥及危重癥(重癥及危重癥年齡中位數(shù)64歲),可能原因為老年患者抵抗力減弱,合并多種基礎疾病,以及患病后心理負擔重。CRP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識別,對于病毒感染反映最小,通常不超過50 mg/L,極少超過100 mg/L[2]。本研究顯示,COVID-19重癥及危重癥患者CRP中位數(shù)為76.89(30~151)mg/L,輕型及普通型患者CRP中位數(shù)為14.1(0.01~119.92)mg/L,表明CRP連續(xù)監(jiān)測可以了解病情進展。COVID-19輕型及普通型患者 WBC不增高[1],重癥及危重癥患者則增高或降低。本研究中WBC降低者主要是老年人,可能是由于老年人造血功能降低,也有可能是病毒破壞造血組織,有待進一步研究。WBC增高者應注意避免合并細菌感染,以防發(fā)生膿毒血癥。病毒或局部感染時PCT正常或輕微升高。本研究中,COVID-19輕型及普通型患者PCT水平符合專家共識[3],而COVID-19重癥及危重癥患者PCT升高,可能由于合并感染或發(fā)生膿毒血癥。檢測PCT對鑒別細菌或病毒性感染、輕癥到重癥的轉(zhuǎn)化、治療的有效性和預后有重要意義。COVID-19患者淋巴細胞大部分降低,且重癥患者降低達83.3%,與鐘南山團隊研究顯示相近(82.1%)[4],可能是淋巴細胞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的攻擊或淋巴組織受到破壞所致[5]。
綜上所述,WBC、CRP、PCT、淋巴細胞聯(lián)合檢測有利于觀察患者病情,當CRP>50 mg/L,其余3項都為陽性時,病情有可能由普通轉(zhuǎn)為重癥,甚至發(fā)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