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娣 林環(huán)(通訊作者) 劉培娟 唐曉琴 黃曉玲 張博 郭露 劉靜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血管外科> 廣東 深圳 518037)
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危害較大[1],較多采用手術治療。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發(fā)展與進步,臨床對醫(yī)務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既要實現(xiàn)療效的提升,又要提升服務質(zhì)量及控制不良情況,而不同的麻醉與護理干預方式對患者的干預效果存在一定差異。本研究就全麻與腰麻用于下肢靜脈曲張手術效果及術后護理干預進行探究,總結如下。
選取2018 年3—11 月我科收治的下肢靜脈曲張手術患者200 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腰麻手術組)和觀察組(全麻手術組),每組各100 例。對照組男42 例,女58 例,年齡36 ~74(49.8±8.6)歲,ASA 分級:Ⅰ級60 例,Ⅱ級40 例;單側手術80 例,雙側手術20 例。觀察組中男48 例,女52 例,年齡35 ~75(50.1±8.8)歲,ASA 分級:Ⅰ級59 例,Ⅱ級41 例;單側手術79 例,雙側手術21 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年齡20~75歲;ASAⅠ~Ⅱ級;對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慢性基礎疾??;文盲;妊娠及哺乳期;合并心腦腎肺等功能不全者;脊柱損傷及骨折者;生活不能自理者。
對照組進行腰麻手術干預。觀察組則進行全麻手術干預。兩組的手術方面無顯著差異。在此基礎上,對兩組患者進行細致護理評估及干預。
1.2.1 術后腰麻患者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wěn)返回原病房,術后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術肢情況,觀察有無不良反應發(fā)生。
1.2.2 術后2 小時內(nèi)對患者進行各種評估采用院內(nèi)各種表格進行評分:如日常生活能力(ADL)、壓瘡評分(Braden)、血栓風險因素(Caprini)評估表、Morse 跌倒評分表、疼痛評分表,根據(jù)分值給予相應安全護理措施。
1.2.3 全麻患者同樣給予上述護理措施
1.2.4 從與麻醉師床邊交接開始,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
(1)術后過床 術后協(xié)助腰麻患者過床一般需要4 人,全麻清患者2 人協(xié)助過床即可。
(2)康復 ①腰麻患者一般術后4 小時左右雙下肢恢復知覺,在患者未恢復知覺前根據(jù)ADL 評分,囑留陪1 人,協(xié)助生活護理,指導家屬或陪護予患者雙下肢行踝泵運動;全麻清醒后患者根據(jù)需求采取舒適臥位,床上自由活動,無需家屬或陪護及自行踝泵運動。腰麻患者最少要去枕平臥6 小時;全麻患者術后有需求大小便者第一次下次在醫(yī)護人員的陪同下可以如廁,如無不適可以自行下床大小便。腰麻患者要求術后6 小時進食流[2]由于麻醉方式的原因加上患者饑餓感嚴重,大大增加了患者術后不適;全麻術后患者清醒狀態(tài)下,想喝水患者予哇田飲水實驗方法,1 級者可以進水自行飲水50 ~100ml,飲水后患者無惡心、嘔吐,心情相對愉悅[2],術后2 小時患者無頭暈、頭痛;無惡心、嘔吐患者要求進食予以同意進食指導流汁飲食,
術后24 小時內(nèi)患評估患者的情況,包括下床活動時間、進食時間、饑餓程度、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及疼痛、患者滿意度。(1)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評估,于紙上畫一條10cm 長的直線,其中0 表示無痛,10 表示疼痛最劇烈,以分值越高表示痛感越高,≤3 分、4 ~6 分與7 ~10 分分別表示輕度、中度及重度疼痛[3]。(2)患者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進行評估,采用不記名的形式由患者填寫,問卷中均包括十分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三項,由患者根據(jù)自身感受從中進行選擇。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下床活動時間、進食時間、饑餓程度、頭暈、頭痛、惡心及嘔吐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術后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疼痛程度比較[n(%)]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n(%)]
我院下肢靜脈曲張全麻的方式為全憑靜脈麻醉(TIVA)用藥[4]。在手術中通過各種麻醉藥的使用,對患者身體所有機能暫時抑制,使患者神志消失、痛覺消失、肌肉松弛;起到鎮(zhèn)靜、鎮(zhèn)痛、肌松作用。待患者初步進入抑制狀態(tài)下行氣管插管或使用喉罩呼吸機輔助呼吸,各種麻醉藥使用劑量較小,聯(lián)合用藥,調(diào)控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術中使用托烷司瓊預防患者術中或術后嘔吐,患者清醒后麻醉不良反應小,術中備用阿托品、麻黃堿、地塞米松、合理輸液等,把麻醉風險降到最低[5-6]。全麻已成為我院大部分手術科室的首選,安全可靠。患者2 ~3 分鐘進入麻醉狀態(tài),心理負擔輕(從麻醉到手術開始歷時約10 分鐘)。手術完畢患者立即可以被喚醒。轉(zhuǎn)復蘇室觀察待患者神志、吞咽能力及肌力恢復正常約15 ~30 分鐘,轉(zhuǎn)原病房,手術總時長約1.5 小時。
我院腰麻行下肢靜脈曲張的方式為椎管內(nèi)麻醉,患者在手術臺上等待麻醉手術普遍存在心理負擔重,擔心麻醉意外,加上麻醉師個體差異,穿刺手法嫻熟不一,有發(fā)生術后腦脊液外滲量多情況,增加術后護理負擔,從麻醉開始到手術開始總時長不等。而配合以有效的護理,可從不適感等方面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以輔助改善上述方面。綜上所述,在下肢靜脈曲張手術中應用全麻效果顯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術后情況,更受患者認可。